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至3题(12分)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3分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用书:写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把及:等到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3分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至7题(14分)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世说新语?容止》4、简要分析魏王是个怎样的人。
(3分)5、捉刀流传下来已成为一个固定词语。
不查词典,模仿推敲的写法,对捉刀进行解释。
()(4分)[推敲]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
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作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
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苕溪渔引丛话》卷十九引《刘公嘉话》)。
后人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例:反复推敲/推敲词句。
[捉刀]6、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3分)7、用匈奴使的眼光,对魏王作一个肖像描写。
(4分)只见那床头捉刀人,三.阅读文言短文《郑人买履》,完成8-11题(22分)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6分)(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3)宁信度()()9、翻译下列句子。
(6分)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10、《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1、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6分)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四.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2--14题(14分)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者也力。
1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8分)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___②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④是故聪与敏___________13、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__。
(4分)五.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至17题(15分)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而观。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5、给加点字解释(8分)①华捉()而掷()去之②歆废()书而观()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假如你遇到如华歆那样的人,你会和他交朋友吗?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8至19题(10分)(季梁)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驾③②,告臣曰:吾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④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⑤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大行(hng):大路。
②方:正在。
③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
④奚为:何为,做什么。
⑤御者:车夫。
18.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吾欲之楚。
②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19.(6分)①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内容,这个成语②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答:七.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0至22题(13分)北人生而不识菱1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2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1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2坐:因为。
20.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题目。
(6分)(1)席上食菱食(2)欲以去热也去2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22.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3分)8阅读借书速还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以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参考答案1、C2、D3、多读古人的文章只是致力于读书.4.他狡诈,怕自己形陋,叫人扮自己接待使者:他多疑,事毕后派间谍听消息;他残酷,怕匈奴使对自己不利,派人追杀。
5.曹操叫崔琰代替自己接见匈奴使臣,自己却持刀站立床头。
接见完毕,叫人问匈奴使臣:魏王何如?回答说: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见于《世说新语?容止》)后来把代替别人做文章(代人做事)叫捉刀。
6.不恰当。
因为匈奴使就是从相貌上看出此乃英雄也的;而人不可貌相常用在外表上看不出,实际上却很有本领的场合。
7.能写出传神的眼神和气势,就是佳作。
8.(1)do量(长短)(2)d尺寸\尺码(3)d尺寸\尺码9.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自己测量脚的尺码,然后把测量出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10.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11.而置之其坐(脚的尺寸)至之市(到、往)而忘操之(脚的尺寸)反归取之(脚的尺寸)何不试之以足(鞋子)12.①边境。
②到。
③反而。
④所以。
13.您凭借什么到(南海)?14.对比,立志。
15.给加点字解释:捉:捡掷:扔废:放下观:观看16.句子翻译:管宁划开席位分开而坐,说: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17.略。
言之成理即可。
18、①我想要去楚国②马虽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19、①南辕北辙或背道而驰。
②要想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认清努力方向。
如果行动与目标完全相反,即使有许多优点和长处,也不一定能获得成功。
20、(1)吃(2)除掉、去掉。
21、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成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说成知道的。
(关键词:曰,土产,强,知)22、略。
言之成理即可。
1.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2.译文】魏武帝曹操将要接见匈奴来的使节,自己认为外貌不好,不足以震服远方的国家,于是便命令崔季扮成自己去接待,武帝则拿着刀站在座位的旁边。
已经接见完毕,命令间谍问匈奴来的使节:魏王怎么样?匈奴的使节回答说:魏王风采高雅,非同一般;但是座位旁边拿刀侍立的人,这个人才是个英雄。
曹操听说这件事,连忙派人追赶,杀掉了那个使者。
3.译文】郑国有一个人想去买一双鞋,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画了一个底样的尺码放在座位上。
他匆忙走到走到集市上去买鞋子时,忘记把量好的尺码带在自己身上。
他拿起鞋子,才想起,说: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码来了。
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
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散了,鞋子也就没有买成。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呢?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4.译文】四川的偏远山区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
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朝佛,你看行吗?富和尚说:你依靠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要一只水瓶和一个饭钵就够了。
富和尚不以为然:我几年前就想雇条船顺江下南海,到现在还没去成;你一无所有,就别做美梦吧!可第二年,穷和尚竟然从南海朝佛回来了。
他把自己的云游经过讲给富和尚听,富和尚听了,惭愧得羞红了脸色。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
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5.译文】管宁和华歆一起锄菜园子.掘出了一块金子.管宁如同没见到一样.照常干活,华歆将金子拿到手里看了看.然后扔掉了.管宁和华歆一起同席读书.门外边有官员的仪仗喧哗而来.管宁听而不闻照样念书.华歆则放下书跑出去看热闹去了.等华歆回来.管宁已经将坐席割开.表示志趣不同.要和华歆分座.6.译文】魏王准备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来,来不及舒展衣服皱折,顾不得洗头上的尘土,就忙着去谒见魏王,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
我说:您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
我说:马虽然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
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
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
我最后说:这几样越好,反而会使您离楚国越远!7.译文】北方人生来不认识菱角的,(有个北方人)在南方当官,酒席上吃菱角,连角壳一起放进口里。
有人(就)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
那人自己保护自己的缺点,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的原因是,想用来清热解毒。
有人问道: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回答说: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没有!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8.译文:我小时侯就非常好学,但因家中贫穷,没钱来买书看,因此常常向有书的人家借书看,并亲自抄录,按预定的日期归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