金属的化学性质.ppt
A.①②③④⑤ B.全部 C.①②③⑤⑥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正确描述钠与水反映的现象。
D.①③④⑥
10
教学目标设计依据
教学背景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教学 背景的要教素有: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考试大纲、课 程标准。 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同时考虑 以上各个要素的具体要求。
11
教学目标的确定
4
(3)教学目标 (制定依据)
知识与技能 (1) 能说出 钠的主要物 理性质。 (2) 认识钠 的还原性, 能描述钠与 水反应的实 验现象,并 会书写反应 的化学方程 式
过程与方法 (3)通过动手 实验,学会科学、 合理地运用观察 方法,体会实验 方法在化学研究 中的重要作用。 (4)通过探究 活动,亲身参与 实验操作,体验 解决问题的乐趣
7
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1)通过做实验,激发兴趣,适时诱导。 “兴趣是最好的 老师”。 (2)使用仪器加深学生对实验的印象, 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清晰。 (3)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引导学生 模仿课件自己动手做实验,树立科学的 世界观。
8
教学流程
经过新课学习后自己对掌握程度进 行评价。小组内组员进行相互评价
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 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12
教学目标的确定
对于教学目标的设定,课程标准中有如下几方面要求:
一、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金属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亲手 做实验,感受学 习化学的兴趣, 树立严谨求实的 科学态度和科学 方法和合作学习 的意识。 (5) 通过学习, 认识化学知识在 公共危险性事故 中的重要性。
5
教学重、难点(制定依据)
教学重点 :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教学难点 : 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与观察
6
教学策略
本节课教学主要以实验法、观察法 为主 ,通过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 假设、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解释 与结论、反思与评价等
对于教学目标的设定,考试大纲中有如下几方面要求:
一、必考内容部分:— —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1.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 (1)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2)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二、选考内容部分:——生活中的材料
1.了解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了解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三、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一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三、能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 行交流。
13
教学重点的依据
金属钠是最典型的活泼金属,学好它 的性质对其它活泼金属的学习有着举一 反三的作用,所以钠的性质是本节课的 重点
14
教学难点的依据
(1)学生观察能力不足,对实验现 象的观 察不全面。 (2)表达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 描述和现象的解释可能会辞不达意。
9
习题
1 实验室中如何保存金属钠?为什么?写出钠与氧气、水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
目标:能说出钠的物理性质。认识钠的还原性,能描述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并会书写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2.钠与水反应时产生的各种现象如下:
①钠浮在水面上;②钠沉在水底;③钠熔化成小球;④小球迅速游 动逐渐减小,最后消失;⑤发出嘶嘶的声音;⑥滴入酚酞后溶液显 红色。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
15分析 (3)教学目标 (4)教学重、难点 (5)教学策略 (6)教学媒体 (7)教学流程 (8)作业
2
(1)学生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1)在前面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初步建立了 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角度去分析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 基础。 (2)通过前面实验的探究教学,对本节教材中的钠与水的 反应实验能进行简单的探究,并能对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行初 步的分析。
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学生观察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全面。 (2)表达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现象的解释可能 会辞不达意。 (3)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解决 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足
3
(2)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 必修1
(1)本节学到的钠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是必修化学课 程标准中要求的重要元素化合物知识,也是高中阶段学习的 第一种金属元素,学习本节内容对以后其他金属元素的学习 具有指导性作用; (2)本节内容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可对氧化还原反 应的知识做进一步巩固;,而在本节学习中所用到的许多方 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也是学习元素化合 物知识的重要方法,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可为后继元素化合物 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