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述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辫证关系是:第一,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第三,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2)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闭关自守只能导致愚昧落后,不可能实现现代化(3)我国的对外开放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一切丈明成果,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2.试述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是辫证统一的关系(2)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
我们现阶段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奋斗,也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而奋斗(3)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一心一意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是以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为指引的。
离开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这个根本目标,实现共同理想的行动就可能偏离方向甚至误入岐途。
3.试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以量变为前提和基础。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量变和质变互相渗透。
一方面,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另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2)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把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同有步骤、分阶段地踏实苦干、稳步前进的精神结合起来,既要反对急燥冒进,急于求成,也要反对保守落后,裹足不前。
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4.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坚持辩证否定观的意义。
(l)辩证否定观的内容是: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第三,否定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2)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分析的态度,反对不加分析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有批判的继承,古为今用,既反对全盘肯定,又反对全盘否定。
对于外国文化,既不要全盘照搬,也不应一概排斤,吸纳其有益的合理的内容,抵制其腐朽的、没落的东西。
5.试述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二者产生的原因不同,地位和作用也不同。
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前途和方向。
偶然性产生于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进程(2)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
第二,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
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重要意义。
首先,必然性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前途,所以我们必须通过科学研究发现必然性。
其次,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所以在科学研究中,要抓住偶然性提供的机遇,揭示偶然性背后隐藏的必然性。
在实际工作中,也要注意利用一切有利的偶然因素去推动工作,防止和消除不利的偶然因素的影响,做到有备无患,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6.试述本质和现象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1)本质和现象是相互区别的。
首先,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在联系。
其次,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多种多样的,本质则是一般的、共同的。
再次,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相对平静的(2)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一方面,本质不能脱离现象。
另一方面,现象不能脱离本质。
现象和本质之间不是并列关系,本质决定现象,是现象存在的根据,现象的产生和变化归根到底是依赖于本质的(3)重要意义。
首先,现象必须通过科学研究揭示事物的本质。
其次,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所以我们要通过分析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决不能离开现象去凭空构想事物的本质。
7.试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正确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改造世界。
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第二,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规律揭示出来。
利用客观规律是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更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踏踏实实地按客观规律办事;既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又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8.试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第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
没有真理的绝对性就无所谓真理的相对性。
第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包含、相互渗透。
一方面,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
第三,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2)对于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它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它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具有绝对性的一面。
但是,它又没有穷尽一切事物及其规律,又具有相对性的一面。
因为它具有绝对性,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它并以它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因为它具有相对性,所以又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它、发展它。
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9.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并说明割裂二者的统一在理论上和实际工作中会导致的错误。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2)区别: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个别特性的反映;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3)联系表现:其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其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其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4)在认识过程中,如果将二者分割开来,就会犯经验论或唯理论、的错误(5)在实际工作中,经验论和_唯理论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经验主义夸大个别的、局部的经验的作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教条主义夸大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把理论当作万古不变的教条,到处生搬硬套。
10.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及我国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意义。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因为:第一,检验真理就是要判明认识与认识对象是否相一致、相符合。
实践是人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第二,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人们通过实践产生思想、理论在现实中实现出来。
一般说来,成功了就是正确的,失败了就是错误的(2)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实质是要不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问题。
只有坚持才可能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取得胜利。
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就会落在时代后面。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1.运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正确性。
(1)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包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三项内容(2)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如果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不同地区、不同经济部门发展又不平衡,存在多层次的生产力,就应该在此基拙上建立多种性质的生产关系,特别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不应该一开始就急于建立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必须占主导地位(3)实践证明,实行这种经济制度,适合我国生产力的状况,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因而是正确的。
12.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1)我国的改革之所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东决定的。
它是非对杭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这就是说改革不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质,而是革除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拙发展要求的部分和环节,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2)我国的改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3)我国的改革是在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中进行的。
改革只能有秋序地渐进地进行,不能急于求成。
因此,必须创造一个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以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4)我国的改革开放正确处理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这个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两个方面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13.试述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1)价值规律自身的作用,就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客观必然性的实现(2)三方面作用:①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②价值规律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14.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1)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2)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从国体上说,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从政体上说,采取民主共和国的形式,即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成政府,管理国家,劳动人民享有最高权力(3)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社会主义民主又是人们在社会主义事业中不断奋斗和追求的目的,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作为目的,才能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4)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的重要目标和任务,要肃清封建专制主义的余毒,抵制资本主义的影响需要一个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需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尊重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的基拙上,稳步推进。
15.试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1)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基本特征: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