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胡锦涛主席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幸福、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越来越紧缺、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生态系统日益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培育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加快生态法制建设和提高环境管理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对策可持续发展
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口急剧残疾,西方国家工业化快速推进,经济规模迅速增大。

以“工业化生产方式和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物质财富积累的同时,过度地消耗着这自然资源,大范围地破坏着自然生态,大量地排放着各种污染物,造成了日趋枯竭的资源问题和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经济社会的持久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分工加快重组,中国面临巨大的环保时代挑战。

在国际产业链中,我国由于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较少,处于不利的分工地位,许多时候成为低端产品的“世界工厂”,付出了资源和环境的巨大代价。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有效地回应挑战,面对严峻的形势,因此如何加快建设我国生态文明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同时突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导和推动作用显得非常迫切。

一、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不仅人口基数大,而且人口密度也大。

虽然各种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小,人均资源相当贫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同时,我国多种重要资源短缺,加上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对资源具有较高的需求,使得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1】。

(一)我国在环境保护和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1、环境污染危害人们的健康。

我国有3亿人饮水不安全,其中有5000多万人饮用氟、砷含量超标的水,有四分之一城市居民呼吸着质量不达标的空气等都表现了环境对人们的危害。

2环境纠纷威胁社会稳定。

随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关注的提高,和对政府解决环境问题充满期待,一些地方因污染事件处理不当或久拖不解决,引发社会矛盾和群体性事件,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从而危及社会安全和稳定。

3环境权益维护依然艰难。

我国环境损害民事赔偿和司法救济体系尚不健全,环境法律对违法者的打击和震慑力度不够,一旦面对环境损害和环境纠纷,受害群众维护基本权益就很难。

(二)我国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上存在的主要问题:1、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经济增长付出了过的的资
源环境代价。

2、经济布局和结构不合理使得资源环境付出代价过大。

总体上,我国经济建设还没有按照资源禀赋条件和生态环境容量进行科学布局,“小而全”和一重化工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使得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资源严重透支,付出很大的资源环境代价。

3、环境基础设施滞后使得治理的速度赶不上污染的速度。

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高速发展中,因为环境基础设施问题,环保旧账尚未结清,便又欠下新帐。

4、科技支撑不够。

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般在20%-40%间,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60%-90%的水平,造成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水平过高【2】。

(三)我国生态保护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生态退化趋势未得到有效遏制。

就目前我国森林总体质量呈下降趋势;草地退化依然严重,矿区资源开发、重大工程建设引发的生态破坏尚未得到有效制止。

2、生物资源濒危日益突出。

栖息地和环境改变及过度的人类活动,导致我国生物资源濒危问题日益突出。

3、生态保护基础薄弱,投入不足。

生态保护资金投入少、投入渠道单一,生态治理工程效益有待继续提高;生态保护能力建设滞后,科研力量有限。

生态监测处于起步阶段,信息不足,渠道不畅,难以为管理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

二、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一)在环境保护和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方面:1、扩大公民环境权利,建立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新机制。

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要承认群众的环境信息知情权、环境决策参与权和环境政策监督权,确保公众有效行使环境权利,建立政府监管、市场调节和公众参与相结合的新型环境保护综合机制,从而形成环境保护的最大合力。

2、建立和完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机制,维护污染受害者合法权益。

环境损害赔偿不仅体现了维护受害人的权益、维护公平和正义的需要,同时也是保护环境、恢复环境的需要。

3、加强环境宣传教育,使环境保护观念深入人心【3】。

(二)在环境保护方面与经济协调发展方面:1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参与宏观调控的倒逼作用很先导作用。

提供环境准入门槛,认真落实规划环境评价要求,从决策源头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完善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全程跟踪管理制度、环境保护评价与验收管理机制、环保部门上下级联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在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

2、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依据,加大积极结构调整力度。

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依据,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促进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科学制定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3、创新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4、加强环境管理,实行环境保护问责制。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坚持既定的减排任务和目标,实行环境保护工作问责制,对违反国家产业政策、违反环境保护法规上的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项目的要坚决查处并惩罚。

5、改变了以往高消耗、低利用、高污染的“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发展模式,建立了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式发展,是一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经济模式,是强调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从根本上缓解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4】。

(三)在生态保护与建设方面:1、建立和完善法规、政策及标准体系。

2、落实生态功能区划,以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脆弱区的建设和保护为主体,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

3、加大资金投入。

利用市场机制建立合理的、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不断拓展生态保护和建设投资渠道,积极争取财政投入,建立自然保护区专项资金。

4、增强科技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概念是20世纪以来人类为解决威胁自身持久健康发展的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在对其产生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根源的认识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与战略思想。

建设生态文明,才能加快可持续发展的步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生态文明。

参考文献:
【1】周生贤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7
【2】周生贤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7
【3】胡荣桂环境生态学.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2
【4】鲁长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中共湖北省
党校,2010
贺州学院理学院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业题目: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14 —— 2015 学年第一学期
专业班级: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姓名:肖金妹
学号:1210511031
任课教师:吴继寿
日期:2014年10月28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