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光仪视标检查原理
29/11/2007
40
结论1 • 当被测眼感到交叉柱镜的两个面清晰度相同
证实原试片组合中柱镜的轴向是正确的
29/11/2007
41
2. 试片柱镜的轴向有误 (1) 被测眼为近视眼
• 若柱镜的轴向有误 • 且误偏量不大或柱镜试片的焦度不大 • 很难通过主观检测的方式发现
29/11/2007
42
1) 投放交叉柱镜之前
29/11/2007
60
柱镜轴向刻度 柱镜轴向手轮
柱镜轴向游标
29/11/2007
61
10.柱镜试片轴向调整的量 • 试片柱镜≤1.00m-1 口诀:进十退五 • 试片柱镜>1.00m-1 口诀:进五退二 11. 重复8 ~ 10项操作 • 直至翻转交叉柱镜的两个面有同样的清晰度
29/11/2007
雾视法的原理
29/11/2007
23
去雾视,视力逐增 每次-0.25D 达到最佳视力 始终记住,每一次的度数改变应该能使患者辨认
下一行更小的视标 终点的判断
初步MPMVA
29/11/2007
24
投射背景为红绿视标
投射背景也可以是红绿色的视力表。让患者注视 此前获得的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对某些人群, 可能需要单行视标
没有归零的刻度,一定要先归零。避免给以下工作带来 不必要的麻烦
注意被检者的头位、坐姿是否正确,仪器高度是否匹配。 即使验光期间被检者的头位也不要偏斜,以免柱镜轴位 发生偏离
注意事项
29/11/2007
16
室内灯光一定要暗一点 看远时,不要打开头灯 看近时,不要忘记调整集合调整杆 验光头高度调好后,锁紧杆一定要锁紧,以免发
向及矫正视力 遮盖右眼,打开左眼,开始左眼检查,重复以上
步骤
单眼远距主觉验光
29/11/2007
19
目的:确定使患者获得最佳视力的最大正球镜或 最小负球镜度数,即初步最大正镜片之最佳视力 (Maximum Plus to Maximum Visual Acuity)
通常在综合验光仪上放置静态检影或电脑验光仪 检查所获得的结果作为起始点
交叉柱镜的负轴向(红点)方向调整
29/11/2007
51
交叉柱镜 正轴向
柱镜试片轴 柱镜联合轴 眼散光轴
交叉柱镜 负轴向
A面
29/11/2007
交叉柱镜 正轴向
B面
52
• 当柱镜试片顺时针误偏时
• 眼的散光轴在45°-90°之间
• 交叉柱镜的B面清晰
• 眼的散光轴仍与交叉柱镜的负轴向(红点)相接近
37
B面向前 • 负柱镜变向后在视网膜后方0.25-1处
形成一条与其轴同向的垂直焦线 • 正柱镜变向后则在视网膜前方0.25-1处
形成一条与其轴同向的水平焦线
29/11/2007
38
交叉柱镜负轴向 P
试片轴及 手轮轴向
交叉柱镜正轴向
B面
柱镜试片轴向正确
29/11/2007
39
• 翻转交叉柱镜两个不同的面向 • 正负柱镜的轴向互换 • 所形成焦线的方向互换 • 但两面所形成焦线距视网膜的焦量相等 • 两面所形成的最小弥散圈恰好落在视网膜上 • 被测眼感到两个面有同样的清晰度
29/11/2007
48
4) 柱镜试片顺时针误偏
• 眼散光轴向在柱镜试片的逆时针向(45°~90°之间)
A面向前
• 联合轴向与眼的散光轴分跨柱镜试片的两侧
• 子午方位相差甚远,A面较模糊
B面向前
• 柱镜的联合轴恰与眼的散光轴接近
• 故B面较清晰
29/11/2007
49
交叉柱镜 正轴向 眼散光轴
柱镜试片轴 柱镜联合轴
29/11/2007
30
先轴向后焦量 先调整验光柱镜试片轴向,后调整其焦度 因验光柱镜试片轴向没有与眼的主子午线相重合,
调整其的焦度没有价值
Jackson交叉圆柱镜检查法
29/11/2007
31
Jackson交叉圆柱镜精确散光轴 向
29/11/2007
32
正轴向 手轮轴向
负轴向
负轴向 手轮轴向
a. 眼的生理柱镜
b. 柱镜试片
c. 交叉柱镜正焦量
d. 交叉柱镜负焦量
• 等4个屈光因素迭加形成
29/11/2007
44
设柱镜试片的轴向为45°
A面向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负柱镜轴向在0° 正柱镜轴向在90° •负柱镜试片与交叉柱镜的正负轴向联合后
在0°~45°之间产生一个显示负焦量的柱镜联合轴向
B面向前
•正柱镜轴向在0° 负柱镜轴向在90° •柱镜试片与交叉柱镜的正负轴向联合后
提示了试片柱镜调整的方向
29/11/2007
55
操作步骤
1. 右眼已预置适当球柱镜组合 2. 左眼视孔片保持为遮盖片“OC” 3. 右眼视孔片保持为平光“O”或“O” 4. 开启蜂窝状视标
29/11/2007
56
5. 将右侧交叉圆柱透镜转到视孔前
29/11/2007
57
6. 转动交叉圆柱透镜的外环,使其手轮轴向 A 与柱镜试片的轴向重合,当二者重合时 发出轻微的咔啦声
• 柱镜试片的轴仍应向
交叉柱镜的负轴向(红点)方向调整
29/11/2007
53
眼散光轴 柱镜试片轴
交叉柱镜 负轴向
交叉柱镜 正轴向 眼散光轴
柱镜联合轴 柱镜试片轴
交叉柱镜 负轴向
B面
29/11/2007
54
结论2 • 当柱镜试片为负值时 • 将交叉柱镜的翻转手轮轴与柱镜试片的轴向重合 • 交叉柱镜清晰面的负轴向(红点)
A面向前
•联合轴恰与眼的散光轴相接近,故A面较为清晰
B面向前时
•联合轴与眼的散光轴分跨柱镜试片轴的两侧 •子午方位相差甚远,故B面较模糊
29/11/2007
47
交叉柱镜 正轴向
柱镜试片轴 柱镜联合轴 眼散光轴
交叉柱镜 负轴向
交叉柱镜 正轴向
柱镜联合轴 柱镜试片轴 眼散光轴
交叉柱镜 负轴向
A面
B面
柱镜试片逆时针误偏
初步双色试验(红绿试验)
29/11/2007
25
让患者先看绿色侧视标,随后红色侧视标 请患者指出,哪一侧视标更清楚(而不是更好、
更暗或更亮)或两侧视标同样清楚
如果红色视标更清楚,则增加-0.25D,如果绿色 视标更清楚,则减去-0.25D
重复上述两个步骤,直到发现最小的负球镜(或 最大的正球镜)
在45°-90°之间产生一个显示负焦量的柱镜联合轴向
29/11/2007
45
交叉柱镜 正轴向
柱镜试片轴 柱镜联合轴
交叉柱镜 负轴向
交叉柱镜 负轴向
柱镜联合轴 柱镜试片轴
交叉柱镜 正轴向
A面
B面
柱镜联合轴的位向
29/11/2007
46
3) 柱镜试片逆时针误偏
•则眼的散光轴在柱镜试片的顺时针向(0°~45°之间)
• 被测眼生理柱镜与试片柱镜联合后
• 眼散光轴向与柱镜试片轴向之间产生联合柱镜轴向
• 并在新的轴向上显示一定量的残余散光
• 经过红绿视标检测
• 残余散光的最小弥散圈已调整到视网膜附近
• 形成暂时的联合性屈光稳态
29/11/2007
43
2) 投放交叉柱镜之后
• 原有的联合屈光稳态被打破
• 新的联合屈光稳态由
雾视法的原则是:减负加正
雾视法的原理
29/11/2007
22
雾视后注视眼理论上不能调节,因为调节可使其近视程 度进一步加深,导致视标的清晰度下降
为了看清远处目标,注视眼被迫逐步放松原有的调节张 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调节张力对屈光测定的干扰
要注意:不是使用任意的正透镜都可以,若在雾视过度 的情况下,由于被测眼没有注视目标,缺乏将注视目标 看清楚的努力,则将失去放松调节的作用
正轴向
A面
B面
翻转交叉圆柱透镜后正负轴向发生子午向互换
29/11/2007
33
斑点状视标 (蜂窝状视标)
29/11/2007
34
1. 柱镜试片的轴向正确
• 假定柱镜试片的轴向和焦度恰矫正了被测眼散光 • 在零调节的情况下 • 平行光线入眼恰在黄班中心凹聚焦 • 将交叉柱镜手轮向与柱镜试片的轴向重合 • 设:柱镜试片轴向在45°
交叉柱镜 负轴向
交叉柱镜 正轴向 眼散光轴
柱镜联合轴 柱镜试片轴
交叉柱镜 负轴向
A面
B面
柱镜试片顺时针误偏
29/11/2007
50
5) 柱镜试片调整方向
• 当45°的柱镜试片逆时针误偏时
• 眼的散光轴在0°-45°之间
• 交叉柱镜的A面清晰
• 眼的散光轴与交叉柱镜的负轴向(红点)相接近
• 柱镜试片的轴应向
综合验光仪检查
瞳距调整旋钮
瞳距标尺 水平调整旋钮
后顶点距 调整旋钮
附属镜片调整旋钮
球镜度粗 调旋钮
后顶点距 离测量窗
近视力表测量杆固定旋钮 水平标尺 集合调整杆
交叉圆柱镜
球镜度数 视窗 Risley旋转 棱镜手轮
球镜度数微调转盘
柱镜度数 调整旋钮
柱镜轴调 整旋钮
29/1柱1/2镜007度数视窗
检查视窗
6
球镜度数视窗
29/11/2007
7
交叉圆柱镜
29/11/2007
8
柱镜调整旋钮及其视窗
29/11/2007
9
Risley旋转棱镜手轮
29/11/2007
10
集合调整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