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幻灯片
(与1982年诊断标准的区别是此项中将狼疮细胞阳性改为APL 阳性)
11.抗核抗体阳性 (Positive antinuclear antibodies)
SLE病情的判断 ▪ 1.疾病的活动性
常用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进行评估。 ▪ 2.疾病的严重性
依据受累器官的部位和程度,伴心、脑、肾等 主要脏器受累,发生AIHA或血小板减少伴出血 倾向时表明病变严重 。 ▪ 3.感染、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使病情加重。
3、浆膜炎:双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 4、肌肉骨骼 ▪ 指、腕、膝等对称性多关节痛、肿,股 骨头坏死。 ▪ 肌痛,肌炎
5、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 LN) 约75%患者有LN的临床表现,浮肿、
尿异常、氮质血症、肾性高血压、尿毒症。 表现为慢性肾炎型、肾病综合征型,偶
可为急进性肾炎型
紫外线
免 疫 耐 受 性 减 弱
病原体
易感者
发病机制
免疫异常
T细胞和NK细胞功能失 调, B细胞持续活血细胞和组织损伤
发病机制
(一)致病性自身抗体 1.IgG抗体:如DNA抗体与肾组织结合,导致
狼疮肾; 2.抗血小板抗导致血小板减少; 3.抗红细胞抗体导致红细胞破坏甚至溶血性
6、心血管 心包炎,心肌损害,心瓣膜病,周围血管 病变 可有气促、心前区不适、心律失常,心力 衰竭
7、肺 ▪ 35%患者有双侧中小量胸腔积液 ▪ 狼疮性肺炎 ▪ 肺间质性病变 ▪ 肺动脉高压
8、神经系统 ▪ 神经精神狼疮(neuropsychiatric lupus,NP)
提示SLE病情活动; 病变累及脑表现头痛、呕吐、偏瘫、癫痫、意识障碍; 幻觉、妄想、猜疑等精神障碍症状; ▪ 脊髓、周围神经均可受累。
▪ 超声心动图对心包积液、 心肌、心瓣膜病变、肺动脉 高压等有较高敏感性而有利 于早期诊断。
多浆膜腔积液
诊断标准(美国风湿学会1997年修订
1.颧部红斑 (Malar rash)
2.盘状红斑 (Discoid rash)
3.光过敏 (Photosensitivity) 4.口腔溃疡 (Oral ulcers) 5.关节炎 (Arthritis) 6.浆膜炎 (Serositis)
自身抗体
(一)抗核抗体谱 1. 抗 核 抗 体 ( 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 ANA 是 筛 选 结 缔 组 织 病 的 主
要试验,见于几乎所有的SLE患者, 特异性低。
2. 抗dsDNA抗体 诊断SLE的标记抗体之一, 多出现在SLE的活动期。
ANA(+)均质型 ANA(+)斑点型
鉴别诊断
需与各种皮炎、癫痫病、精神病、特发 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药物性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及其他结缔组 织病等进行鉴别
治疗
▪ SLE目前尚不能根治,治疗要个体化。但经 过合理治疗可以达到长期缓解。
▪ 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依然是主要 治疗方案。
▪ 治疗原则:急性期积极用药缓解,尽快控 制病情活动;病情缓解后,调整用药,并 维持缓解治疗并保持缓解状态,保护重要 脏器功能并减少副作用。
3. ENA抗体 (1)抗Sm抗体:诊断SLE的标记抗体之一。特异性99%,
敏感性25%。阳性不代表疾病活动性; (2)抗RNP抗体:阳性率40%; (3)抗SSA(Ro)抗体:往往出现在SCLE、SLE合并干燥综;
合征及新生儿红斑狼疮的母亲; (4)抗SSB(La)抗体:其临床意义与抗SSA抗体相同; (5)抗rRNP抗体:阳性说明病情活动,提示有NP狼疮 或其他重要内脏的损害。
▪ 1.发热和关节痛可予非甾体类抗炎药; ▪ 2.办法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骨质疏
松等应予以相应治疗; ▪ 3.SLE神经精神症状给予降颅压、抗癫痫、
抗抑郁治疗。
(三)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GC)
根据病情以及对激素的反应行个体化使用。 ▪ 对不甚严重病例,泼尼松每日1mg/kg,晨 起顿服,至4~8周后逐渐减量,每1~2周减 10%, 减至每日0.5mg/kg,减量应更慢,再 维持量每日10mg长期维持。
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发热、疲倦、乏 力、体重下降等;
2、皮肤黏膜:80%患者在病程 中出现皮疹;
▪ 鼻梁和颊部蝶形红斑,最具 特征性;
▪ 盘状红斑; ▪ 指掌部或甲周红斑。
蝶形红斑 掌部红斑
▪光过敏(photosensitivity)
▪网状青斑(livedo reticularis)
▪口腔和鼻黏膜无痛性溃 疡(oral ulcers)
(二)抗磷脂抗体:包括抗心脂抗体、狼疮 抗凝物、梅毒血清试验假阳性等;
(三)抗组织细胞抗体:有抗红细胞抗体, Coombs试验阳性,抗血小板相关抗体;
抗神经原抗体多见于NP狼疮;
(四)其他:有少数的患者血清中出现类风 湿因子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
补体
常用的有总补体(CH50)、C3、C4的检测; ▪ C3下降是SLE活动的指标之一; ▪ C4低下除表示SLE活动性外,尚可能是SLE易感
11、眼:约15%患者有视网膜血管炎;血管炎可累及视 神经。
抗磷脂综合征
(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 syndrome, APS)
▪ 临床表现为动脉和(或)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自发
性流产,血小板减少,血清抗磷脂抗体阳性。
▪ APS出现在SLE者为继发性APS。
干燥综合征 (Sjögren’s syndrome, SS)
贫血。 4.抗SSA抗体经胎盘进入胎儿心脏引起新生儿
心脏传导阻滞; 5.抗磷脂抗体导致抗抗磷脂抗体综合症(血栓
形成、血小板减少、习惯性自发性流产。)
发病机制
(二)致病性免疫复合物 免疫复合物有自身抗体和相应自身
抗原结合而成。 (三)T细胞和NK细胞功能失调 CD8+ T细胞和NK细胞功能失调,不
▪ 大剂量激素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4~12周,激素 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宜尽快减小剂量。
(三)药物治疗 2.免疫抑制剂
▪较严重的SLE,应用大剂量激素联合免 疫抑制剂,更好地控制SLE活动,减少 SLE暴发,减少激素; ▪ 应监测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
(三)药物治疗 2.免疫抑制剂:至少6月以上,首选CTX 或MMF。
▪脱发(alopecia)
▪雷诺现象(raynaud's phenomenon)
网状青斑 雷诺现象
与SLE相关的特殊皮肤类型(自学):
①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subacute 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SCLE 皮疹广泛,位于暴露部位,病变浅表,呈对称性, 有时可形成疱状或大疱状,愈合不留瘢痕。 ② 深层脂膜炎型 panniculitis—lupus profundus 较少见,累及真皮深层及皮下脂肪层 不累及表皮,表现为皮下结节。
9、消化系统 ▪ 消化系统症状与肠壁和肠系膜的血管炎有关; ▪ 约30%患者有食欲不振、腹痛、呕吐、腹泻、腹 水等;
约40%患者血清转氨酶升高,少数并发急腹症, 如胰腺炎、肠坏死、肠梗阻。
10、血液系统 ▪ 贫血:见于60%的活动期SLE,10%为AIHA, Coombs试验阳性; ▪ 白细胞减少:40%患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可 能阳性; ▪ 血小板减少:20%患者,抗血小板抗体阳性; ▪ 轻~中度淋巴结肿大:20%患者,病理示淋巴组织 反应性增生,少数为坏死性淋巴结炎; ▪ 脾大:15%患者。
性(C4缺乏)的表现。
病理检查
一、狼疮带试验 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皮肤
的真皮和表皮交界处有否 免疫球蛋白(Ig)沉积带
SLE的阳性率约为50%, 狼疮带试验代表SLE活动性
狼疮带试验阳性
二、肾活检病理 对狼疮肾炎的诊
断、治疗和预后估 计均有价值。
LN 的免疫病理表现
X线及影像学检查
▪ X线平片、MRI、CT有助 于早期发现器官损害。
▪ SS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自身免疫
性炎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 约30%的SLE患者有继发性SS,表现为口、 眼干燥,腮腺肿大,抗SSA(+),抗SSB (+)。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 血常规异常 ▪ 尿常规异常:血尿、蛋白尿、管型尿等 ▪ 血生化指标异常:白蛋白,球蛋白,严
重肾损害者尿素氮,肌酐 ▪ 血沉增快
(5)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 对皮疹、关节痛及轻型患者有效,久服可能对
视力有影响。 (6)雷公藤总甙(tripterygium Glycosides)
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较大,如对性腺的毒性 损害 。
系统性红斑狼疮幻灯 片
概述
▪ SLE是表现一种有多系统损害的慢性系统 性自身免疫病,血清具有以抗核抗体为 主的多种自身抗体,以病情缓解和急性 发作交替为特点,SLE好发于20~40岁的 育龄女性。
▪ 我国的患病率为30.13-70.14/10万,全世 界种族中,汉族SLE发病率位居第二。
病因
确切病因未明,与多种因素有关。 (一)遗传: ▪部分患者亲属中SLE的发病率高; ▪易感基因:如HLA-II类的DR2,DR3频率异常, 并与自身抗体种类和症状有关;DR4减少SLE与狼 疮肾炎的易感性等。 (二)环境因素:日光、紫外线、药物、微生物病 原体等。 (三)雌激素:发病在更年期前女性多,男:女 =1:9,儿童:老人=3:1。
(三)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GC)
▪ 激素冲击疗法:用于急性暴发性危重 SLE(重要脏器急性损伤如肺泡出血、代 癫痫发作、明显精神症状、严重溶血性 贫血),甲泼尼龙50~ l000mg/d,连用 3~5天,接着泼尼松治疗。
(三)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GC) ▪ 不良反应 ▪ 如向心性肥胖、血糖升高、高血压、诱发感染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骨质疏松,应密切监测; ▪ 常用激素的等效剂量; 泼尼松5mg=甲泼尼龙4mg=地塞米松0.75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