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篇一: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沈阳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草案)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保证学校“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和任务的顺利完成,不断推进开放大学建设,实现学校战略转型和跨越式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目标与主要任务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的具体体现,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是学校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学校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体现学校的魅力、汇集凝聚力、激发创造力;可以陶冶情操、启迪心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沈阳广播电视大学的校园文化,是指以校本部、直属分校和系统为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以群体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一种亚文化。
它既指学校所具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包括实体化形态的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和虚拟化形态的网络交互平台的规划、设计、共享与服务,也包括学1 校共同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目标愿景、观念习惯、人际关系、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总和。
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巨大成就、赢得社会普遍认同和开放大学建设的关键时期,着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和活力校园,对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提升内涵与品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速实现战略转型和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中,要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以先进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优良的环境文化为载体,加强校园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和网络环境建设,通过物质的硬件文化和精神的软件文化建设,创建校园文化精品,提高学校文化品位,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增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要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不断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形成校风优良、教风严谨、学风积极、人际关系和谐的氛围;要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突出自身特色、发挥自身优势、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高办学水平、核心竞争力和社会贡献率,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与责任分工(一)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
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2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校史建设以及校风、教风、学风、工作作风和人际关系建设等方面。
1.梳理校史,展示成就。
沈阳电大50多年的发展历程,凝聚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厚重的精神财富,不论是顺境逆境交替,还是挑战机遇更迭,电大人爱校如家、知难而进、奋力拼搏、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始终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宝贵财富和取得更大成就的力量源泉,需要认真总结、系统归纳、永续传承、发扬光大。
要编写好校史、设立校史陈列室、设计开放大学标识,制作宣传片、画册、板报等,以增强师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师生弘扬传统、励精图治、竭诚奉献、共创开放大学美好未来的勇气和信心。
上述工作,由党政办公室牵头,党委工作部、校工会、人事处、教务处、学习支持服务中心(团委)、现教中心、各学院和相关部门配合。
2.弘扬传统,构筑校风。
校风是校园精神的塑造,主要表现为师生的精神风貌,学校的文化氛围、育人氛围。
60多年来,电大顺应时代招唤、呼应社会需求、立足人才培养、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
今天,我们要通过总结以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积淀的优秀精神品质,进一步凝练核心文化要素,彰显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突出特色与比较优势,更好地担负起全民学习、终身学3习的历史使命;继续弘扬“电大靠我发展,我靠电大生存”的学校精神,树立“巩固提高、创新发展”的理念,通过校风、校训的广泛征集,大力营造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善于创造、具有时代特征和自身特色的良好校园风气(校训:学习丰富生活,知识精彩人生;校风:全民学习的平台,终身教育的基地。
公平进步的砝码,人生圆梦的阶梯)。
上述工作由党委工作部、校工会、人事处、教务处牵头,各学院和相关部门配合。
3.尊师重教,熔铸教风。
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知识水平、教育理念、技能素质的综合表现,是教师的天职。
学校要把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扎实开展师德教育,制定、完善师德规范,严格师德管理,加强教师思想品德和学术道德教育,宣传师德建设先进典型,积极建设“尊师重教、熔铸精英”的优良教风,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优化教学环境;改革、完善教育教学评价体制机制和方法,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微课”和“三分屏”等数字化资源的制作,加强网络资源建设,开展好网上教研活动,提高网络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努力造就一批品德高尚、学术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青年人才,逐步形成一支学术水平高、学科构成合理、一专多能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继续坚持优秀教研成果、优秀教师评比等活动,广泛宣传教师中涌现出的4先进事迹;修订完善《沈阳广播电视大学师德建设规范》,切实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教风:尊师重教、熔铸精英)。
上述工作由人事处牵头,教务处、校工会牵头,各学院和相关部门配合。
4.修养品行,塑造学风。
学风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
要根据开放教育条件下的学生特点,制订完善学生行为规范,严格管理特别是考试纪律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努力培育“学以致用、诚实守信”的良好学风;要通过不断加强教风建设,进一步带动学风的改善,定期开展学风建设主题活动,建立健全“优秀学生”、“优秀班集体”等荣誉评定、学生违纪处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规范、激励和引导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风:学以致用、诚实守信)。
上述工作由教务处、学习支持服务中心(团委)牵头,各学院和相关部门配合。
5.优质高效,锤炼作风。
工作作风是指学校全体成员在实际工作中的精神风貌、工作态度和行为习惯的综合表现。
校党委要不断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校园建设,开展“共产党员工程”“每月读书”“三会一课”等活动,不断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两级班5 篇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案一、建设背景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只有坚持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并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内涵为理论基础,才能为和谐校园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才能为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目标提供文化底蕴和精神支撑。
作为高职院校,她面临着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直接冲击,每时每刻需要全方位的素养来丰富其文化底蕴,用以增强其生命力和竞争力,因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更有他的特殊性、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高职院校坚持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是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需要胡锦涛总书记在谈到文化建设的方向时曾指出:“我们必须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臵,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校园文化建设必然以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工作的每一环节都应把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放在首位。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只有紧密结合培养人才这一中心工作才能坚持其正确的方向与导向,才能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彰显其影响和凝聚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就必须坚持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
这又决定了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先进文化为根本方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根基和文化源泉,它从指导思想、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方向、精神实质及深刻内涵。
构建和谐校园、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离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指导,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灵魂。
只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才能深刻理解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任务。
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坚持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就是要引导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为教师的事业发展和师德培养以及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智力支撑和精神保障,为高等教育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提供坚实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基础。
(二)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软环境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要所在所谓和谐校园,是指学校各种发展要素间的一种均衡有序、协调促进的和谐状态。
和谐的校园文化既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目标与内涵,又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与模式。
和谐校园的本质属性是文化和谐,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在于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大致可分为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硬环境建设一般包括学校建筑、教育教学设施、文化设施及校园景观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包括标志性文化载体如校园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建设。
硬环境建设既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和形式,同时本身也包含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功能。
如果说硬环境建设体现的是校园文化直观的外在的形象,那么软环境建设表现的则是校园文化主观的内在气质。
建设现代和谐校园文化无疑应将重点放在软环境建设上。
我们作为民办高职学院,具体说来应体现在三个基本方面:一是良好的学习环境。
即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形成实事求是、严谨勤奋、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
二是良好的育人环境。
即注重人格培养和素质提升,形成教书育人、尊师重教、为人为学、追求完美的教育教学的良好环境。
三是良好的人际环境。
即形成诚实守信、团结和睦、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良好校园风尚,内化师生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软环境建设,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相比较而言,良好的软环境建设更能激发人们蓬勃向上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人的思想,完善人的品格,提升人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