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动车安检授权签字人常识摘要

机动车安检授权签字人常识摘要

1 / 7授权签字是机动车安检机构中的重要岗位之一。

从事授权签字人员的能力,应该与其职责相适应。

从我省目前情况来看,在这方面尚有一些不足的短板。

为此,根据平时的工作经验积累,粗成此文,以期与授权签字人共同温习工作中需要掌握的一些要点。

鉴于笔者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积累和实际业务能力所限,文中会有诸多不足甚至错误,望同业人士给于指正。

一、资质要求(两条要求、七条标准)学历是接受高等教育程度的证明,代表了对专业知识了解的广度和进行专业深度探索的自我学习能力。

有了这样的正规学习经历,其能力对提高机动车安检业务质量的是有保障的。

我省目前部分安检机构中的授权签字人,尚不具有“机动车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

建议有条件的可利用协会提供网络教育平台,努力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以适应机动车安检业务的需要。

也有不少机动车安检从业人员虽然专业不对口、甚至学历较低的,但却学习认真刻苦努力,已经具备了能满足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

笔者认为:拥有规定学历应予以重视,但更应重视的是对签字人实际工作能力的考核。

某机构的一名签字人,文科专科学历。

考核交谈过程中,该人对安检业务知识了解程度出乎我的预料。

所以说,具备真实的签字工作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也签字岗位从业人员的努力方向。

2 / 7机动车安检机构大多属于民营企业。

很多地区政府均出台对于民营企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优惠政策,因此,申领对口专业领域的工程师、技师职称证明也是满足签字人资格要求的一条捷径。

●相关法律摘录3/ 7●主要规章《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国质监总[2015]163号《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认实 [2015]50号附件9《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评审补充要求》国质监检联[2015]438号附件●主要标准GB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21861《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GA801-2014《机动车查验工作规程》 GA802-2014《机动车类型术语和定义》二、签字工作方法GB21861-2014之第7章“检验结果处置”中,关于签字方法的表述是很详尽的。

作为机动车安检授权签字岗位的从业人员应熟记于心。

下面一起探讨其中的几个要点:1、检验结果“检验结果”是由三份材料组成:《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报告》、《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表(人工检验部分)》、《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表(仪器设备检验部分)》,在概念上不要同“检验报告”相混淆。

检验结果存档时的装订,也应该按上面提到的顺序进行。

向社会出具的只有《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报告》,其他两份如无特殊原因不必提供。

2、签注方法无论是签注检验结论还是签名,笔者认为从司法鉴定角度出发,亲笔书写为好。

对规避日后可能产生的纠纷有益处。

3、审核要旨GB21861-2014之7.1中逐项确认检验结果的表述修辞十分精确。

应该仔细体会其中“逐项”二字的含义。

既然是“逐项”,就要切忌“一目十行”,因疏忽而漏掉一些重要信息。

(后面再介绍)4/ 74、一点建议GB21861-2014取消了“送检人签字栏”。

这会引起了一个问题:对于不合格车辆送检人的告知义务无法取证。

据了解,部分安检机构施行“流程单”管理模式。

建议在其中设计“送检人签字栏”,并注明若干告知事项。

例如将参检车辆“不合格”容纳入其中。

交车前向送检人告知,索留签字后妥善保存。

这不是小题大做,确实在我省某安检机构出现过刚检过的车出去不久发生重大事故的案例,事故倒查时,弄得人人自危、鸡飞狗跳,还是小心无大错吧!5、参检车“发动机”与行驶证登记容不符的情况可能会偶尔发生,只此一个参数即可导致其他项目均合格的参检车辆送检人扫兴而归。

笔者建议只要车主能出示发动机更换证明材料,安检机构可与当地公安交警车管部门协商,依据“机动车登记规定”第十一条第四项(公安部令[2012]124号)和GA801-2014之5.2.3处理。

公安部令[2012]124号第十一条(四)属于更换发动机、车身或者车架的,还应当提交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合格证明; GA801-2014_5.2.3 对因更换发动机申请变更登记的机动车,查验车辆识别代号、发动机、车辆号牌,审核安全技术检验合格证明。

三、逐项确认实施要点1、审核检验结果三表中基本信息的准确性、一致性①核对依据:机动车行驶证、外检上传照片,必要时查看参检车辆;要点是检验结果基本信息、实际参检车辆、行驶证登记容是否一致。

②车辆类型:车辆类型核准由公安交警车管部门实施。

十几年来可分为三个阶段,划分依据是公通字[2001]37号附件一、GA802-2008、GA802-2014。

由于年代不同、依据规定差异,行驶证登记的核准车辆类型可能存在一些出入,甄别时要留意车辆的初次登记日期。

5/ 7③驻车轴选取驻车轴选取一般由外检岗确认。

推荐机构将信息记录在制式表格或直接在《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表(人工检验部分)》的适当位置上。

信息传递给登录岗录入基本信息界面。

一般来说,登录岗人员看不到受检车辆的。

若准确依据外检传递的信息登录,那么“驻车轴选取错误”的原因由外检岗人员检讨。

驻车轴登录错误有何影响呢?举个例子:某机构检验一款四轴后双驱重型货车时,本应选3、4为驻车轴,却选取了2、4,致使驻车制动不合格。

从汽车构造可知:后双驱汽车的两并联驱动轴一般设计为排气制动方式驻车轴,1、2轴为双转向轴,不可能有驻车装置。

驻车测试选取2轴没有任何道理。

笔者在里提示签字岗人员,留意《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表(仪器设备检验部分)》中“驻车项目判定不合格”与驻车轴选取的逻辑合理性。

切勿看到检验结论打印出“不合格”就轻易认同。

如前所述,签署检验结论前应“逐项确认”。

④前照灯制签字岗应了解:前照灯制选取分为二灯和四灯两种,不同前照灯制式会影响到远光发光强度下限值的选择(在用车下限:二灯制15000cd/四灯制12000cd)。

前照灯制错选可能引起前照灯检验项目判定错误。

什么是二灯制?我国建国初期生产的解放CA10中型普通货车就是代表(见下图),特点是大直径(约8英寸)圆形前照灯,先期灯罩透明,后改为具有近光配光多菱镜的远近光一体前照灯。

6/ 7什么是四灯制?我国八十年代中叶自行研发解放CA141中型货车为典型四灯制(见下图)。

采用四只中直径(约6英寸)前照灯布置形式,这在当年国际上是很时髦的汽车前部造型设计。

八十年代中叶,我国引进了日本模式的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制,沿用至今,无本质变化。

日本弥荣株式会社制造CVIS-C-1型全自动验车系统在我国保有量曾达到近200条。

当时,我国尚无国家级机动车安检标准,使用日产设备验车只能沿用日本国运输省验车标准,其中规定了四灯制发光强度为12000cd,但前提是在前照灯检验时,必须用磁力遮光罩遮蔽光束不可单独调整一对远近光一体前照灯,只测试一对远光灯。

很明显,前照灯直径的不同,其反射镜面积、灯泡功率、产生的光通量也不相同。

因而作为前照灯性能指标之一的远光发光强度也应设置不同的限值。

这就是四灯制限值要低于二灯制的原因。

当今,前照灯的发展已跨越了圆形、异形、氙气透镜、LED源等几个阶段,组合灯具设计更是颠覆了原有意义上的灯制分类。

前照灯检测时遮灯作业很难施行,这在事实上形成了二灯制单一检验过程,使灯制选择只是限值不同(四灯制限值比二灯制小20%),脱离初衷。

前照灯远光发光强度不足是灯光检验不合格的原因之一。

笔者认为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条:灯泡老化,光效降低;反射镜老化,性能下降;灯泡不在反射镜焦点上;灯罩老化透光度下降;灯具经过非专业改装;发电机功率不足;等等。

应该认识到“前照灯远光发光强度取决于单位立体角的光通量大小”,澄清眼睛看到前照灯光刺眼就应该合格的误解。

实际上,只要集束光线不直接照射人眼,感觉上并不觉得很亮。

往往人眼对于灯泡发出的散射光较为敏感。

这可能就是前照灯感觉上很亮,检验却不合格的原因。

白炽灯具灯泡前常有罩形物,就是是遮挡散射光线用的。

若灯泡不在焦点和遮光罩的联合作用,会导致前照灯照明效果极度下降。

平板制动台检验驻车制动时,制动减速度形成惯性力。

减速度越大,惯性力越大,因而惯性力偶矩就越大,汽车的“点头”效应越明显。

其结果,汽车产生“轴荷再分配”现象,前轴荷明显增加,但其已经离开测试平板,位于检测通道地面上,前轴荷机动车安检授权签字人常用知识7/ 7增量无法计量。

根据机械能守恒原理,增量与减量是相等的,所以后轴荷相应会减少,减少的后轴荷增量可在平板台上测出。

平板式制动检验台测出的轴重数据,随着测试过程中的加速度动态变化而发生变化。

为了使检测结果评价更符合实际情况和人们的习惯认识,以动态轴荷评价制动率的方法就写入了国家标准。

至于为什么只适用于乘用车,那是由于乘用车悬架刚度低且日常运行速度较快,如此评价更为合理。

汽车驻车性能在平板制动台上测试,其特征、趋势、状态与驻车坡道的下坡测试时十分类似。

实际测试效果也比较好。

在操作准确无误前提下,可以真实地反映出驻车制动力大小和左右轮分配的情况,便于判断不合格的故障原因部位。

从监管角度看,还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防作弊功能。

存在的不足是对轮胎胎冠有局部磨损;不能模拟驻车坡道上坡时测试状态。

在具体检验实践中,有引车人员反应,配备脚操纵驻车装置和电控驻车装置的车辆,在测试时,由于对具体车辆不够熟悉,会产生驻车控制时机与车轮到达测试位置之间的“定位操作不同步”现象。

只要多熟悉此类车辆,用心研习此类装置的结构、功能特点和总结实际操作经验,问题应该不难解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