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薪酬制度案例

薪酬制度案例

薪酬制度案例一:****集团公司岗位工资制实施步骤
第一步:在各公司内部实行分级“三定”即定岗、定编、定员。

第二步:进行岗位描述并应用岗位评价系统对岗位进行评价;
第三步:薪酬市场调查,为各岗位工资的市场定位提供重要依据。

第四步:确定各公司的工资总额和各岗位的工资参考值。

根据国家的工资总额管理政策、企业的效益状况、以及对现有人员人力成本的统计分析,确定各公司的工资总额。

然后根据岗位评价结果、市场定位以及企业的支付能力,设计出各个岗位的工资参考中值和上下浮动范围。

第五步:确定个人工资。

各个公司根据设定的岗位工资中值和浮动范围,以及本公司的情况,依据上岗者的任职条件、技术水平、能力等确定个人的岗位工资。

第六步:按照绩效考核结果发放工资。

按季度绩效考核,考核结果未能达到要求者则扣除部分收入,并由主管与之谈话以改进工作或者离岗培训。

注意方法:
——薪酬标准以劳动力市场价格为基准,适当考虑年资因素。

——分配向重要岗位倾斜,体现人才战略。

——简化福利结构,减少原有的各项福利补贴和间接收入,加大个人收入的货币化分配比例。

——注重绩效考核,激励业绩突出职工。

提薪或奖励、晋级,降薪、降职直至淘汰。

案例二:****公司岗位薪点工资制实施办法
以岗位评价为基础,按岗定薪点数,按绩定薪点值,员工按绩取酬。

操作办法:
(一)岗位评价,确定薪点数。

——科学确定评价要素。

——规范评价程序。

由四个测评小组分配对所有岗位进行评价,取四个组的平均值,确定各评价要素的等次。

——确定岗位薪点数。

将评价要素的不同等次按等差序列赋予一定的分值,由计算机汇总得出平均值,作为每个岗位的薪点数。

——修正调整薪点数。

根据全公司最高薪点数和最低薪点数,确定的公司薪点数范围,对计算出的岗位薪点数进行适当的调整。

按照“二舍三入”的原则,统一归并为5的倍数,并对同一层次的岗位薪点数,进行适当的归并,以减少岗位层次,对个别在岗位评价中明显偏低的岗位进行适当调整。

(二)根据经济效益确定岗位薪点值。

年度薪点值等于
按工效挂钩方案兑现的可分配工资总额除以岗位薪点总数。

职工的岗位工资等于本人的岗位薪点乘以年度薪点值。

(三)加强动态考核,实行按绩付酬。

建立月度考核和年度考核制度。

月度考核以考绩为主、考勤为辅,考核内容包括岗位职责完成情况、领导交办任务完成情况和出勤三个方面,工资与之结果挂钩。

年度考核以月度考核为基础,年终综合评定,年终奖金与之挂钩。

案例三****股份有限公司实行岗位工资与动态考核相结合办法
一、科学设岗定员,以岗定薪。

实行“四定”即定岗、定员、定责、定量,配置各部、室、分厂人员,工作量不足50%撤岗,不足80%并岗。

管理岗位(含工程技术岗位)和生产岗位人数,分别占上岗人数的28%、72%。

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浮动。

1、动态考核,按绩付酬
——建立健全岗位评聘制。

——区别不同单位职责性质,制定不同的考核办法。

(1)前方分厂考核办法:
浮动工资实发=浮动工资应发*质量得分率*成本完成率*安全生产率*五S管理得分率
浮动工资应发=工时单价*完成工时-已发生产工人基工
+非生产人员浮工;
(2)后方分厂考核办法:
浮动工资实发=浮动工资应发*成本完成率*安全生产率*五S管理得分率
(3)部室考核办法:
浮动工资实发=浮动工资应发*工作完成率*工作差错扣款案例四:***科技集团公司薪酬激励办法
1、不同人员采取不同的分配形式
(1)对科技人员先后实行比例提奖+比例股权配奖及年薪、职能工资的分配机制。

A、实行销售收入“三、二、一”提成奖励制
1989-1995,对转化为商品的新产品设计者,实行销

收入“三、二、一”提成奖励办法,即第一年提3%、第二年提2%、第三年提1%。

如原装置分厂5人科研小组研制的直流电源,1990年销售收入570万元,得奖17.1万元,1991年销售收入1140万元,得奖22.8万元。

B、实行利润比例提奖法
1995-1997,实行4年利润比例提奖+比例股权配奖的办法。

即新产品转化为商品后,按实现利润第一年40%(其中股权占12%)、第二年30%(其中股权占9%)、第三年20%(其中股权占6%)、第四年12%(其中股权占4%)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