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缺少全球化视野

缺少全球化视野


所以说,师生比例必须有限度,它是衡
量大学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这就像一个 国家,它的国民生产总值当然很重要,但 更重要的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以建桥学院为例
• 教师要做引导者而不是教育者 • 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 学校管理的问题
PART.B
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目前中国提出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有20多所, 其中被国家最赋予期望的是c9院校。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南京 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任务的大学 只有三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 大学。
建好世界一流会否“贵族化”?
网友提问:如果我们有了世界一流大学,会 不会出现这些高校成为发达地区、权贵阶层子弟 “俱乐部”的问题? 代表回答 纪宝成: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肯 定坚决防止“贵族化”情况的,绝不能出现一个 优秀学生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就进不了中国最好学 校的情况。事实上,“贫困生绿色通道”“助学 贷款”等措施这几年已经基本解决了这一点。一 流大学的门肯定是朝一流的学生开放的。
常规课程的丰富程度
• 常规科目的丰富多彩,给教员的研究和学 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创造了 广阔的知识架构,同时也给知识创新提供 了开放的可能性。
• 我们中国教育界的前辈们老早就很清楚什 么叫大学,不信你们翻翻1980年中华 书局重印的该局1936年初版的《辞 海》,其中“大学”条目是这么说的: “分文、理、法、教育、农、工、商、医 各学院,凡具备三学院以上者得称大学; 不足者为独立学院。”
图为华中科技大学的学参加毕业典礼
中国高校离世界一流有多远?
网友提问:“世界一流大学”的情结会不会让我们 迷失在一种追逐复制的比拼当中?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的高校距离世界一流究竟有多远? 代表回答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世界一流 大学没有公认的标准。但是在长期实践和积累当中,世界 一流大学有一些客观的条件,比如一流的生源、一流的教 师、一流的学科、一流的管理,还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办 学体制。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我们讲的建 世界一流大学,主要指的是建一批研究性的大学,过去我 们国家的高等教育基本上不承担科研任务,以教育为主, 把教育和科研完全分开了。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 我们正在改变这种状况。
通过公开竞争获得的研 究基金
• 在知识创新的大环境里,面向大学的研究 基金不是固定提供给谁的,而是必须通过 公开的竞争才能得到的。
这就说明,这所大学里的研究生和高年
级的本科学生,在还没有走出校门以前, 就已经处于世界上某些学科研究的最前沿。 这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长时段的无形资产。
师生比例
• 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如牛津、剑桥,有 一类教员叫tutor,他们上的课叫tutorial。 这tutorial很像我们中国传统的私塾,一位 大学教师只指导两三个学生,体现了学生 能够受到直接辅导的古典教育传统。像这 样的教育,资源不足的大学是开销不起的。 在美国,只有那几所最有钱的私立大学和 博雅学院才保留了这样的传统,通常是在 本科生做学士论文的那一年才开。
办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最缺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级英语本科1班
周金楠,郑蕾茜
PART.A
• “大学应该是什么样子?” • 在第一个阶段也就是现代化刚刚起步的时 候,在西方对于这个问题回应的主导思想 是:“大学应该是一个教化的机构,目的 是培养颇有学问的青年绅士 • (The college emphasized on the ideal of developing the gentleman scholar)。”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钱从何来?
网友提问: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钱从何来?完全靠国家财政投入, 还是盘活和鼓励高校融资办学?在高校弊案高发的背景下,如何杜绝 腐败问题? 代表回答 十一届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副校长 谢维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是国家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 的必然。它既是若干大学的目标,也是政府的责任,政府应该在建设 世界一流大学上有更多投入,特别是支持基础性研究和提高教师待遇, 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 纪宝成: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2012年财政性教育投入经费支 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问题上,政府 今后要加大投入,社会资金也要参与进来。现在社会上对大学的捐赠 很多,已占学校发展投入很大的比重。 许智宏: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坚实独立的财 务管理制度和监督管理机构,从制度上和体制上避免贪腐行为的发生。
世界一流大学,梦想如何实现?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 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重 点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一 批世界一流大学”“2012 年财政性教育投入经费支 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 到4%”,引来网友对“建 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热议。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如何 让梦想照进现实?中国的 高校,距离世界一流大学 究竟有多远?建设世界一 流大学的资金如何出?建 设过程中如何杜绝腐败? 两会期间,记者带着网友 们关注的几个问题采访了 部分来自高校的全国人大 代表。
学生的素质
• 学生的素质,也就是生源的优劣,这对大学来说 当然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中国的招生制度判断学 生的素质是依赖统一的考试。在西方,好的研究 型大学也通过考试来招生,但考试在他们总的评 价标准里面所占的分量远不像在中国那样起着决 定性的作用。他们不单看考试成绩,更特别看重 潜在的能力素质,就是说不光看你现在已经掌握 了多少知识,还很看重你将来能够成为知识的创 新者的那些蛛丝马迹,同时还看你有没有多方面 的才艺
近代以降关于“大学”的理念大致上有三 种。和这三种理念相配合的,是世界上大 学模式演变发展的三大步。 • 第一步 意大利、法国、英国 • 第二步 德国 • 第三步 美国
教员整体的素质
一个大学什么都可以失去,但不能失去一 流的教员,因为教员是大学的灵魂。国外 比较像样的那些大学的正式推介资料里, 比如说校史、手册、招生材料、网站等等, 最显要的位置的主体,是给予该大学现在 和历史上有名望的那些教授的。而我在国 内的一些大学的同类资料里,满眼看到的 是“各级领导的活动和指示”。这里的区 别,反映的是大学理念上的根本不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