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新版焊接设备安全技术

2021新版焊接设备安全技术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2021新版焊接设备安全技术2021新版焊接设备安全技术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

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一)焊接分类及焊接设备金属焊接主要分熔化、固相焊和钎焊。

熔化焊主要包括气焊、电弧焊和电阻点焊;固相焊主要有冷压焊、爆炸焊、电阻焊和闪光焊等。

电弧焊又可分为手工电弧焊、埋弧焊和气体保护焊。

是最常用的焊接方法。

电阻焊也称接触焊。

利用大电流通过焊件接合处产生有电阻热,当焊件达到塑性状态或熔化状态时,施加一定压力,使焊件连接在一起。

常用的有对焊、点焊和缝焊。

对焊和点焊大量用于钢筋焊接,缝焊用于钢板卷制焊接管。

使用的设备可分为:手工弧焊机、埋弧焊机、气体保护电弧焊机、等离子弧焊机、电渣焊机、电阻焊机、火焰切割机等。

电渣焊机是利用电流通过液态熔渣所产生的电阻热,熔化电极和焊件金属,在强制冷却下形成焊接缝。

有丝极、板极及熔嘴电渣焊三种。

用于较厚的焊件。

此外,气割与气焊所使用的设备是相同的,包括氧气瓶、乙炔气瓶或其他可燃气体供气源、回火防止器和减压器等。

但他们使用不同的工具、分别为焊炬和割炬。

(二)焊接的主要危害及防护措施1、焊接的主要危害从事焊接生产工作经常与各种易燃易爆气体、压力容器和电器设备接触,焊接过程中又存在有害气体、粉尘、弧光辐射、高频电磁场、噪声以及射线等对人体与环境不利的因素,因此,稍有疏忽就会发生爆炸、火灾、烫伤、触电等设备与人身事故。

焊工长期接触金属烟尘,如果防护不良,吸进过多的烟尘,将引起头痛、恶心、气管炎、肺炎甚至有形成焊工尘肺、锰中毒的危险。

在电弧焊高温和强烈紫外线作用下,弧区周围可形成多种的毒气体,各种有毒气体被吸入体内,将影响操作者的健康。

电弧放电时,一方面产生高热,同时还会产生弧光辐射。

作用在人体上,被体内组织吸收,引起组织的热作用、光化学作用或电离作用,造成人体组织急性或慢性损伤。

并直接损害视力。

在等离子弧焊接和切割过程中,由于等离子流以高速喷射,会发生摩擦,产生噪声。

无防护情况下,强烈的噪声可引起听觉障碍、噪声性外伤、耳聋等症状。

在非熔化极氩弧焊和等离子焊时,常见高频振荡器来激发引弧,有有交流氩弧焊机还用高频振荡器来稳定电弧。

焊工长期接触高频电磁场能引起植物功能紊乱和神经衰弱,表现为全身不适、头昏、疲乏、食欲不振、失眠及血压偏低等症状。

2、焊接与切割作业的劳动保护措施所谓保护,就是要把人体内生中的危险因素和有毒因素隔离开来,创造安全、卫生和舒适的劳动环境,以保证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即触电、火灾、爆炸、金属飞溅和机械伤害等;二是要预防职业病的危害,防尘、防毒、放射和噪声等。

本文主要论述有害因素的防护措施。

(1)通风防护措施焊接切割过程中只要采取完善的防护措施,就能保证焊工只会吸入微量的烟尘和有毒气体,通过人体的解毒作用,把毒害减到最小程度,从而避免发生焊接烟尘和有毒气体中毒现象。

通风技术措施是消除焊接粉尘和有毒气体、改善劳动条件的有力措施。

按通风范围,可分为全面通风和局部通风。

由于全面通风费用高,且排烟不理想,因此除大型焊接车间外,多采用局部通风措施。

a)全面通风在专门的焊接车间或焊接量大、焊机集中的工作地点,应考虑全面机械通风,可集中安装数台轴流式风机向外排风,使车间内经常更换新鲜空气。

b)局部通风分为送风和排气两种。

局部送风只是暂时将焊接区域附近作业地带的有害物质吹走,虽对作业地带的空气起到一定的稀释作用,但可能污染整个车间,起不到排除粉尘与有毒气体的目的。

局部排气是目前采用的通风措施中,使用效果良好,方便灵活,设备费用较少的有效措施。

(2)个人防护措施个人防护措施主要是指对头、面、眼睛、耳、呼吸道、手、脚和身躯等的人身防护。

主要有防尘、防毒、防噪声、防高温辐射、防机械外伤等。

焊接作业除穿戴一般防护用品(如工作服、手套、眼镜和口罩)外,针对特殊作业场合,还可以佩戴通风焊帽,防止烟尘危害。

对于剧毒场所紧急情况下的抢修焊接作业,可佩戴隔绝式氧气呼吸器,防止急性中毒事故的发生。

为保护焊工眼睛不受弧光伤害,焊接时必须使用镶有特制防护镜片的面罩,并根据焊接电流的强度不同来选用不同型号的滤光镜片。

焊工应穿浅色或白色帆布工作服,并将袖口扎紧,领口扣好,皮肤不外露,以防止皮肤受到伤害。

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员应戴上护耳器,以减小噪声对人的危害程度。

(3)改革工艺和改进焊接材料a)生产工艺的优化选择不同的焊接工艺产生的污染物种类和数量有很大的区别。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选用成熟的隐弧焊代替明弧焊,可大大降低污染物的污染程度。

b)材料和设备的选择在生产工艺确定的前提下,应选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

采用低尘低毒焊条、低害焊剂、低害钎料和钎剂等;氩弧焊和等离子弧焊接时不用钍钨棒,改用放射性较低的铈钨或钇钨电极;氩弧焊引弧及稳弧措施,尽量采用脉冲装置,而不用高频震荡装置;在保证焊接质量有前提下,合理选用工艺参数可降低噪声。

c)提高操作者技术水平高水平的焊接工人在焊接过程中能够训练、灵活地执行操作规章,并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技术调整。

d)努力采用和开发安全卫生性能好的焊接技术提倡在焊接结构设计、焊接材料、焊接设备和焊接工艺等各个环节中,采用和开发安全卫生性能好的焊接技术。

如以自动焊代替手工焊,以单面焊双面形成代替双面焊等。

(4)防火、防电和防爆重点是防止氧气、乙炔气瓶爆炸,以及焊补易燃容器、管道时引起的火灾和爆炸事故。

防电击的措施有:焊接电源应有接地线;操作须注意电缆、电焊钳和工作鞋等绝缘的可靠性;避免在潮湿的环境下作业。

(三)电焊作业安全技术要求以常用的手工弧焊机为例,对电焊作业的安全技术要求进行介绍。

1、手工弧焊的安全要求(1)使用前,应检查并确认初、次极线接线正确,输入电压符合电焊机的铭牌规定。

接通电源后,严禁接触初级线路的带点部分。

(2)次级抽头连接铜板应压紧,接线柱的垫圈。

合闸前,应详细检查接线螺帽、螺栓及其它部件并确认齐全、无松动或损坏。

(3)多台电焊机集中使用时,应分接在三相电源网络上,使三相负载平衡。

多台电焊机的接地装置应分别由接地处引接,不得串联。

电焊机必须有独立的专用电源开关,禁止多台焊机共用一个电源开关。

(4)移动电焊机时,应切断电源,不得用拖拉电缆的方法移动电焊机。

当焊接中突然停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

在推拉电源闸刀时,应先关闭焊机开关。

(5)焊接电缆外皮完整、绝缘良好、应使用整根导线。

交流弧焊机一次电源线长度应不大于5米,电焊机二次电缆长度应不大于30米。

(6)电焊机外壳,必须有良好的接零或接地保护,其电源的装拆应由电工进行。

电焊机的一次与二次绕组之间,绕组与铁芯之间,绕组、引线与外壳之间,绝缘电阻均不得低于0.5兆欧。

电焊机外露的带电部分应有良好有防护装置。

(7)电焊机接地及电焊工作回线都不准在易燃、易爆的物品上,也不准接在管道和机床设备上。

工作回线应绝缘良好。

(8)电焊机应放在防雨和通风良好有地方,在焊接现场不准堆放易燃、易爆物品,使用电焊机必须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

(9)焊钳与把线必须绝缘良好、连接牢固,更换焊条应戴手套。

在潮湿地点工作。

应站在绝缘胶板或木板上。

(10)焊接带点的设备必须先切断电源。

(11)严禁在带压力的容器或管道上施焊。

严禁从气瓶上引弧。

(12)焊接贮存过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的容器或管道,必须先清除干净,并将所有孔打开。

(13)在密闭金属容器内施焊时,容器必须可靠接地,通风良好,并应有人监护。

严禁内容器内输入氧气。

(14)焊接预热工作中,应采取隔热措施。

不可将电缆放在焊接电弧附近或炽热的焊件上。

(15)容器内施焊时,必须配置可靠的通风设备,焊接铝、黄铜等有色金属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多,应佩戴口罩,以防止中毒。

(16)必须靠近可燃、易爆物质焊接时,可燃、易爆物质距作业点火源应小于5米;并且应用防火材料遮盖。

(17)高空作业应系安全带,并采取防护措施,地面应的人监护。

(18)焊件必须放置平稳、牢固才能施焊,不准在天车吊起或叉车铲起的工件上施焊。

(19)电焊、气焊工均为特种作业,应身体检查合格,并经专业安全技术学习、训练和考试合格,取得特殊工种操作证后,方能独立操作。

(四)、气焊与气割安全要求1、气瓶的试用、运输和保管(1)气瓶应每三年检验一次,盛装惰性气体的气瓶应每五年检验一次。

(2)气瓶瓶阀及管接头处不得漏气。

应该常检查丝堵和角阀丝扣的磨损及锈蚀情况,发现损坏应立即更换。

(3)气瓶上必须装两道防振圈。

(4)不得将气瓶与带点物体接触。

氧气瓶不得沾染油脂。

气瓶胡瓶阀严禁沾有油脂。

(5)氧气瓶与减压器的连接头发生自燃时应迅速关闭氧气瓶的阀门。

(6)瓶阀冻结时严禁用火烤,可用浸40℃热水的棉布盖上使其缓慢解冻。

(7)严禁直接使用不装减压器的气瓶或装设不合格减压器的气瓶。

乙炔气瓶必须装设专用的减压器、回火防止器。

(8)严禁铜、银、贡等及其制品与乙炔接触;必须使用铜合金器具时,合金的含铜量应低于70%。

(9)乙炔气瓶的使用压力不得超过0.147Mpa,输气流速不得大于(1.5~2.0)m3(h·瓶)(10)乙炔气瓶和氧气瓶均应炬明火10米以上;乙炔气瓶与氧气瓶之间的距离应在5米以上。

(11)在通风不良的地点或在容器内作业时,焊割炬应先在外面点好火。

(12)气瓶内的气体不得用尽。

氧气瓶必须留有0.2MPa的剩余压力。

空、满气瓶应分别存放。

(13)检查设备、附件及管路是否漏气时,只准用肥皂水实验。

实验时,周围不准有明火。

严禁用火试验漏气。

(14)乙炔气瓶运输和使用时应直立放置,不得卧放。

(15)在使用乙炔气瓶的现场,储存量不得超过5瓶。

超过5瓶但不得超过20瓶,应在现场或车间内用非燃烧体墙隔或单独的储存间。

超过20瓶,应设置乙炔气瓶库。

(16)气瓶的存放与保管:a)气瓶应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场所,夏季应防止日光暴晒。

b)严禁将气瓶和易燃物、易爆物混放在一起。

c)乙炔气瓶、液化石油气瓶应保持直立,并应的防止倾倒的措施。

e)严禁将气瓶靠近热源。

f)氧气瓶在使用、运输和储存时,环境温度不得高于60℃;乙炔气瓶在使用、运输和储存时,环境温度不得高于40℃.g)严禁将乙炔气瓶放置在有放射性射线的场所,亦不得放在橡胶等绝缘体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