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分析谭晓东摘要: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体现,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密切关系,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本文对校园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辩证分析。
关键词: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辩证分析高等学校是为国家培养掌握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建设者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要位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体现,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密切关系,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也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目前校园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辩证分析,以趋长避短,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1.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1.1校园文化的概念文化是人类自己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大学校园文化是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所培育出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的综合表现,是由全体校园主体所共同创造、共同享有的文化氛围,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它是一种管理文化、教育文化和微观组织文化。
它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和载体,是学校的环境设施文化,包括校园布局,建筑雕塑风格,校园绿化和美化,环境卫生和各种学校活动设施;制度文化,包括学校的管理体制、组织机构、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精神文化是学校长期创造形成的一种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1.2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关系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客观地存在于高等教育过程中, 它们是相对独立的体系,不能相互替代。
校园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实践环节。
两者之间关系密切,相互交叉、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1校园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该《意见》指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是以课堂文化和课余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校园为空间的多方面、多类型的文化活动。
通过特定的人文环境的熏陶、渗透和升华,将其长期培育和积淀的专业精神与传统作风,形成该环境中人们共同的观念追求、价值标准、行为规范,从而不断作用于校园文化主体,为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实现对人的引导和教育提供良好的基础,有效地实现高等教育的德育目标。
在一个精神向上、传统优良、校风文明的环境里,人自然而然地接受着各种有益的感染和熏陶。
它像一只无形的手,指导着学生们向着健康而有序的方向发展。
无论学生愿意与否,只要长期臵身其中,肯定会受到影响,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校园文化所倡导的精神、所形成的氛围的熏陶和感染,并将这种精神逐步地、不自觉地内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和行动。
此外,校园文化活动是在课堂教学以外的业余时间进行的,并充分发挥了个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以自娱、自治、自觉为主。
大学生在参与各类活动中独立思考,充分展示个性才能,充分享受自我表现、自我发展而产生的自豪感。
校园文化的这一特点和属性,为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内容提供了载体。
如体育竞赛,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竞争意识、进取意识;文艺演出,可以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人格力量;满足学生求知欲望的专题讲座、论坛,可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增长文化知识。
通过参与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同校园文化主旋律。
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并具有群众性、知识性、娱乐性、哲理性和启发性等特点,在当前形势下,是对师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最有效的渠道之一。
2.2 思想政治教育指引校园文化建设方向和牵引校园文化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传统和优势,是我们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实现培养德、志、体、美等全面发展德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和早就“四有”新人,它主导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
校园文化建设以人为主体,尊重人的价值和主体精神,开发人的智能,而思想政治工作在以人为中心的同时,直接以科学理论武装人、启迪人,升华人的思想,提高人的觉悟,使先进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化为人的自觉行动。
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能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和格调,推动校园文化向高层次发展。
用高雅的校园活动营造优良的文化氛围,以滋润师生心灵,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增长才干,提高认知社会能力。
做到“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达到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级合格人才的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牵引着校园文化的发展,引导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
正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导作用,使的校园文化建设得以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先进的校园文化构成社会主义社会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3.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分析3.1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转型,我国经济成分、组织、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随之带来了人们思想、道德及价值的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
所有这些都会在校园文化中反映出来,对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的形成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面对新问题、新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有新举措新思路。
3.1.1 校园文化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思想观念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灌输教育和自我教育为主要形式,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要内容。
随着社会的变化、思想文化的日益更新,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一要树立“德育为先”和“全员育人”的先进思想理念,努力营造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善于创造、教书育人、与时俱进、团结互助、勤奋好学的优良校风。
二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各种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当中,寓乐于教。
引导、控制和管理学生自发的校园文化活动。
要以社团为阵地、以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为切入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积极举办思想学术类和服务类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开展各种高层次的学术文化活动并从政策和舆论导向上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课外学术活动;精心组织大学生社会服务类实践活动。
使青年大学生在实践中、快乐中接受教育,在教育中体会快乐、体念生活,这样的教育效果往往较传统的方式要好。
同时,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形式日趋多样、内容不断丰富,学生可以依其个性选择不同的活动,在活动中寻找自己的闪光点,通过参加活动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校园文化活动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弥补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
校园文化环境是一种无形的感染力量,它能影响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教育。
学生的思想观念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得以产生,健康的思想观念就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形成。
3.1.2 校园文化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校园环境, 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促成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
高校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集中体现了先进文化的性质和方向。
对社会热点、时事政治等大学生非常关注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分析和引导。
不失时宜地进行演讲、辩论、学术报告等等形式活动激发学生学政治、讲政治、用政治的热情。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对大学生进行以“三观”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抵制低级、腐朽的精神文化垃圾;引导大学生实践和履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的民族传统美德;引导学生参与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参与和谐校园的建设,进而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得以贯彻,促使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
3.1.3 校园文化促使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品质校园文化中的校风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反映, 是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形成的、具有办学特色的、全局性、稳定性的精神力量和行为作风,也是学生的道德品质的间接反映。
校风是学校文化环境中无形的教育因素,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优良的校风为个体的全面发展提供最佳的精神环境条件。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思想道德品质,学生的道德品质如何,直接通过学生的行动外化表现出来。
校园文化一方面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思想品质,另一方面又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平台,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以实现。
我们要广泛地利用校园舆论媒体、网络、报刊杂志进行正面宣传报道引导学生,通过组织专题活动让学生参与,自发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和主动性,在参与过程中形成符合我们党和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品质。
3.2不良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由于各种历史和现实原因,社会上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随着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快速推进,学校面临着激烈的中外文化直接碰撞,一些“黑色”的、“黄色”的、“灰色”的信息给部分学生及个别教师的政治观、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带来的消极影响已经显现。
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对共产党的信仰产生了动摇;一些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有所滋长,他们只讲实惠不讲道德,只讲索取不讲奉献:还有一些人正义感、责任感、法律意识淡漠,荣辱观、是非观混乱,思想道德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