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写作》平时作业(一)辅导
一、填空
1.实用型文章的特征体现在:主旨、、;材料、、;结构、、;语音、、。
(单一、集中、明确多样、真实、有力
合理、谨严、固定准确、简明、平易、庄重)
2.公文主要具有特点是:(1);(2);(3);(4);(5)。
(法定性、政策性、实用性、时效性、规范性)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9704―1999)《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将组成公文的各要素划分为、和三个部分。
(眉首、主体、版记)
4.公文的眉首部分又称文头部分,通常是由——————、——————、——————、——————、————————、——————、——————诸要素组成。
(公文份数序号、秘密等级、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
5.公文的发文字号一般包括、和三项内容。
(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序号)
6.公文的主体部分,或称行文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项目:(1)、(2)、(3)、(4)、(5)、(6)、(7)。
(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公文生效标识、附注)
7.、和是构成公文标题的三个基本要素。
(发文机关名称、发文事由、公文种类)
8.按照行文关系和行文方向的不同,可将公文分为三类:(1);(2);(3)。
(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9.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人员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决定)
10.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公告)
11.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通告)
12.按其内容和功用的不同,可将通知划分为通知、通知、通知和通知。
(指示、批示、告知、任免)
13.按照其具体的用途的不同,可以把通报划分为三类:(1)性通报;(2)性通报;(3)通报。
(表彰、批评、情况)
14.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报告)
15.按行文的直接目的的不同,可将报告分为性报告和性报告两类。
(呈报、呈转)16.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要用。
(请示)
17. 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意见)
18.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函)
19.会议纪要应具有两大特点:一是;二是。
(纪实性、提要性)
二、名词解释
1、公文
答:公文也即公务文书,对这个概念可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公文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在公务活动中所用的各类文字材料。
而这里所说的公文指的是狭义的公文而言的,主要是指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处理办法》列出的十三类公文。
这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的重要工具。
2、公文发文字号
答:发文字号简称文号,又简称公文编号,是发文机关同一年度公文公文的排列顺序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序号组成。
3、公文主题词
答:公文主题词是标示公文的内容特征和归属类别的关键性词语。
4、上行文
答:上行文是指下级机关向所属的上级机关呈送的公文,只要有报告、请示等。
5、下行文
答:下行文是指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发送的公文,主要有命令(令)、决定、通报、通知、批复、意见等。
6、平行文
答:平行文是指向同级机关或相隶属的机关送交的公文,主要有函等。
7、呈报性报告
答:呈报性报告是单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而不要求转发的报告,陈述情况,不提出意见,或以情况的陈述为主,以意见的提出为辅,是呈报性报告的特点。
8、呈转性报告
答:呈转性报告是指针对涉及面广,特别是涉及其他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的工作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请上级机关审阅并批转有关机关的报告。
既要反映情况,又要拿出意见,甚至要写名具体的措施和办法,是呈转报告特点。
四、简答
1、举例说明报告和请示的主要区别。
答:报告和请示都是上行文,两者的只要区别是:
第一、具体的功用不同。
报告是呈阅性公文,主要用途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陈述的特点突出。
在报告中不能夹带请示事项;而请示则为呈批性公文,主要作用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或批准。
第二、内容含量不同。
综合性报告大都涉及多个事项,即使是专题性报告,也往往要涉及一个事项的几个方面,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的报告比较多见;而请示的撰写则强调一事一文,内容单一、篇幅较短的请示比较多见。
第三、行文时机不同。
报告可以在工作进行之前行文,也可以在工作进行当中行文,而更多的是在工作完成之后行文;而请示则必须事前行文,不能“边干边请示”,更不能“先斩后奏”。
2.撰写请示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撰写请示应该注意的事项有:
第一、要正确选用问题。
在公文运用中,与请示有关的错用文种现象时有出现。
第二、要做到一文一事。
一份请示只几总写一件事情,便于上级机关研究答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如果把几件事情写到一份请示中,即一文数事,就会使受文机关无从下手,难以答复问题,至少会在文件的处理中产生麻烦。
第三、要避免多头请示。
制发请示要坚持“谁主管就请示谁”的原则,只确定一个主送机关。
如有其他需要了解请示内容的上级机关,那么就应以抄报的形式将请示送阅。
第四、要避免越级请示。
按照公文的行文规则,在一般情况下不得越级报告或请示。
只有遇到极特殊的情况,才可以考虑越级行文。
所谓特殊情况主要是指:事关紧急,逐级行文可能耽误时机,造成严重后果;反映和揭发直接上级的错误和问题;与直接上级机关产生争议,或直接上级机关没有及时处理;回复,非直接上级机关询问或交办的事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