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知识管理调查报告三九医贸公司知识管理系统建设的案例中充分体现了知识管理的魅力,当知识管理还是个新概念,对很多人来说还十分陌生的时候,三九就已经领先其他企业开始准备开始知识管理的探索,其实施最大的障碍可能来自企业文化,因此未来的工作和挑战还有很多。
在三九公司知识管理系统建设初期,三九对知识管理理念的推广是全方位的,除了在公司大堂挂上有关知识管理的宣传画,企业还通过内部刊物“三九视角”出专刊、专栏介绍知识管理,鼓励员工写有关知识管理的文章。
企业领导希望,员工们首先能够在自己的脑中建立起知识管理的全景图,在项目的进展中才能够更好地配合。
对于三九而言,国内“领先”的地位已经不能满足它的胃口,它憧憬着加入竞争更为激烈的国际市场,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对于知识管理而言,最重要的是员工是否能主动将自己的“隐形”知识贡献出来,这需要公司制度和文化的双重保证。
安达信公司知识管理实践案例中我们可以知道该公司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是:“促进个人和组织学习的过程”。
在实施知识管理时,该公司帮助员工表达他们的思想、帮助知识经理们更好地组织知识、不断充实知识管理系统,使其内容更加丰富,鼓励员工使用它、力求使企业的所有知识都变成可以查询和获取的显性知识。
最终安达信的知识管理项目获得了全球最佳实践项目、网上安达信、电子知识蓝图、全球最佳实践基地、商务咨询顾问,、新手通过全球培训数据库获得知识等成果,也总结出了实施知识管理计划后出现的经验和教训,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将所有信息组合成一个中心知识库。
我们可以看出知识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贯穿于决策和管理过程的始终。
从查帕拉尔钢铁公司知识管理案例向我们证明了传统产业与知识管理的结合,一样能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
靠独特的知识管理系统,该公司在过去的近20年的时间里,多次创造了行业的世界纪录,在公司获得丰厚收益的同时,企业管理者们也名利双收。
他们认为促进知识在企业内流动和传播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在长期的管理活动中他们形成了有效的创新体系和传播体系。
坚持不懈的改进生产过程,如有改进,则立即应用,对于生产方法的决策尽可能交给企业的最底层处理,促进了知识的运用并在实践中创造了新的知识,达到了管理的最终目的。
在查帕拉尔公司,有利于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的价值观,这样价值体系的支持,创建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独特的管理模式对学习行为起促进和回报作用使该公司走向成功,这一案例提醒了我们无论是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都有实行知识管理的必要,也都能把知识管理的做法贯彻到企业运作中去。
关键是企业领导人要有知识管理的理念,要不断完善和建立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吸纳企业内外的知识,注意让基层员工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生产知识,放手的让员工们大胆的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
从摩托罗拉的知识管理案例中我们知道了透过知识的分享能使组织形成良好的互动循环,藉由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相互转化的过程,知识创新的来源便会有乘数的效果。
摩托罗拉知识取得来自「组织内外」,所谓「组织内外」系指知识来源不只限于组织内员工,还涵盖组织外顾客、供货商、竞争者等合作伙伴。
摩托罗拉利用所设立的企业大学,并聘请许多专业领域的博士、专家进行课程设计,让顾客及供货商参与并实施标竿学习,建立专业知识分享管道,俾赋予知识更丰富的意义。
知识的整合除在实务上除利用大姐姐制度和v8摄影记录外,并利用lotus notes将文件标准集中在一起,以有系统的方式,整合所有的知识资源、增进使用者的方便性、并缩短作业人员一半以上的上手时间,也因此大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知识的累积则是利用engineer report 和fmea,将不良品问题分析逐步展开,对不良率分析有具体的参考流程,避免重蹈覆辙的实验、让知识不断的累积。
在知识的分享时,规定外训或研习人员必须要透过部门会议或研讨会的方式,报告并分享所学得的技术与知识。
工程人员出差返国后,也必须缴交差旅心得报告,同时将所学得的东西以专题报告呈现。
除安排外部讲师,进行知识分享外,公司并且安排内部员工以简报、演讲、撰写书面文件方式,贡献专业知识,建立知识分享机制,并将教学成效纳入绩效考核制度。
知识的流通与更新利用了在进行技术移转及cross functional project时,所有人员会将自己的专长传递到公共区界面,让其它成员可以随时进行撷取及搜寻,更方便学习及分享,以提升成员获取知识的效率。
明定学习是公司的策略之一,鼓励再进修及教育训练,让员工接受新观念、创造新思维,并将其自然地应用到工作中以实践知识更新。
除了鼓励各阶层的ir提案制度,并鼓励工程人员创新以申请更多的工程专利,凡申请通过者均由总部公开表扬,并辅以实质的奖金以资鼓励。
知识在组织中能够形成桥梁,来促进内隐知识转化为外显知识,外显知识再转化为内隐知识,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知识创新的来源便会有乘数的效果。
知识管理由领导阶层发动,在组织成员认同配合下已贯彻执行,具体结合内、外知识资源,共同迈向成功之路。
当大多数员工已共享了这样的心智模式,知识管理也就于无形中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份。
日语社的知识管理评估——知识的获取、加工存储日语社是建于XX年5月,以日语培训为主要活动,围绕教学活动,开展了日语角、日语电影基地、各种日语类讲座及比赛,深得学校与社会的一致好评。
作为连续*届的华工十佳社团得主,日语社在其知识管理的获取、加工存储方面有其独当一面的策略,同时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表现。
这里我们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方面来细细阐述。
A、显性知识知识的获取a. 日语社主页b. 成文共享的专家黄页不断积累更新的专家黄页是日语社一大财富。
每一届新团队的成立都会有详细的以职称为搜索主题的人员信息通讯录。
新生力量可以通过这样的通讯录很快的找到知识携带者以及相关负责人。
这无非是为加深社团内部联系架构了一座信息桥梁。
同时也方便了社团内部动态信息的追踪,静态信息的定位。
方便对于组织上重要的工作信息的搜索和访问。
c. 前任管理者知识传递日语社对于各项工作的开展,前任管理者的知识文档传递是知识获取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获取整个活动相关知识文档,新生力量了解到往届活动的目的、流程、工作布局以及上一届活动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在既有知识的基础上开拓创新。
这样不仅清楚地了解活动完整的来龙去脉也可以清晰看到组织知识的缺口,避免重复开发造成的资源浪费。
但是不得不说,这样接力棒式文件传递的方式存在不小的漏洞。
首先,文档的管理者个人作为创造和保留知识的个体,新生力量必须通过自己的隐性知识人际交往等积极的方式才能获取,共享性和利用价值并未表现到极致。
其次,并不能排除传递途中丢棒现象的发生,一旦某环节断层则该项知识流传将脱节于整个组织活动,新生力量必须重新开始。
另外,想要准确寻找相关知识的携带者也是也是一项极度复杂的工作。
d. 微博、公告栏等动态信息渠道这是一个新型的动态信息播报平台,日语社通过官方微博以及公告栏向外界发布动态信息,e. 知识外包社团宣传部、财务部等相关部门的入门培训工作采用的是知识外包。
社团联合会作为所有社团的大家长定期会推出各项专业知识的培训课程。
日语社在专业技能培训上采用这种外包模式也是减少成本的表现。
这样不仅可以免去社团内部策划大型培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还能充分利用高质量的外部知识。
社团联合会的大型培训项目专业性更强。
f. 网络获取日语社的活动成功的举办,仅仅是传承下来成文的历史文件以及前任管理者口头的经验阐述是远远不够的。
这就要求新生力量必须通过自己的搜索手段获取网络上的外部知识。
互联网是人类最大的知识资源库,并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最重要和首选的途径。
因为网络知识的广泛性和新颖性,新生力量能够获取更加详尽更加有效的个性化知识服务。
这也锻炼了新生力量对于知识挖掘的能力。
g. 调研、反馈每一项活动结束,日语社都会对参与者做一个市场调研,形成顾客知识的反馈。
这样就可以从一线客户那里直接获取成功和不足的经验和经历。
参与者的满意是社团活动的动力,只有更好的满足更多人的需求才能够保证社团经营更有活力更健康。
这样的知识获取也会更加真实,反应最直接的客户诉求,对于提升社团群众基础具有建设性的作用。
h. 战略联盟日语社加入了由gobar赞助的会员卡社团联盟,盟友都是社联旗下的一些小社团,有的发展起步晚,有的体制尚未健全。
虽然会员卡的发行对于各大社团之间的宣传做出过比较大的贡献,但是联盟并未从知识建设知识共享上进行深入的交流,并且盟友与日语社的互补性欠佳,差异性太大。
对于日语社的外部知识引进和学习并未作出更多的贡献。
日语社可以加大与韩语社、文学社的交流与合作,在语言领域的互补性会更强,并且彼此的交流学习点也更多些。
j.非正式合作互惠交流的欠缺日语社几乎没有与外界的非正式合作互惠交流,只是一届又一届的内部发展,这也是很多社团的一大弊病。
但是仅仅局限在华工这样一片背景下,成员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技巧难免局限。
所以建议应该多走出去,与别的学校的日语社增强交流,在活动形式、活动技巧等知识的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
在这方面电商协会和一协会就做得比较完善。
电商协会有加入大学城电商协会联盟,也会有定期的工作交流、讲座共享。
一协会则自主寻找社会各类棋类竞赛的方式加强自身内部与外界的联系和学习。
知识的加工与存储a. 团队开会记录社团内部定期召开的干事大会是日语社内部知识交流与思想碰撞的交接点。
成员通过对某项议题的不断讨论、辩论和头脑风暴,大都对于问题有更为广泛的切身体会。
每次的大会都会以会议记录的方式存储下来形成成文的历史文件。
会议记录留存不仅能够为以后筹谋,下次遇到相似问题有充分的资料可以参考,不用重新在信息的搜索与分析上投资。
同时还能够给未能参与会议的成员参考,使他们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决策的过程与思考的重点。
开会记录的留存还能够形成一种组织的记忆,后人可以借此了解一些重要流程设计或者决策背后的原因与诠释结构。
b. 团队互动讨论,文件的形式记录在册日语社团队知识的创造与存储另一个重点在于民主化的团队讨论以及文件留存。
对于重大决策的颁布都是经过了激烈的内部人员讨论形成的。
大家各抒己见,激烈的辩驳。
经历过各种利害分析之后得出的活动纲要会以活动详细策划书的形式流传。
这样不仅可以给活动参与人员参考,也能够作为历史文件流芳千古。
c. 知识的加工欠缺1、没有专门的人负责管理知识存储经过上面各种日语社社团知识产生、获取、存储的介绍,我们发现所有的知识都是以一种散漫的方式存在,只有负责人才能够掌握知识的留存案例。
没有一个专门的人负责管理知识存储,这也是知识管理的一大纰漏。
造成知识的断层和知识的重复利用性不高。
在这方面,经贸学院的团委学生会就做的非常好。
每一个部门知识汇总工作都交给在任的部长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