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芷江受降纪念坊调查论文

芷江受降纪念坊调查论文

-----历史调查报告第三小组关于芷江受降纪念坊的调查报告成员学号:肖乾洪(组长)1009402035李印彬1009402013、舒有福1009402036陈教1009402043、张洋俐君1009402058姚茂建1009402062、潘李锋1009402046陈雅娜1009402042、贺腊容1009402021杨超超1009402050、龙江说1009402040毛海媚1009402051、卢巧容1009402002施梦1009402047班级: 10级数应二班系别:数学与应用数学指导教师:金卫婷老师起止日期: 4-19——5-182011年 5月 18日目录任务安排 (3)1芷江受降纪念坊的历史 (4)1.1芷江受降纪念坊的过去 (5)1.1.1芷江受降纪念坊的来由 (5)1.1.2芷江受降纪念坊的意义 (5)1.2芷江受降纪念坊的现在 (6)1.2.1芷江受降纪念坊对芷江的影响 (6)1.2.2现在的人们对芷江受降纪念坊的态度 (7)1.2.3回顾日本在芷江投降过程 (8)1.3芷江受降纪念坊的未来 (9)1.3.1芷江受降纪念坊该何去何从 (9)1.3.2芷江受降纪念坊该如何改变人们的看法 (10)2 芷江受降纪念坊的图片及资料 (10)2.1芷江受降纪念坊的组成 (10)纪念坊 (10)受降纪念坊进出口 (11)受降纪念馆正门 (11)受降堂 (11)2.2芷江受降纪念坊的景观及文物 (12)墓碑: (12)战期遗物: (12)景物以及各种碑: (13)纪念馆画册: (14)纪念馆正门前一块石碑: (14)街边一告示牌: (14)报告总结 (15)注释 (16)受降纪念坊的正面:受降纪念坊的背面:八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出芷江1.1.1芷江受降纪念坊的来由芷江,日本投降的第一站:芷江古属“五溪蛮地”,处湘西,“据楚上游,滇南贵州之往来其途,若门户之必由”。

抗战爆发后,芷江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了西南大后方的前军事基地,是中国军民抗战后方的前方、前方的后方。

由于1945年先在芷江举行了中日洽降,然后日本才在南京正式签字投降,所以1945~1946年,英美诸国出版的地图中,凡有中国略图的,湖南有芷江而无长沙。

中国的8年抗日战争始于宛平卢沟桥,终于芷扛七里桥。

把受降工作放在芷江的原因主要有4个一是原来确定的江西玉山机场遭到破坏,尚未修复,而芷江机场交通便利,二是芷江机场空军实力雄厚,有数百架可以随时起降的战机,对日军可以起到威慑作用,三是当时日本还有一定实力,部分日军军官和土兵还有拒降心理,在芷江安全警卫有保障,四是日军在芷江惨败,在此投降能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大势已去”。

1945年8月10日凌晨,日本裕仁天皇召开御前会议。

6时45分,日本外务省托瑞士、瑞典两中立国向中、美、英、苏4国发出《日本乞降照会》。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

为了纪念,才建立了芷江受降纪念坊。

芷江受降纪念坊座落在湖南省芷江县飞机坪边的七里桥磨溪口旁。

受降纪念坊旧坊建于日本投降后两年的一九四七年二月,“文化大革命”中被全部毁坏, 一九八五年人民政府在原址上按原坊原样重新修建。

全坊为水泥建筑,四柱三拱门,高八点五米,宽十点六四米,结构雄伟,气势巍峨。

1.1.2芷江受降纪念坊的意义芷江受降坊“八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出芷江”。

从怀化西行十五公里是芷江七里桥,在那有华夏唯一纪念抗战胜利受降标志性建筑------受降纪念坊。

纪念坊有许多民国政要的题词,正中央中正的“震古烁今”很是醒目。

纪念坊里面是受降旧址,是保存较完好的三十年代兵营式木结构建筑。

在五十九年前的八月二十一日,侵华日军代表在此向中国政府交出兵力分布图。

在这里写下了中国近代史上抵御外敌入侵取得完全胜利的辉煌一页。

受降纪念馆的右边有一块很高很大的纪念碑,碑文主要是庆典抗战胜利的丰功伟绩,全文写得很是感彻心腑,让人看了不由得热血沸腾。

芷江受降纪念坊位于芷江县城3.5公里的七里桥村,原是国民党空军司令部群力礼堂,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1日至23日国民党政府在此举行受降仪式。

纪念坊正南北向,四柱三拱门,青砖砌就,水泥粉刷,嵌沅州石。

坊面刻有国民党军政要人蒋中正、李宗仁、于右任、孙科、何应钦、白崇禧等人的题词、对联。

纪念坊背中有“芷江受降纪念坊记”206字铭文。

芷江纪念坊附近建有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展览馆,展览内部分“八年抗战”、“中国受降”、“历史不能忘记”三部分,用大量文字、照片和实物反映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历程。

离此不远处的芷江机场,占地4800余亩,曾是二战暑期盟军远东第二大军用机场,飞虎将军陈纳德的中美混合大队和美国第十四航空队曾以此为基地。

机场附近的中美空军联队俱东部和机场指挥塔现仍保存完好。

离坊不远处为当年的洽降会场,虽是简单的平房,但它是使敌人俯首乞降的光荣圣地,现在也按当年日本乞降特使今井武夫乞降时的桌椅位置原样摆设,标明我方受降代表座位与乞降代表今井等的座受降纪念坊上,原书有多幅气壮山河的题额和对联,现在也按原样书好。

受降坊在芷江城外七里的七里桥,桥是石拱桥,跨度不到100米,桥边一座石碑,上刻“日军投降之地”。

七里桥对面,隔着湘黔公路(今320国道),是世界上惟一一座二战胜利纪念标志建筑——被称为“中国凯旋门”的“芷江受降纪念坊”,纪念坊以白石砌成,四柱三门,造型像一个“血”字,坊上有这样的碑文:“和平未到绝望,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

”1945年8月21日,正是在这里,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在此地与中国陆军领导人洽降,并在投降备忘录上签字。

如今,受降坊的正式名称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历史意义:日本向外国投降固然是头一遭,对中国来说,在近代史中也没有受降的先例可循。

由此可知此坊的存在的价值1.2芷江受降纪念坊的现在1.2.1芷江受降纪念坊对芷江的影响芷江是怀化市境内的一座小镇,没有“太极古城”镇远那么悠久,但存在的历史意义却是镇远无法比拟的。

芷江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部,地处武陵山系南麓云贵高原东部余脉延伸地带,东经109°17′-109°54′,北纬27°04′-27°38′,东邻中方县、鹤城区,南接洪江市、会同县及贵州省天柱县,西连新晃侗族自治县及贵州省万山特区,北界麻阳苗族自治县及贵州省铜仁市。

县城芷江镇距怀化市仅37公里。

素有“滇黔门户、黔楚咽喉”之称。

显著的地理位置使得芷江机场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1945年4月,日军集中8万多精锐兵力,发动了以夺取芷江机场为主要目标的“芷江攻略战”,展开了著名的“湘西会战”。

“湘西会战”胜利两个月后,中日双方举行了举世瞩目的“洽降会谈”,宣告了侵华日军的最后失败。

为纪念抗战胜利,建立了芷江受降纪念碑,因此,芷江由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镇变成了家喻户晓的和平之城。

由于受降纪念坊的存在,芷江旅游业也颇具规模。

下图为受降纪念坊门前。

“八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出芷江”。

对于芷江来说,真正让外人所熟知的还是与县城郊的抗日受降纪念坊有关。

据说,这个建筑纪念物是世界上惟一一座二战胜利纪念标志建筑,被称为“中国凯旋门”。

我想,正因有受降纪念坊,两年一度的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才会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面向新世纪,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作出贡献。

对于这个课题,我们小组进行了一个小的调查,由于各种限制,本次调查只抽取了20个人,因此调查结果可能有很大的片面性,现将结果公布如右: 1.2.2现在的人们对芷江受降纪念坊的态度如今人们来受降纪念坊,都是抱着旅游的心情,而不是缅怀历史的心情来的。

左图是八元一碗的芒果奶昔,右图是纪念坊内休闲避暑一角的某餐桌。

在本应该庄严神圣的纪念坊,摆起了休闲避暑小屋,门前卖小吃特产的商家生意不绝,就连纪念坊内部都有卖艺术类纪念品。

0123深究了解旅游路过目的统计表50岁以上30~50岁20~30岁20岁以下看来纪念坊给现代人带来的只是一个旅游景点,只是一个让芷江这个落后小镇发展的潜力股,而不是一个活生生了解过去、缅怀历史的圣地。

大部分人来这里,都是节假日出来旅游,随机选择,或者为完成调查报告,历史任务而到这来观光的,真正想主动了解历史的人很少。

受降纪念馆内,导游费心尽力的讲解,但追随他了解历史的人屈指可数,而多得是人站在贩卖纪念小物品的小屋内精心挑选,或肆意攀爬那些严禁攀爬的历史遗物。

上图值得我们思考,人们对历史的态度正在悄悄改变。

1.2.3回顾日本在芷江投降过程在湘西,能与张家界齐名的当推芷江县城。

这是因为她与二次世界大战联系紧密而著名。

1945年8月21日至23日,这里是中国首次接受日本侵略者投降的地方。

闻名于世的“受降纪念坊”,就矗立在芷江城东⒊5公里处的七里桥村磨溪口。

她是用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鲜血,写下的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光辉历史和见证。

“纪念坊”前临舞水,后倚青山,为四柱三拱门式的传统建筑。

顶高8.5米,宽10.64米,四柱为l.16米厚的方柱型,青砖彻就,水泥为底,上嵌紫色条石,在阳光普照下,玉珠晶莹,闪闪发光。

“受降纪念坊”又称凯旋门。

牌坊上端中间是胜利一词的英文缩写V,整个造型如一个醒目的“血”字,意为中华儿女的血肉之躯融合而成。

伫立在“血”字形的牌坊前,我百感交集。

仰望牌坊,“受降纪念坊”五个大字,赫然撞人眉睫:上方的题额“震古烁今”慷慨激昂。

中间两旁的题联“克敌受降威加万里;名城揽胜地重千秋。

”为蒋中正所题。

侧门拱额的题联“布昭神武”、“武德长昭”分别出自于佑任、孙科之手。

两边侧柱为何应钦、李宗仁的题联,“名城首受降,实可知扶桑试剑,富士扬鞭还输一着;胜地倍生色,应推倒铜柱记功燕然烈石独有千秋”和“得道胜强权,百万敌军齐解甲;受降行大典,千秋记史记名城。

”还有王云武题“气贯长虹”,居正题“名垂千史”。

这些名联,无不使人深深感到历史的沉重和胜利的喜悦。

从纪念坊的台阶拾级而下,向左拐行50余米,便是一排黑色的西式双层木结构平房,这是当年中美空军俱乐部的旧址,也是当年的受降会场。

虽几经沧桑,但古朴、威严。

中厅是当年洽降会议签字的处所。

厅内一切陈设照旧,正面墙壁上悬挂着孙中山先生的画像,下方是一张方桌,乃受降正席,并标出各代表所坐的位置。

会场内陈列的桌椅都是受降洽谈过程中使用的原物,其中有一部分还镌刻有“参加受降典礼纪念”字样。

虽时隔60年,油漆已剥落,但当年这里是将星云集,世人注目的地方。

西厅陈列“芷江受降”会谈的史料,包括各4:很重要的一方面,政府一定要显示出其高度热情,做好带头作用。

加大投入,不管是人力还是物力历史需要铭记,却不是活在历史的阴影之中。

用历史去激励新一代更加奋发1.3.2芷江受降纪念坊该如何改变人们的看法对比过去的纪念坊,现在的纪念坊更像是一个旅游胜地,而不是一个瞻望历史的圣地,怎样从一个胜地到圣地,是芷江受降纪念坊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