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照明技术方案

智能照明技术方案

施耐德C-Bus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技术方案一、系统概述二十一世纪的办公大楼建筑对照明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提供舒适、绿色的光照,同时不同的场合需要不同的照明环境。

传统的照明控制一般采用开关手动控制,对于上述要求很难实现,而且线路十分复杂,操作非常繁琐。

随着用户要求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传统的照明控制由于许多问题无法解决而逐步被智能照明控制取代,这已成为一种趋势。

是按照二十一世纪集商务、办公、餐饮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智能型建筑。

其整体环境照明的规划立足高起点、高标准、艺术化的特点。

本项目设计采用施耐德公司的C-BUS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对**的不同区域、不同使用功能的照明营造有层次、变化的灯光环境;减少人力工作疏忽,节约能源和人力资源;降低人力工作强度,增强控制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二、设计依据●建筑设计院提供的电气设计图●《民用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92●《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YJ1253-88●《民用建筑照明标准规范》 GBJ133-90●《智能建筑评估标准》 DG/TJ08-602-2001 J10105-2001三、设计原则及需求分析3.1 设计原则3.1.1可行性和适应性保证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系统的可适应性3.1.2实用性和经济性贯彻全面应用,坚持实用、经济的原则3.1.3先进性和成熟性既要采用先进的理念、技术和方法,又要注意结构、设备的相对成熟。

不但能反映当今的先进水平,而且具有发展潜力,能够适应未来若干年内的发展。

3.1.4开放性和标准性为了满足所选用的技术和设备的协同运行能力、系统投资的长期效应以及系统功能不断发展的需求。

必须追求系统的开放性和标准性。

3.1.5可靠性和稳定性在考虑技术新进和开放性的同时,还应从系统结构、技术措施、设备性能、系统管理等方面着手,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达到最大的平均无故障时间。

3.1.6安全性和保密性既要考虑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更要注意信息的保护和隔离,因此系统应充分针对不同的应用和不同的网络通信环境,采取不同措施,包括系统安全机制、数据存取的权限控制等。

3.1.7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为了适应系统变化的需要,必须充分考虑以最简洁的方法,最低的投资,实现系统的扩展和维护。

3.2 需求分析3.2.1节能效果据专业资料统计,智能建筑的空调、照明(室内照明、室外泛光照明)用电占整个建筑用电的60%左右。

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很多区域并不需要把灯全部打开或者开到最亮,过度的照明不仅形成光污染还会造成能源浪费。

在当今能源紧张、国家大力倡导节能的形势下,使用智能灯光控制系统最大程度地节能具有非常实际的意义。

3.2.2较好的经济性在系统的初始投资和系统运行后的节电能力以及维护成本上,利用补光原理和自然进光量相呼应,自动控制不同位置灯具的发光量,保证只有当必需的时候才把灯点亮及点到要求的照度,不仅实现了节能,还成功地将灯具和光源的使用寿命延长到2-4倍。

灯具(光源)损坏的重要原因是电网过电压,灯具(光源)的工作电压过高,其寿命成倍降低。

反之,灯具(光源)工作电压降低则寿命成倍增长。

因此,适当降低灯具(光源)工作电压是延长其寿命的有效途径。

C-Bus智能灯光控制系统采用了软启动和软关断技术,能成功地抑制电网的冲击电压和浪涌电压,避免了灯丝的热冲击,使灯具(光源)的寿命得到延长。

同时大大减少更换灯具(光源)的工作量,对于难安装的以及昂贵的灯具更具有特殊意义,切实地降低了运行及维护费用。

3.2.3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照明的人性化通过精心的规划和设计,结合精美的装潢,C-Bus智能灯光控制系统可以营造出舒适、温馨的照明环境,增添其艺术魅力,提升照明环境的品质。

如大厅往往给人第一印象,高雅别致的光环境可以让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增添人们对工作、学习环境的好感。

在报告厅、会议室等,利用灯光的颜色、投射方式和不同明暗亮度可创造出具有立体感、层次感、丰富多彩的光环境,还可以产生一种艺术欣赏感。

配有传统镇流器的日光灯会发生频闪,这种频闪易使工作人员头脑发胀,眼睛疲劳,降低了工作效率。

而数字调光技术可使调光电子镇流器工作在很高的频率(40KHz-70KHz),不仅克服了闪频,而且消除了由于使用START而造成起辉时的亮度不稳定,给员工提供了比精美的房间装饰和高档办公用具更为重要的有利健康的舒适环境。

C-Bus的数字调光器可按各个区域对照明的质量标准要求,调整各个区域照度,确保各个区域的照明质量。

由于创造出极富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一点可给业主带来预想不到的巨大经济回报。

通常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一般采用0-10V的模拟技术实现荧光灯的调光,由于模拟调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出现衰减,特别是在线路较长时衰减现象更为明显,这就导致每个可调光电子镇流器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有偏差,表现在调光上就会产生变化不同步和亮度不一致,致使调光效果不很理想。

所以我们在方案中采用DSI数字调光技术,该技术可使每个数字式可调光电子镇流器接收到同样的控制信号,因而可以实现精确调光,使调光效果比较完美。

四、系统设计根据办公大楼的建筑结构特点和建筑平面的使用功能状况,确立如下控制方式。

其中不同功能区域的场景,可根据实际需求编程可调。

4.1办公楼大堂灯源:可调光吊灯、筒灯、射灯、荧光灯带等可调光光源和不可调光光源。

控制区域——办公楼大堂控制内容:调光回路控制、开关量回路控制。

控制方式:触摸屏控制。

控制要求——根据办公楼上、下班高低峰不同时段对照明环境的要求自动进行时间控制,时间控制模式按时段可分为凌晨模式、清晨模式、上午模式、中午模式、下午模式等;同时,各类模式灯光环境进行微调。

大堂墙装夜晶触摸屏,大堂保安或其他工作人员经授权和输入密码后,可切换不同场景;4.2会议室灯源:可调光吊灯、筒灯、射灯等可调光光源和灯带等不调光光源。

控制内容:调光回路控制、开关量回路控制、窗帘控制、投影仪和投影幕控制。

控制方式:带中文字体显示的动态标签面板控制。

控制要求——根据会议室的建筑结构特点,灯光环境控制应满足整体使用和分割使用的特殊要求。

各个区域都能满足实际的使用情况需求,根据主体活动内容预设立备场、入场、演讲、投影、中间休息等场景模式,场景模式的切换可由工作人员在音控室操作,也可由现场主持根据活动需要遥控操作。

在多功能厅不同方位墙装带夜光背景的八键控制键盘,可就地独立调用该区域场景变幻,场景的变换可设置淡入淡出的时间0秒-15分。

如:报告模式应以突出发言人的形象为主主席台灯光在70%-100%之间,以不影响发言人感觉为原则;听众席以灯光亮度80%为主,灯槽开启50%,方便与会人员记录。

投影模式主席台只留讲解人所在位置亮度在50%;听众席以筒灯由前排至后逐渐增亮,灯槽开启50%。

研讨模式所有灯光全部开启,亮度90%-100%。

入场模式听众席灯槽、筒灯和吊灯全部开启亮度100%,主席台灯亮度50%。

退场模式听众席灯槽、筒灯和吊灯全部开启亮度100%。

备场模式主席台筒灯与听众席筒灯亮度均在70%。

以上所有模式场景变换,均设置淡入淡出时间1-10秒可调,保持场景切换不影响会议进程和视觉效果。

4.3领导办公室和贵宾接待室灯源:可调光吊灯、筒灯、射灯等可调光光源和壁灯、灯带等不调光光源。

控制方式:带中文字体显示的动态标签面板和带荧光灯显示的普通面板控制。

控制要求——领导办公室是领导办公与会客的主要区域,功能的多样性必然需要多样性的灯光来配合。

因此领导办公室可采用多种可调光源,根据实际使用需要,通过系统预设照明回路的不同明暗搭配,产生各种灯光视觉效果,使领导办公室始终保持最符合使用需求的灯光环境(如办公、会客、休闲等多种灯光场景),操作时只需按动某一个场景按键即可调用所需的灯光场景。

如:办公模式领导上班时,只需按一下门口的控制面板上的“办公”按键,房间内的吊灯、装饰画前的射灯、办公桌上方的嵌入式日光灯以及位于柱边、墙边的定向射灯能分别自动达到80%、50%、70%、以及20%的照度,营造一种安静、明快,同时又不乏庄严的效果。

会客模式领导入座后,如有客人来访,总经理只需按一下“会客”按键,吊灯自动达到40%,射灯、正前方的冷光源日光灯、柱边墙边的定向射灯、位于房间中央的低压射灯以及灯槽内的洗墙灯都分别达到60%、80%、50%、50%以及30%,衬托出房间的气派和明亮,代表了友好和欢迎。

休息模式午休时,只需按一下“休闲”场景按键,房间内的主照明全部变暗,灯槽内的槽灯调到合适的亮度,达到休息的目的。

离开模式领导离开时,按一下“OFF”按键,房间内的灯光能延时数秒钟或数分钟(根据预设值)后熄灭。

4.4地下车库灯源:车道日光灯等照明光源。

控制内容:开光量回路控制。

控制方式:车来灯亮,车走灯灭。

在车库入口管理处内安装智能照明液晶显示触摸屏控制,用于车库灯光照明的手动控制。

平时在系统中央控制主机的作用下,车库照明处于自动控制状态。

车库照明根据使用情况分为几个状态:早晨模式与晚间模式,车辆进出繁忙,车库照明处于全开状态。

白天,由于有日光,可适当降低照度,节省能耗。

平时只开车道灯,如需观察车辆,可就地开启局部照明,经延时后关闭。

据实际照明及车辆的使用情况,可将一天的照明分成几个时段,比如上午、中午、下午、晚上、深夜五个时段,通过软件的设置,在这些时段内,自动控制灯具开闭的数量,以达到控制区域不同的照度方式以供照明,这样使灯光的照明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又大大地减少了电能的浪费,保护了灯具,延长了灯具的使用寿命。

如有特殊需要,可在管理室用按键开关,手动开启或关闭照明。

当符合了自动控制的要求时,系统会自动恢复到自动运行的状态,无需手动复位。

五、施耐德奇胜C-BUS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简介5.1公司简介奇胜(Clipsal)公司于1920年创立于澳大利亚,已成为电气配件产品领域的领导者之一,以其创新和高质量而享誉亚洲。

1920年: Alfred Gerard 开发出一款可调节、单一型号“clips all”的金属导线装置,并以此产品命名公司。

公司引领了多项生产突破,其中包括1930年推出的首个全澳大利亚开关(all-Australian switch )。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奇胜公司开始向亚洲出口,随后澳大利亚各公司争先效仿。

著名的E系列配件成为亚洲地区非常受欢迎的产品。

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奇胜依托其众多创新产品的优势继续拓展品牌,达到了市场的领先地位,并保持至今。

2003年,施耐德电气收购了奇胜公司。

施耐德电气集团因为此次重要收购获得了一个关键的细分产品,确保了集团在澳大利亚及亚太地区住宅电气配件市场的领导地位,并占据了自动化和数据通信市场的制高点。

5.2施耐德奇胜C-BUS系统原理介绍及系统组成5.2.1 C-BUS系统的基本原理C-BUS系统是一个分布式、总线型的智能控制系统,主要用于对照明系统的控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