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教育学概论第二章PPT 教育与人PPT

现代教育学概论第二章PPT 教育与人PPT


二、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一)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

1.遗传决定论
亦称“生物因素决定论”,是一种单因素决定论。
基本观点:认为人的机体构造、形态、神经系统机制、能力和性格的发 展以及差异的形成都是由遗传决定的。 代表人物:高尔顿 ,他认为儿童的智力品质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已经 确定,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只能影响这些由遗传决定的能力和品质实现的早晚, 而不能加以改变。 评价:这一论点贬低了环境和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发展的不平衡 性。不同的年龄阶段,发展的变化速度是不平衡的。例如青少年的身高体重 有两个生长的高峰,第一个高峰是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则在青春 发育期。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经 达到较高水平,有的则要在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
2.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环境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3.教育在人的 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为人的身心发展奠定基础
(2)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动力 (3)为人的身心发展指明方向

5.诸因素交互作用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身心发展是遗 传、环境、教育以及个体内在因素综合交互作用的结果。任何只强调某一因 素的决定论的论断都是错误的。

(二)内发论与外铄论

1.内发论
基本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 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是由身心发展成熟机制决定的。 代表人物:孟子——人的本性是善的,人的本性中有恻隐之心、善恶之 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这“四心”分别是仁、义、礼、智的基础。 弗洛伊德——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 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格赛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同卵双胞胎爬梯子实 验。(P36页课本,拓展阅读)

2.环境决定论
是一种单因素决定论。
基本观点:强调人的机体构造、形态、神经系统机制、能力和性格的发 展以及差异的形成都是由环境决定的。
代表人物:华生 ,他声称给他12名健康的儿童,在一个由他支配的特殊 环境中培养,便可按照他的意愿把这些儿童训练成医生、律师、艺术家、商 人、乞丐、强盗。
评价:把人看作环境和教育的消极产物。人不是被动的接受环境的影响, 环境也由人来改造,人在实践中改造着自己也改造着环境。

(一)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的定义: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 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与生俱来的“天 赋”。
2.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
(2)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第二章 教育与人
学习要点:

1.了解人的身心发展的含义;理解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在 个体身心发展的作用;掌握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2.明确教育对人的社会化、个性化的作用,掌握学习教育在人的社会化 发展中所起的主导作用及其有效发挥的条件。 3.了解教育与人的生活品质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点:人的发展的基本规律
因此, 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并不等同于迁就学生身心发 展是现有水平,而是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向他们提出经过他们努力能 够达到的要求,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不断提高他们身心发展的水平。在教育 工作中发现、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做好因材施教是非常重要的。
四、影响人的身心发展诸因素及其作用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个体身心发展有一定的顺序性,身心发展的过程和特点的出现具有一定 的顺序性。皮亚杰认为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按照感知运算水平-前习 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顺序发展。科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认 知遵循从前习俗水平到习俗水平,再到后习俗水平的发展规律。
身体和心理发展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身体的发展特别是脑神经系统发展 的状况和水平制约着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同样身体的发展也应受到认知、情 感、意志、性格等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的影响。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人是社会的人,人是在社会环境中发展的。在社会环境中,不仅存在着 与每个个体性质不同、联系程度不同的各类群体,而且还存在着人的创造物 和各种创造性工具。个体只有参与社会实践,才能生存和发展。认识人的身 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性,可以使我们认识到,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促进人的社会 化,重视教育活动的社会意义,加强与社会实践的联系,还有重视每个人社 会实践活动的质量。

学习难点: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它们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二、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四、影响人的身心发展诸因素及其作用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整个人生历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 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其实也是人的各方 面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

4.三因素论
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是由遗传、环境和教育决定的,遗传素质是人 发展的物质前提,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相对于环境影响来说,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评价:更全面地体现了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并且对 一些原有的观点做了改造。该理论改变对遗传因素的认识,体现了唯物主义 的精神;在环境因素中,突出了社会环境的作用,摆脱了部分生物化倾向; 在教育的作用上,强调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定向、加速和强化的主导作用。 该理论的公认地位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初。

2.外铄论
基本观点: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 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代表人物:荀子——他认为人的自然本能、感觉、知觉、都引导人向满足自 身欲望的方向发展,因此人性是恶的,而人的“礼”、“义”行为是人为因素 影响的结果,是后天习得的,称为“伪”,教育的作用是“化性为伪”。 洛克——“白板说”,人出生后的心灵如同一块白板,人类一切知识都是后 天经验的结果。 华生——行为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的,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 (即S-R)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通过控制环境而任意地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 评价:外铄论强调环境的影响,有其合理性和积极的意义,但这一理论过分 夸大了外部因素的影响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互补性也存在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 态对整个机能起调节作用,它可以帮助人战胜疾病,使人的身心得到发展。 互补性告诉我们,发展的可能性有些是直接可见的,有些是隐性的,培养自 信和努力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
(一)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尽相同。有的没有达到这一相应年龄的 应有水平,有的则已经具备了下一年龄阶段的某些特征。 (二)表现在不同方面的发展关系上。有的学生第二信号系统较之第一信号 系统占优势,他们的数学能力很强,而绘画能力较差。有的社会活动能力较 强,而学习能力较弱。 (三)表现在个性心理倾向上。同龄人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气质和个性。 如有的酷爱文学艺术,有的则喜欢体育运动;有的坚毅果断,有的则犹豫不 决或见异思迁;有的热情豪放,有的则冷漠拘谨。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5)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二)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环境的内涵
环境指人生活在其中,能影响人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包括自然环境 和社会环境两大部分。自然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只有在与社会环境发生联 系时才能起作用。对人的发展起主要作用的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物质 环境、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三个部分。

3.辐合论
亦称“二因素论”。
基本观点:心理的发展并非单纯地靠天赋本能的逐渐显现,也非单纯地 对外界影响的接受或反映,而是个体在品质与外在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发 展等于遗传与环境之和。 代表人物:施太伦,他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受环境和遗传两种因素的“合 并原则”共同影响。 评价:肯定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两种因素对儿童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作 用,而且两者的作用各不相同,不能相互替代。对教育实践有一定的影响。
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序性。无论是思想道德的修 养还是知识、技能的传授,都应及那坚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 象、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地进行。不能揠苗助长,也不要凌节而施。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 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 地更替的,在一段时期内,发展很重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 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从而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阶段性。学生年龄阶段不同, 对接受施教的内容、方法能力也不同。在教育工作中,就必须从教育对象的 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 容和方法。

Hale Waihona Puke (三)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遗传的因素、机体 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文化背 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