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农村学校科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农村学校科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农村学校科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贵州省铜仁市灯塔初级中学王毅摘要:农村学校教育是科学教育的主体,实施科学教育的主渠道是学校教育,作为科学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全过程中,发展远程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把沉重的人才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读完初中去打工,四处找活难成功,一技在身走世界,就业挣钱路路通。

”这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化的一条必由之路。

关键词:科学教育,综合素质,人力资源,一技在身走世界,就业挣钱路路通。

农村学校教育是科学教育的主体,实施科学教育的主渠道是学校教育。

作为科学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全过程中,发展远程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把沉重的人才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这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化的一条必由之路。

笔者拟对农村中学如何实施科学教育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与作法,与同行共同探索。

一、由应试教育向科学教育的转变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全面推行科学教育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随着产业的结构升级,劳动力就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仅仅掌握九年义务教育水平的文化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无论是就地向非农产业转移,还是向城镇转移就业,农民都必须在接受一定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没有经过职业培训,没有一技之长,外出打工,只能从事简单工种,工资收入低廉,工作岗位也没有保障。

现实情况表明,农民子女急需职业教育,渴望成才就业,一些切身感受到转移培训甜头的农民工说得好:“读完初中去打工,四处找活难成功,一技在身走世界,就业挣钱路路通”。

真实的道出了农民群众对转移培训的衷心欢迎,从读完初中外出打工,进一步发展到“学会当技工,进城路路通”,反映出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了加大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走农科教相结合的道路,让远教设备走进课堂,面向学生,服务教学。

几年来,我校一直在开设初一、初二的特种种植和初三的劳动技能转换等劳技课程,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资源优势,使教学光盘、IP资源等教育资源合理地配合文字教材,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并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教育,增强劳动观念,在教学方法和劳动实践上有所创新,工作上有了新的突破,启发了学生运用网上教育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实现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了多技能的综合型适用人才,理清一条发展思路,找准一条致富门路,涌现了一批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和领头雁。

二、充分运用远教设备,提供教学新平台我校在开展劳技课教学除上好统编教材外,还注重于当地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可供学生操作实践的教学内容组织教学。

在学生中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教育培训,通过学生为纽带,积极与家庭建立广泛联系,让远程教育资源走出校园,服务于“三农”。

每学期有组织地为当地农民提供实用技术,经济信息,科普知识与资料,并举办了实用技术培训班,建立了一校帮扶一村,有计划地重点指导4个较典型的农户,学校还建立了试验基地,在老苟桥村民组开展了辣椒茬回栽技术,捧瓜苗过冬技术试验,2006年春季进行了野樱桃嫁接家樱桃和葡萄嫁接早挂果的新技术开发。

并进行追踪调查和信息反馈资料的收集。

如:《喂猪食》、《饲料的胚种》、《科学养鸡、鸭、鱼》、《大棚蔬菜的栽培与管理》、《苗木嫁接》、《食用菌的管理及培植》、《家电维修》等都是很适合当地经济建设实际的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并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劳动实践形成技能技巧。

如在《食用菌的管理及培植》一课时,老师先组织学生观看光盘,学习食用菌的培植管理知识,然后带领学生到劳动基地进行实践劳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又如:教学《科学养猪》、《饲料的配制》等内容时,我们聘请当地兽医担任兼职教师,给同学们上课,课后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同学们参观访问当地的养猪专业户,学习饲料养殖猪的经验,渗透劳动致富、劳动光荣、劳动创造幸福的思想,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活动中去。

同时,我们与勤工俭学相结合,走出去开展家电维修,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学习知识,体验劳动的光荣和自豪感,为未来扎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家园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科学教育面向未来,立足于21世纪人才的全面教育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教育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科学的培养和提高。

科学教育是面向未来,立足于21世纪人才的全面教育,不是以眼前的升学或就业为目标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兴趣、特长、个性都得到和谐发展的教育,不是单一传授知识,只注重个别优等生、尖子生的英才教育,使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自觉性的教育,而不是压抑学生兴趣,枯燥、单调、强迫学生学习的教育,使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欲望的教育,不是墨守成规的教育。

通过科学教育,能充分发挥学生潜在的先天因素,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的身体素质上做到健全、健康、强壮灵活,在思想道德上有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科学文化素质上,使学生及时获得现代科学技术信息、新知识,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学有所用,使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与提高,以适应现代化社会活动的要求。

可见,培养适合我国现代化建设多层次、多规格的跨世纪优秀人才,在基础教育中实施科学教育,尤其在农村学校显得极为重要。

四、实施科学教育,必须提高教师科学素养,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实施科学教育,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科学素质,全面提高教师科学素质,是实现科学教育的关键,推进科学教育的过程,既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也是提高教师科学素养的过程,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育人的楷模,所以教师既要提高业务素质,又要提高思想素质,教师要有“师魂”。

教人先正已,教师的科学素养渗透在全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新形势下,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多元化人才,教师本身就需要“充电”,具有“专”、“博”综合的多方面知识,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精湛的文化科学技能素质,成为综合素质的实用型教师,在知识、精力、能力等方面能为人师表,才能教好一专多用的复合型多元化学生,因为初中劳技活动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如种植、养殖、综合加工、自行车维修、家庭烹饪、栽剪、制作、发明等。

我校积极开展校本培训,要求教师能熟练播放光盘并结合教材合理运用光盘开展教学,掌握在网上查找教学资源并将资源优化整合的技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经考核合格才上岗任教。

现在我们已达80%以上的教师成为一专多能实用型教师。

教师肩负的使命是崇高的、神圣的、重大的。

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应以“建设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宗旨,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努力学习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精深专业知识,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科学教育理论,掌握瞬息万变的科技信息,力争使自己成为一部较完善的“百科全书”,不读的探索科学的教育方式,辛勤耕耘在教育战线,教书育人,在教师实践中修师德,铸师魂,练师能,树师表,为党的教育事业甘为人梯,为科教兴国、奔进小康社会奋斗一生。

五、实施科学教育,必须加快教学方法的改革。

科学教育实施要建设一个与应试教育不同的教学体系,首先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打破传统教学观念。

传统教学观强调知识的量,而现代教学观强调知识的质。

传统教学观强调学习的结果,现代教学观强调学习的过程;传统教学观强调记忆,现代教学观强调理解;传统教学观强调学会,现代教学观强调会学;传统教学观强调授之以点,现代教学观强调授之以面;传统教学观强调信息的单向传递,现代教学观强调信息的双向交流;传统教学观强调教师的教法,现代教学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合作方法;传统教学观强调学科本位,现代教学观强调能力本位和人格本位。

总之,传统教学观和现代教学观的一个根本区别在于一个是建立在文化知识的传授,一个是建立在学生科学的全面发展上。

因此,我们要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的办学方针。

注重培育学生发展的个性和创造力,全面实施科学教育。

中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科学如何,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整体科学能否提高,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兴衰。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把学校做为培养学生科学的重要基地,积极探索,锐意进取,肩负起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任。

所以,培养高科学的人才,就必须实施科学教育,通过科学教育培养在思想、品德、科学文化水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科学人才,使青少年一代具有较高的科学基础。

这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实现现代化的需要,而且是人类未来的需要,搞好科学教育是历史赋予我们人民教师责无旁贷的义务。

参考文献:1.叶澜著.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2.杨小微、刘卫华主编.教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3.杨小微主编.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杨小微主编.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5.陈桂生主编.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郑金洲主编.中小学教育科研指导丛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7.陈向明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8.[美]威廉•维尔斯曼著,袁振国主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作者简介:卢伟,男,1982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毕业,中教二级,现任贵州省铜仁市灯塔中学教师,于2007年9月参加工作至今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曾先后发表论文如下:2008年12月《运用信息技术、优化信息教学》获全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三等奖;2009年8月《探析农村中学德育方法误区》获全国教学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课题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10年6月《如何抓新时期的育人工作》获全市中小学法制征文竞赛活动二等奖;2010年9月《后进生转化的理论探讨与实践》获全国优秀教育科研论文评审活动二等奖;2011年4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在第四届全省中学理科实验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三等奖;2011年5月《爱河爱种,心海育苗——浅谈如何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在“2011中国教育系统优质课、课件全国评选”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

王毅,男,1980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毕业,中教二级,现任贵州省铜仁市灯塔中学总务主任,于2004年9月参加工作至今从事教育教学工作,2008年12月在全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课件《怎样制作教学演示文稿》获一等奖;2011年10月《探究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的整合》经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和国家级刊物《教育教学参考》杂志社编辑部严格审核获一等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