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文化空间”,一是特指按照民间约定俗成的传统习惯,在固定的时间内举行各种民俗文化活动及仪式的特定场所。
那么,如何设计一个舒适的文化空间呢?以下是有学路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化空间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文化空间设计
文化,就是一个区域传统文明合乎自然规律的生活与工作方式。
中国地大物博,每一个地域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往往这种生活习惯造就了当地的艺术与文化。
所以要将设计与文化融合,首先应关注自己,关注自己的区域,应运用自身的地域生活优势来表达自己对设计和艺术的理解;其次在传承自身文化的同时,结合一些现代的材料、当代的技术及当代的生活需求;最后还需要运用自然元素,与自然融合。
一、空间艺术与文化结合的必然性
早在几千年前的史前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努力试图摆脱蒙昧,走向文明。
起初他们尝试着去建造自己的居所,以躲避寒暑和野兽的攻击,这都是出于本能的创造行为。
当居住形式慢慢的固定下来之后,物质需求不再成为人类所担心的问题,于是他们的目光开始转向精神的需求,也就是对精神和文化的追求。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摩根认为“陶器的出现是人类摆脱野蛮走向文明的标志,它是人类审美能力和创造提升的表现,为人类审美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这就跟中国古代陶器一样,虽然这些器具都是基本的生活用具,在创造的历程中算不上辉煌,但是它却开启了人类审美意识的大门。
中国的绘画艺术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的彩陶纹样和岩画,原始的绘画技巧虽然很幼稚,但是却已基本掌握了各种造型能力,也展现出原始居民对精神层次和文化的渴求。
在先秦时期,青铜器、漆器、帛画等的绘画技法都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水平。
随着出现的墓室壁画,画像石、画像砖等形成了文化装饰的初步原型。
到魏晋时期,绘画艺术更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以顾恺之等为代表的画家引领了整个时期的绘画潮流,花鸟画、山水画等开始萌芽,人们开始尝试将名人画作悬挂于室内作为装饰,对文化环境的渴求度进一步加深。
待到隋唐大一统时,社会稳定,物质繁荣,随着市井审美层次的提高,更多的艺术形式涌现出来,人们也越来越欣赏这种室内装饰和陈设的摆件所共同营造出的文化环境和氛围。
历经时代变迁,即使是现代社会的空间环境装饰也都把后期的文化配饰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来对待。
空间设计中的渗透着深刻的文化根基,从远古简易的茅草房到封建鼎盛时期繁复华丽的宫廷,再到当代奢华的星级酒店装饰,
无不证实人类对于带有文化意境美的追求从未间断过。
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空间设计艺术与文化结合是人类精神需求的必然产物。
文化总是在不断的融入空间设计之中,它由古代发展而来已经潜移默化的融入了各个时期的文化,即是与时代文化的融合。
翻开美术史的卷宗,对比后不难发现各个时期的建筑艺术有着共性也有着各时期装饰风格上不同的个性。
由于思想文化与审美标准的差异,建筑装饰艺术也流露出时代的印记。
有人把建筑称作“凝固的历史”,那么装饰艺术则应该是凝固历史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建筑技术与装饰艺术不可分割,他们共同承载了历史文化的内涵,所以空间设计艺术与文化必然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割裂的联系,没有文化内涵的赋予就没有空间设计的底蕴支撑和发展进步。
同时,设计艺术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肩负着传承文化的历史使命,而空间设计艺术就是实现这种传承的艺术手段之一。
空间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融入异域文化,不断丰富其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并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只有富有文化内涵的设计作品,才能够提升空间的氛围和品位;只有在空间设计艺术中注入文化要素,才能创作出充满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的空间。
而在当今,装饰设计艺术又必须与经济文化相结合,这也是人类为了满足精神需求的必然选择。
设计创造经济价值,经济社会推动设计艺术的发展,设计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现代科技和经济的双重推动下,艺术设计行业显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新技术和新手段为设计思维的实现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材料和手法,也实现了艺术与技术的结合。
空间设计与其他文化的融合也极大的丰富了空间艺术形式。
结合各种主题文化,空间艺术中衍生出各种不同风格,如音乐主题酒吧,汽车主题酒店等等,结合流行文化又衍生出各式各样的餐饮空间设计形式。
如,小城故事餐饮就是以流行歌手邓丽君为文化基础,开发设计出的餐饮经营模式,店面空间的设计模仿台湾小镇,播放邓丽君的怀旧名曲,还有以邓丽君为元素的环境细节设计等等。
以迎合上个世纪末的一代人怀旧的心理,而这一批人正是现代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是主力消费群体,以文化为主导的设计定位十分明确。
二、文化在空间设计中的体现
文化要素对于在空间艺术中营造高雅意境,提升空间的品位至关重要。
对于服务对象来说,他们迫切的期望自己身处的环境能够充满文化氛围,正所谓环境影响人的发展,“孟母三迁”的典故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对于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十分有益的,对于提升审美品位的和愉悦视觉感官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这些都取决于文化在空间设计中的延续性。
那么这种延续最终还是要落在负责营造空间的设计师队伍上,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文化修养会直接或间接的体现在空间设计艺术作品中。
空间设计在满足基本使用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创造出一
个符合人们精神需要的环境。
那么这就要求设计师在掌握本专业相关理论和技能以及实践经验外,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要有广泛的艺术爱好和文学修养,并且要善于从历史文化中寻找艺术灵感,从生活和细节中寻求创意点。
在设计师自身文化修养提高的同时,还要具备鉴别优秀文化的能力。
也就是说,不管对于本民族传统文化,还是外来文化,都需要对其有选择的延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立足优秀文化的同时,还要敢于创新和跨界。
要利用新材料、新技术让传统文化以新的形式在空间设计中延续。
总之,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人们的不在满足单纯功能需求,而更多的是情感层面需求。
人们在使用空间的同时还需要与空间进行着交流,空间因为有了文化的延续,才使其充满了活力。
各种文化精髓就像遗传基因,它们通过设计师的手,以新的形式在空间设计中延续着。
而由钢筋混凝土筑造的冰冷空间,因为文化基因的注入才显得生机盎然,和蔼可亲。
这种注重精神文化的设计已经成为当下设计界的流行趋势。
在新形势、新思想的推动下,以文化为支撑,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学习来自国内外的优秀理念,创造出更加经典和优秀的作品。
什么是文化空间
所谓“文化空间”,一是特指按照民间约定俗成的传统习惯,在固定的时间内举行各种民俗文化活动及仪式的特定场所,兼具时间性和空间性。
“如黄帝陵就是一个典型的文化空间。
许多有关与黄帝祭祀的文化活动、仪式都在这里举行。
汉族的龙王庙也是一个典型的文化空间,许多祀龙祈雨有关的仪式活动多在这里举行。
”二是泛指传统文化从产生到发展都离不开的具体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这个环境就是文化空间。
“如对侗族的大歌而言,唱歌的场所—古楼就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空间。
对于划龙舟的习俗而言,特定地段、特定时间内的江河就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空间。
”三是在一般文化遗产研究中,文化空间还作为一种表述遗产传承空间的特殊概念,“可以用于任何一种遗产类型所处规定空间范围、结构、环境、变迁、保护等方面的,因而具有更为广泛的学术内涵。
”“文化空间”是一个特定的概念。
“文化空间”也称为“文化场所”(Culture Place),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使用的一个专有名词,主要用来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形态和样式。
由于文化空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用语。
因此,文化空间的释义必须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