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答辩状标准版范文两篇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首先请允许我向本案的原告及其家属表示深深的歉意。
然后针对原告提出的各项主张,我发表如下答辩意见,请法庭采纳:一、原告主张的损害赔偿应当先由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内承担,超出部分依法由我来负担。
本案中,肇事车辆Dxx已向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xx分公司投保了交通事故责任强制险及商业第三者责任险,商业第三者责任险责任限额为50万元,保险期间自xx年3月6日至xx年3月5日,而本案交通事故发生在xx年7月25日,属于保险期间内发生的事故。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1款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
”以及《保险法》第65条规定:“保险人对责任保险的被保险人给第三者造成的损害,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的约定,直接对第三者赔偿保险金。
”,我支持原告直接向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xx分公司要求赔偿。
二、原告过错明显,应当减轻我的赔偿责任。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九条规定,驾驶机动车,应当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赣公交认字[xx]第00078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中载明,原告是无证驾驶无保险无年检的摩托车,其本身就违反法律规定,存在重大过错导致被撞。
希望法庭公平合理的划分本案的交通事故的过错责任,减轻我的赔偿责任。
三、原告主张的赔偿金额明显超过相关规定,请求法庭依法驳回其不合理部分的赔偿请求(一)医疗费。
经法庭核实的医疗费用,我方同意支付。
根据病历和诊断证明不存在后续治疗费5000元,不应予以支持。
(二)误工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条规定,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
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
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原告于xx年7月25日发生车祸,11月2日进行伤残鉴定,误工时间应当为101天。
因原告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且其一直在农村务农,应当按照本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xx年江西省农业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为21011元。
误工费为21011元÷365天×101天=6176元,超出部分我方不予认可。
(三)护理费。
解释第二十一条规定,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
xx年江西省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1141,原告住院时间共计133天,护理费应当为31141÷365天×133天=11347元,超出部分我方不予认可。
原告家住农村,后期护理依赖的产生护理费应当按照农业从业人员的误工费计算,且原告年龄较大,护理期限不宜太长,我方认为5年比较合适,该项护理费用为21011元/年×30%×5年=31516.5元。
(四)交通费。
解释第二十二条规定,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
交通费应当以正式票据为凭;有关凭据应当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
交通费用若有正式票据,我方认可。
其余部分不予认可。
解释第二十三条规定,受害人确有必要到外地治疗,因客观原因不能住院,受害人本人及其陪护人员实际发生的住宿费和伙食费,其合理部分应予赔偿。
因为原告一直在医院住院,其主张的住宿费于法无据,我方不予认可。
(五)被扶养人生活费。
解释第二十八条规定,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
被扶养人为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被扶养人是指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
被扶养人还有其他扶养人的,赔偿义务人只赔偿受害人依法应当负担的部分。
被扶养人有数人的,年赔偿总额累计不超过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额或者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额。
原告的父亲现年78周岁,母亲74周岁,农村户口。
二位老人现有二子一女,对二位老人的抚养义务由三子女共同承担,我方只需要赔偿原告依法应当负担的部分,被抚养人为2人,xx年江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5130元,故我方认可的被抚养人生活费为5130元/年×5年×70%÷3=5985元,5130元/年×6年×70%÷3=7182元,共计13167元,超出部分不予认可。
(六)精神抚慰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规定,受害人对损害事实和损害后果的发生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其过错程度减轻或免除侵权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我方认为原告主张的精神抚慰金过高,请求法庭公平合理作出决定,根据本案的实际情况,由于原告对事故的发生有过错,并结合当地的生活水平,精神抚慰金确定在3000元比较合适。
四、被告已支付原告医疗费10000元,积极救治伤者,已支付的医疗费应从最终确定的赔偿金额中扣减。
综上,我愿意按照上述答辩承担赔偿责任,恳请法庭查明案件事实,依法对本案作出公正判决。
此致xx县人民法院答辩人:xx年12月22日答辩状答辩人:xx,男,生于xx年X月X日,汉族,住址:xx 市xx区xx镇xx村X组X号。
身份证号:xx。
就原告诉答辩人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一案,答辩人根据事实和法律发表如下答辩意见:一、原告诉诉答辩人因道路交通事故侵犯原告权益的事实不成立。
xx年X月xx日,原告搭乘答辩人驾驶的xx(车牌号)货车为原告的雇主xx区xx石材经营部送货,由于车上石材落下将原告打伤。
在这一过程中,答辩人在驾驶操作上并无不当,其车辆也不没有任何故障,原告受伤并不是因为答辩人驾驶车辆的行为造成的,因此原告受伤一事并不属于道路交通事故。
xx市xx区交通警察支队在既没有出警勘验现场,也没有具体说明答辩人在驾驶操作中有何不当的情况下,仅凭答辩人违反了“禁止货运机动车载客”的规定就出据了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xx公交认字〔xx〕第X-xx号),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
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的规定,属于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做出的事故认定书,请求法院依法不予采信。
二、原告在答辩人车上受伤是因为原告自己疏忽大意造成,跟答辩人没有关系,答辩人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原告于xx年X月xx日,受雇主派遣,搬运石材上车,并随车送货,被告只是负责驾驶,并不负责石材的装卸、堆放等工作。
在车辆行驶中,捆绑石材的绳索断开,致石材掉落将原告打伤。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证据证明答辩人的驾驶操作有任何不当,石材掉落是因为原告自己堆放的石材不安全,捆绑石材的绳索不牢固造成的,是原告自己疏忽大意。
原告受伤是因原告自身的过错造成,答辨人没有任何过错,不应该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三、原告主张的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续医费,残疾人赔偿金,精神抚慰金,合计xx元。
其证据不足,理由如下:1.医药费和续医费没有医疗费发票,也没有相应的病历和诊断证明。
且事故发生后,原告的雇主已为原告垫付医疗费xx元,原告不能就同一事故既得雇主赔偿又得侵权赔偿。
因为,请法院依法驳回原告请求。
2.误工时间,必须以医院出具的病假证明结合其住院病历为准,原告没有这两个证明。
且原告作为xx区永宏石材经营部雇工,因工作时受伤,是属于工伤。
依据《劳动法》第二十九条,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用人单位都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原告在工伤未康复时,其雇主不得解除与原告的劳动合同,必须按照原标准给原告发工资。
因此原告主张的误工费理由不成立。
3.住院伙食补助费理由不充足。
原告于xx年9月13日在第一次起诉中,请求的住院伙食补助费为528元,而在第二次起诉中请求的住院伙食补助费为1408元,前后矛盾,充分证明原告所主张的住院伙食补助费完全是信口开河,无凭无据,请求法院依法驳回。
4.原告主张的精神抚慰金于法无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当事人在侵权诉讼中没有提出赔偿精神损害的诉讼请求,诉讼终结后又基于同一侵权事实另行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原告于xx年9月13日就同一事故提起的第一次诉讼中,并没有提出赔偿精神损害的诉讼请求,现在又基于同一侵权事实另行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请法院依法不予受理。
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精神损害抚慰金包括以下方式:(一)致人残疾的,为残疾赔偿金;(二)致人死亡的,为死亡赔偿金;(三)其他损害情形的精神抚慰金。
”现原告既主张残疾人赔偿金,又主张精神抚慰金,是同一事项的重复请求,于法无据,请法院依法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5.残疾赔偿金理由不充足。
残疾赔偿金需依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或伤残等级以及因伤致残致使实际收入减少的多少来确定,原告既无伤残等级司法鉴定,又无实际收入减少证明,请法院依法不予主张。
答辩人:xx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