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象皮可以治胃病

大象皮可以治胃病

大象皮可以治胃病
【药名】象皮
【来源】为象科动物亚洲象的皮。

【功效】止血,敛疮。

【主治】治外伤出血,及一切创伤。

溃疡久不收口。

【性味归经】甘咸,温。

①《本草新编》:“味甘,气平,无毒。

”②《本经逢原》:“咸,温,无毒。

”①《玉楸药解》:“入足太阳膀胱经。

”②《本草再新》:“入脾经。


【用法用量】用:熬膏或研末调敷。

【用药忌宜】疮疡脓毒未尽者忌用。

【药物配伍】
配海螵蛸:活血敛疮;配百草霜:活血止血、收敛止血;配防风:活血止痛;祛风胜湿;配乳香:活血止痛,消肿活血祛瘀。

【别名】
亚洲象,又名:印度象、灰象皮、白象皮
【处方名】
象皮、象皮粉、象皮面
【商品名】
象皮,以块大、皮厚、断面灰白色、无虫蛀、无残肉者为佳。

【药用部位】
本动物的肉(象肉)、骨(象骨)、牙(象牙)。

肝管未端的膨大部分(象胆)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
分布印度、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泰国、缅甸、马来西亚以及我国云南南部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剥取象皮后,去掉筋膜油脂,洗净,切成长块,晒干。

【拉丁名】亚洲象Elephas maximus L.非洲象Elephas africanus Blumenbach
【炮制方法】
取象皮浸泡约3天,洗净,稍闷,晒至八成千,再沾水一次,至内外湿度一致,切成厚约之毫米的薄片,晒干。

或用文火烤软,乘热切片亦可。

象皮粉:先将滑石粉置锅内加热,倒入象皮片,用强火炒至稍鼓起,呈深黄色时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碾成细粉。

【考证】
出自《开宝本草》。

【生药材鉴定】
干燥皮块,大多呈长方形及方形,亦有形状不规则者,大小不等,厚0.5~2厘米。

外表面浅灰黑色,密布细小的颗粒状突起,有时可见棕黑色长毛及多少不等的皱纹。

内表面灰白色至灰棕色,有纤维状露出物及皱纹。

质坚硬。

切断面灰白色至黄棕色,薄片半透明。

气微腥。

以干燥、片大、皮厚者为佳。

除上述品种外,尚有非洲象Elephas africanus Blumen-bach的皮亦同等入药。

产于非洲。

【中药化学成分】
主要为胶质蛋白,尚有碳水化物及无机盐等。

【来源】象科动物亚洲象Elephas maximus L.的皮,以去毛的干燥皮入药。

将象皮用水浸泡3天,刷净,闷润至内外湿度一致时切片晒干。

【制法】象皮粉:先将滑石粉放锅内加热,倒入象皮,烫至鼓起并呈焦黄色时,取出,筛去滑石,放凉,碾成细粉即得。

【性味归经】甘、咸,温。

【功能主治】生肌,敛疮。

用于疮疡久不收口。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粉敷或熬胶涂。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功能主治】止血敛疮;祛腐生肌。

主治外伤出血;溃疡久不收口;褥疮。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熬膏巾;或研末调敷。

内服:入丸、散。

【附方】①治烂孔极大者,并治刀伤跌损,出血不上者:猪身前蹄扇骨十两(煅炭研粉),象皮(炙炭存性研末)一两。

和匀固贮,凡烂孔如掌大者,掺上收小,后用六和散敷,(《外科全生集》象皮散)②治烂孔收小者:海螵蛸、水飞龙齿、象皮(煅存性,研极细)、血竭、乳香、轻粉各等分,共研细末收贮,或于掺,或用鸡蛋熬油调拂。

(《外科全生集》六和
散)
【注意】疮疡脓毒未尽者忌用
象皮在促进皮肤生长方面有独到的功效,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曾专门做过课题,用象皮配制出来的‘长皮膏’,在断指再植的临床应用上具有其它药物很难替代的作用。

象皮性味甘、咸,温。

有止血,敛疮的功效。

主治外伤出血,及一切创伤,溃疡久不收口等。

大象皮;稀有药物,做为中医不一定非常清楚细节;不如翻字典?
在临床用象皮治疗胃溃疡有肯定疗效的基础上,观察了象皮在大鼠对利血平、消炎痛、醋酸、幽门结扎及应激引起的实验性胃溃疡模型上的作用。

结果说明象皮对这五种胃溃疡模型均有疗效。

归经
心;脾经
药理作用
具有止血和对创面有保护作用。

中药化学成分
皮及肉含肌球蛋白(myosin),肌动蛋白(actin),原肌球蛋白(rtopomyosin),血红蛋白(hemoglobin),肌酸(creatine)。

三甘油酯中棕榈酸(palmitic acid)含量高,维生素含量较高。

功效
止血敛疮;祛腐生肌
考证
出自《开宝本草》。

功效分类
止血药
药用植物栽培
多为人工饲养,亦为野生。

炮制方法
取象皮浸泡约3天,洗净,稍闷,晒至八成千,再沾水一次,至内外湿度一致,切成厚约之毫米的薄片,晒干。

或用文火烤软,乘热切片亦可。

象皮粉:先将滑石粉置锅内加热,倒入象皮片,用强火炒至稍鼓起,呈深黄色时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碾成细粉。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本品呈不规则的片状,大小不等,皮厚1-2.5cm,外表面淡灰棕色或暗灰色,密布细小的颗粒状突起和疏松不等的皮肤皱褐,有时可见棕色长短不等的粗毛,内表面较粗糙,灰黄色至灰棕色,有纤维状露出物。

断面灰白色至黄棕色,半稼明,表面颗粒凸凹较钝,质坚硬,味咸微腥。

显微鉴别,切面观分为表皮层及真皮层。

表皮层又分为3层,外层角质化,灰白色半透明;中层细胞排列较疏松,浅黄色;内层细胞排列紧密,深黄棕色。

真皮层宽广,灰白色可见树状肌纤维。

药物应用鉴别
1.象皮与铃兰:二药均能活血止血。

但铃兰苦温,入肝经,常用治崩漏及跌打损伤。

而象皮甘咸温,入脾经,常治外伤出血不止。

另铃兰能温阳行水,而象皮能去腐生新。

2.象皮与秦艽:二药均能祛风除湿,治风湿疼痛,但秦艽用于风湿热痛,象皮用于风湿寒痛,一般多外用。

性味
味甘;咸;性温
中药化学鉴定
理化鉴别(1)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10ml,回流提取浓缩至2ml,供点样用。

用毛细管将点样液点于滤纸上,喷0.5%茚三酮液,110℃烤后,有紫色斑点;喷0.2%引哚醌试液,出现蓝黑色斑点。

(2)薄层色谱,样品制备同前。

分别吸取(1)点样液及对照品β谷甾醇,点样于同一硅胶G-0.5M(青岛海洋化工厂)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9.5:0.5)展开15cm,喷以15%磷钼酸乙醇液喷雾烘烤显色。

供试液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显相同的蓝色斑点。

药材基源
为象科动物亚洲象的皮。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熬膏巾;或研末调敷。

内服:入丸、散。

出处
《中华本草》
象皮在促进皮肤生长方面有独到的功效,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曾专门做过课题,用象皮配制出来的‘长皮膏’,在断指再植的临床应用上具有其它药物很难替代的作用。

大象皮的药用价值
药性入经:甘,咸,温。

①《本草新编》:“味甘,气平,无毒”。

②《本经逢原》:“咸,温,无毒”。

③《玉楸药解》:“入足太阳膀胱经”。

④《本草再新》:“入脾经”。

考证:出自《开宝本草》。

主治功能:生肌,敛疮。

用于疮疡久不收口。

药材:象皮,以块大、皮厚、断面灰白色、无虫蛀、无残肉者为佳。

剥取象皮后,去掉筋膜油脂,洗净,切成长块,晒干。

生药才鉴定:干燥皮块,大多呈长方形及方形,亦有形状不规则者,大小不等,厚0.5~2厘米。

外表面浅灰黑色,密布细小的颗粒状突起,有时可见棕黑色长毛及多少不等的皱纹。

内表面灰白色至灰棕色,有纤维状露出物及皱纹。

质坚硬。

切断面灰白色至黄棕色,薄片半透明。

气微腥。

以干燥、片大、皮厚者为佳。

除上述品种外,尚有非洲象Elephas africanus Blumen-bach的皮亦同等入药,产于非洲。

炮制方法:取象皮浸泡约3天,洗净,稍闷,晒至八成干,再沾水一次,至内外湿度一致,切成厚约2毫米的薄片,晒干。

或用文火烤软,乘热切片亦可。

象皮粉:先将滑石粉置锅内加热,倒入象皮片,用强火炒至稍鼓起,呈深黄色时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碾成细粉。

主治: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

服用方法:一天二次,每次5克,饭后一小时用温开水送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