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对策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对策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对策针对以上所列举的语文教学的怪现象,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呢?我觉得应采取以下策略。

策略之一:在质疑与解疑的点拨中彰显自主性
要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落到实处,就要重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学生探究是要围绕问题来展开的,关键的是“问题”从何而来。

是老师提供,还是由学生自主产生?我的观点是:问题要从学生中来。

因为问题是从学生中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了学生自己的事,自己的事,做起来往往就更主动,效率就更高些。

当然,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进行筛选,筛选出“共性”的问题,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再引导学生自己通过研读课文、查找资料、分工协作自主去解决问题。

这样,学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品尝到学习的艰辛与快乐。

比如,上文所提到的《我也是普通一兵》,就可以引导学生由题目质疑,从众多的问题中筛选出“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为什么这样说?说了以后怎样呢?”这样几个具有研究价值的主导问题,并由此引导学生自主研读课文,进入课文所描绘的“危急”情景,在语言文字的体验与品味中,感受“刘少奇形象”,教学效果就会大不一样。

策略之二:在课程与生活的链接中寻找共鸣点
教学要加强与学生已有经验和生活的联系,只有这样,才容易使学生与教材产生共鸣。

产生了共鸣,学生才会有学习的浓厚兴趣,才会与文章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才会进入情景交融的理想境界,才会产生既意料之中又出乎其外的最佳学习效果。

有的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与课文中的人物相同或相似的经历,有的则要将学生带入广阔的大千世界里去观察、去实践、去体会。

比如,教学苏教版第六册教材《荷花》一文,就可以将学生带到荷花池边,一边读文,一边欣赏荷花。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切地体会到:荷叶的多、绿,荷花开放的不同情态的美。

学生面对着一池的荷花,才会产生遐想,才会和作者一样:“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和荷花一起翩翩起舞,与蜜蜂、蜻蜓共叙昨夜做的好梦……进入叶老所描写的那种物我相谐、物我合一的美好境界,在这其中陶冶性情,培养语感,抒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这样的语文课就显现着生命的活力。

策略之三:在文本与文本的比较中品味多元化
同一个主题,不同的作家因生活经历不同会写出不同的文章;即使同一个主题,同一个作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抒发的情怀也决不会完全相同。

如果将这些相同或相似的文章组合成一个学习单元,一同出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读读,品品,体会其中的或异曲同工,或情感迥然,感受作家的个性风格,品评作品的多元色彩,学生的学习热
情一定高涨。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女士在这方面就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和赞赏,她把这种方法归纳为“主题教学法”。

她曾以“朋友”为主题,将《记住的和忘却的》、《管鲍之交》、《胖子和瘦子》、《皮斯阿斯和达蒙》组合在一起,采取“粗线勾勒”和“工笔细描”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在指导学生通读四则故事后,用大部分时间精读《皮斯阿斯和达蒙》,最后,再让学生回到整组教材,交流各自对“朋友”的感悟。

这实际上就为学生构筑了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同时使学生在文本与文本的比较阅读中体会到“朋友”之间情感的相同点与不同处。

整个教学程序给学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策略之四:在思想与情感的熏陶中追求体验式
中国的语文教学历来倡导“文道统一”,这不应该摒弃而应该得到发扬光大。

但关键的是方法要得当,就是说,我们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单纯的语言文字训练课,也不能将语文课上成“贴标签”式的思想品德教育课,“文”与“道”应是相辅相成的“鱼水关系”,而不该是不相容的“水火关系”,我们应该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说到底,就是强调学生的“体验”。

比如,教学苏教版第九册教材《天鹅的故事》,要真切地感受天鹅勇敢奉献的精神,在教学第五自然段:天鹅“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时,不妨让学生说说自己从高处跌到地上的疼痛的感觉,进而体验:天鹅不是“跌”,是一次又一次地“沉
重的一击”,那该是多么的疼痛难忍!有了这样的比较体验,天鹅的勇士形象就会立体地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而不会像“贴标签”一样只是嘴上说说。

体验,因为结合了学生的切身实际,所以,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就一定会受到震撼,其思想与情感的熏陶也就会发生深远的影响。

把语文课上到孩子的心里去,应该成为我们永远追求的境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