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两个:1、通过换一换、加一加等方法,准确认读“压、乱、垂、虹”四个生字;通过观察、练写,按笔顺正确书写“垂”字。
2、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读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不同变化。
在课堂中,只进行了第一个学习目标以及第二个学习目标中的“雷雨前”内容的学习活动,第二个学习目标中“雷雨中”和“雷雨后”的内容没有进行学习。
下面我将针对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达成、及预设与课堂生成进行反思。
目标1中有识字和写字两方面的内容。
识字教学,我主要通过环节二达成。
为了落实课标中让学生“学习独立识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课文读完后将生字圈出,多读几遍。
通过观察,学生能根据读书要求进行学习。
活动二:学习本课的四个生字。
在这里让学生先自读带拼音的词语,然后交流识字方法,最后进行检测。
检测之前,学生可以依据同学说的方法来识记生字,大大降低了识字的难度,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写字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生字,给大家提醒需要注意的笔画,以及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然后再进行练写。
学生在相互提醒中,注意到生字的间架结构,激发写字的愿望。
在练写中,通过老师对写字要求地提醒,及学生写字中,老师的巡视和个别提醒,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正确的写字姿势。
通过课堂学生的学习情况看,识字、写字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但这一课学完后,我批改课堂生字本时,发现有三个学生将“垂”字的那几横的长短,还是没有写准确。
可见,这个字还需进一步强调。
目标2,通过环节四来达成。
为了落实课标中“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不同变化。
课堂上,通过指名读,谈感受,感悟读等方式,学生读出了雷雨前景象的不同变化。
但这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
1、理清课文思路时,无意中偏离了学习重点。
预计用时3分钟,最多4分,结果用了8分钟。
课上学生知道了这场雷雨是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进行描写后,如果让学生直接听老师读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雷雨前出现了哪些现象。
这样课堂时间,会节省不少。
2、没有能根据课堂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控。
既然在理清思路时耗费了不少时间,在雷雨前的朗读指导上,就不能再按原来预设的进行。
也就是,心里没有学生,只有自己的教案。
3、学习环节的安排,不够妥当。
写字指导,我放在了学习雷雨前体会“垂”字之后,随机学写。
这样的设计没有过,自己就是想尝试一下。
在课堂中的学习可以看出,这样的安排不妥当。
一是学生一时反应不过来,二是给人的感觉好像给课文撕裂开了一样。
4、不能全面的关注学生。
在学生练写“垂”字,自己只关注了眼前的几个人,而没有看到很多学生都已经写好了。
所以,在这里也浪费了一定的时间。
5、课堂评价语跟不上,不能适时、有针对性的评价。
评价不够丰富,肢体语言也是一种评价。
(点头、微笑等)
6、语言组织能力有待提高。
在以后的工作中,要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吃透教材,准确落实课标;要有时间观念,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地调控课堂,确保学习任务的完成和学习目标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