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初一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完整版初一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暑期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一、水 (清)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

予有四命,各司一时 仙 李渔: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

记丙午之春,先以度 岁无资,衣囊质 ②尽,迨③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

欲.购无资,家人曰: “请已之,一年 不看此花,亦非怪事。

”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

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

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 .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 ”家人不能止, 听予质簪珥④购之。

(节选自《闲情偶寄》)[注释]①秣陵:指南京。

②质:抵押。

③迨:等到。

④珥:用玉做的耳饰。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1)各司一时 __________ (2)欲购无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已之 ____________ (4)是何异于不反.金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汉室之隆,可计日而 待也C.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 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2)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4.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3分)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 “家人”的作用是什么?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

无此四花,是无命也。

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二、于令仪不责盗曹州于令仪者,市井 ①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

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

令仪曰:“汝素寡悔②,何苦而为盗耶? ”曰:“迫于贫耳! ”问其所欲, 曰:“得十千足以衣食。

”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

既去,复呼之,盗大恐。

谓曰: “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

留之,至明使去。

”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3 .请简要概括于令仪的性格特点。

(2分)赵简子①之子,长日伯鲁,幼日无恤 ②。

将置后③,不知所立。

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 以授二子,日:“谨识⑤之。

”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

问其简,已失之矣。

问无恤, 诵其词甚习固。

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

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 而果昌赵。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注释】①〔赵简子〕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

②〔长日伯鲁,幼日无恤〕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 无恤。

③〔置后〕选立继承人。

④〔二简〕两片竹简。

⑤〔识 (zhl )〕记住。

⑥〔甚习〕很熟。

习,熟悉, 熟练。

⑦〔果昌赵〕果然使赵国昌盛起来。

1 .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 于舅家见之 B. 以授二子 C. 问其简D. 出诸袖中而.奏之 2 .文意理解。

(4分)(1)赵简子通过观察无恤个细节,认为他贤能,最后选定他做了继承人。

(2)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 2 分)【注】①市井:指做生意。

②寡悔: 1. 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诸子禽之 禽:通“擒”,抓获 C.问其所欲欲:欲望2. 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尔贫甚,夜负十千(摘自《渑水燕谈录》)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

2分)③十千 :指十贯铜钱。

B .汝素寡悔素: 一向,平时D .卒为良民 卒: 最终③以归,恐为人所诘”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以彰其咎 其真无马邪 人不知而不愠这两(用原文作答)(2分)四、大鼠蒲松龄万历间①,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

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

抱投鼠屋,阖②其扉,潜窥之。

猫蹲良久鼠逡巡③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

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

如此往复,不啻④百次。

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

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龁⑤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

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

然后知________ 也。

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

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选自《聊斋志异》)【注释】①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

②阖(h e)关闭。

③逡(qm)巡:从容,不慌不忙。

④啻(ch 1 )仅;止。

⑤龁(h e):咬。

1•给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三处)(3分)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 )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2)适异国来贡狮猫()(3)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4)既而鼠跳掷渐迟.()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句子: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计策中,与文中猫所用的计策相类似的是()(3分)A.釜底抽薪D.调虎离山B .走为上计 C .欲擒故纵E .声东击西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

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即便夜乗小舟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朝士⑥见!(选自《世说新语》)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

或问:“暂住何烦尔? ”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世说新语》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①因起彷徨 _______________ ②尝暂寄人空宅住 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3. “雪夜访戴”表现了王子猷怎样的个性?“何可一日无此君”表达了古人怎样 的理想和追求?( 3分)韩魏公知北都①,有中外亲②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 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 宝也,特设一桌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

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 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

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 “物破亦自有时。

”谓吏将曰:“非故也,何罪之有?”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4 分)云耕者入冢而得()(2. 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 B. 不是这个原因,(你)有什么罪呢? C. (你)不是故意的,何必怪罪你呢?) 3分)________ 。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3分)林道人①诣谢公②。

东阳③时始总角④,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 遂至相苦。

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 ⑤令还,而太傅留之。

王夫人因自岀,云:“新妇少遭家难一 生所寄唯在此儿。

”因流涕抱儿以归。

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注】①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

②谢公:谢安,东晋名相,死后追封太傅,世称谢太傅、谢公。

③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

其父谢据早亡,下文“家难”即指此事。

④总角:儿童头结发成小髻,常用以指代儿童。

⑤信:传信的人。

⑥朝士:朝廷官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东阳时始.总角()(2)再遣信令还()(3)而太傅留之.()(4)谢公语同坐曰()2.根据文意,用“ /”把文中画线部分断成三个短句。

(3分)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3.王夫人为什么坚持要“流涕抱儿以归”?(2分)八、地震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①,地大震。

余适客稷下②,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

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

众骇异,不解其故。

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

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

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

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

河水倾泼丈余,鸭呜犬吠满城中。

逾一时许,始稍定。

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

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

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节选自《聊斋志异》)【注释】①戌刻:下午七时至九时。

②稷下:地名,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

1.下列加点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余适客稷下(恰好)B. 各疾趋出(迅速)C.并忘其末衣.也(衣服)D. 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改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墙倾屋塌之.声曾不能毁山之.一毛B.众骇异,不解其.故并忘其未衣也C.视街上,贝(男女裸聚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D.仆而复起学而时习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句子: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一句表现了地震时人们怎样的情状?对这种情状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2分)九、阮孝绪传(节选)孝绪七岁,出继 ①从伯胤之。

胤之母周氏卒,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 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 ②,虽蔬菜有味亦吐之。

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 必至颠覆③,闻其笳管④,穿篱逃匿,不与相见。

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

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

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 ⑤之及?十、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 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也。

”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 4分)① 啖粥而读 音: _______________ 义: _________________②辄以水沃面 __________ 音: _______________ 义: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 每以天下为己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 《 ______________ 》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 此句在本文中起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作用。

(2分)”竟获免。

(节选自 [注释]①出继:此处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

②绵纩( 绵:丝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