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

小学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孔子拜师》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

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

先写孔子决意拜师,接着写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详细描写了二人初次见面时的情景,最后写了人们对他们的敬重。

教学这篇课文,应让学生从孔子和老子的言行中,体会孔子学而不厌,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探索传统文化的兴趣。

课文在描写孔子和老子时,对孔子的描写比较具体,因此对“孔子的品行”应做重点梳理。

在学生整体感知故事内容后,以“孔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展开教学,深入品悟。

“老子的品行”强调整体感受,点到即可。

最后以北京奥运会迎宾语拓展孔子名言,进一步感受孔子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深远影响。

二、教学目标:
1、会人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体会孔子学而不厌,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难点: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四、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课外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 名言分享,揭示课题
1、老师有一则名言与大家分享。

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

指导生齐读。

关于这则名言,你又知道哪些?
(学生可能会从含义、《论语》、孔子等方面交流)
2、师相机补充,揭示课题。

(注意“拜”字,右边是四横一竖。


【名言导入,激发积累兴趣,名言结束,拓展积累运用,前后照应,整堂课显得有始有终。


(二) 探究分享,检查学情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生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词语:
出示:远近闻名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传授止境佩服品行
同桌互查,互帮互助。

个别检查,纠正字音。

重点处理:
“远近闻名”(闻名——有名、出名、著名)
“风尘仆仆”(“仆”读二声,小土为尘,小做字头不带钩)
师范写“尘”,生练写。

【关注学生识字的兴趣、习惯和方法。

对于有创新的方法,教师要表扬鼓励。


3、通过读课文,孔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不怕吃苦,有礼,谦虚,好学,知识渊博,远近闻名……)
【这是对人物的整体感受与概括,目的是通过交流,了解学习层次,以便进一步开展教学。


(三) 读悟分享,体会品行
1、孔子给你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默读课文,划出相关句子,写写自己的体会。

2、自由读一读,把你的感受和同伴说一说。

【小组合作是最直接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要求,知道怎样说,说什么,在听说互动中丰富自己的体验。


3、全班交流:
①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会从“孔子走了很长时间”、“曲阜和洛阳相距很远”等方面回答)
【对于这些体会,教师也要给予肯定评价,由浅入深,这是学习的规律。

“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陌生的成语,让学生读来费解,体会显然浅薄,这时就需要教师搭一台阶,设计铺垫性的问题或创设情景加以引导。


预设: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没有火车、汽车,没有铁路、公路,这上千里的路,孔子是怎样去的?
生:一步一步走去的。

【这时候,学生已经走在了路上,再利用音乐,创设对应的情感基调,让课堂进入情景。


师:这一走,不是一天两天,这一走,就是数个月后,想一想,这一路,孔子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为了赶时间,他又会怎样做?
生:白天赶路,晚上借着月光还赶路。

生:太阳火辣辣的,晒得满头大汗也不歇歇。

生:刮风下雨,他也不停下。

……
【通过联想,孔子不怕吃苦的形象逐渐丰满了。


针对回答情况,教师顺势引导。

师:不管刮风下雨,不管黑夜白天,饿了就——(边走边吃),走累了——(就歇上一会儿,继续赶路),这就是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带着感受再来读。

师:不论是晨曦初露,还是日落黄昏,我们都能看到他的身影——(生齐读“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
终于走到了洛阳。

”)
不论是平坦的马路,还是荆棘丛生的小道,我们都会看到他的身影——(生再读)
师:这时候,孔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不怕苦,不怕累。


概括板书:不怕吃苦
师:他这样千里迢迢,不辞辛苦是为了什么?
生:拜师求学。

【这是对孔子形象的进一步理解,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孔子不怕吃苦的精神,更体会到了孔子求知若渴的心理。

正是这种好学的精神让他克服了眼前的困难。


再读这句话就多了一份崇敬之情。

②交流对话部分:
三言两语,孔子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有礼貌,尊敬老师)
概括板书:彬彬有礼
师生分角色朗读,读出疑问语气。

从具体的语境中感受孔子的礼貌,结合语境理解“纳闷”、“风尘仆仆”两个词的意思。

师:他在纳闷什么?
生:这个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
师:孔子一路奔波,没有休息,一走就是几个月,这时看上去会怎样?生:疲劳、很累
师:这就是——风尘仆仆。

【正是一路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才成了风尘仆仆的样子,与前文又自然地连接上了。


③句子:“多谢老师等候。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一番话,孔子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好学、谦虚)
板书:谦虚好学
教师补充孔子当时的地位和成就。

【资料的填补,学生更能深刻的体会到孔子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为理解“学无止境”打下基础。


你身边有没有如此好学的人?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对学习的理解,可深可浅。

【教师要积极予以评价。


小结:活到老,学到老。

这就是——学无止境。

④过渡: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出示句子: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齐读。

4、浅谈老子:
【文中另一主要人物是老子,相对于孔子,文笔略显简单。

让学生用品读孔子的方法,谈谈对老子的体会,感受人物形象即可。


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汇报。

小结:此时的老子已经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了,听说孔子要来,仍然跑到城外去迎候,一个“迎候”,让你体会到什么?
(老子有礼,知识渊博)
对照板书,总结引读:“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四)拓展分享,深化品行
师:孔子的学说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响,2008北京奥运会,就特别选出了5句孔子名言,作为奥运会的迎宾语,迎接八方来宾。

课件展示:奥运迎宾语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海之内皆兄弟。

和为贵。

师生齐读,掀起课堂高潮。

推荐阅读:《孔子学琴》《孔子和学生》
【学习这篇课文只是一个引领,推荐阅读,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孔子,丰富人物形象,同时也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与习惯。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