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想让孩子听话,你要先会说话

想让孩子听话,你要先会说话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个主题:想让孩子听话,你得先会说话。

注意我们说话的语气和细节,日常与孩子的相处,也可以让孩子受益终身。

1.千万不要说:这是我说的你必须听,而是说我知道你想多玩一会儿,但是我们现在必须去看外婆了。

爸爸妈妈需要在孩子面前树立权威形象,但也要意识到自己并不是每次都是对的。

命令的语气会激活孩子大脑的恐惧系统让他更易怒。

爸爸妈妈要用尊重的语气,孩子才会温和而宽容,理解孩子的感受是很好的同理心的示范,有助于孩子体会也理解他人的感受。

2.千万不要说:不准哭,而是说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我也曾经这样过。

让孩子压抑自己的情绪,可能会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

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关注他的需要,他才会更加的信赖你。

3.千万不要说:如果你不好好学习,你以后就没有出息。

而是说如果你好好学习,你就会像马云一样又聪明又能干又被人尊重。

与其给孩子糟糕的预期不如给出更可行的建议,让他知道好好做这件事会有怎么样的结果,有助于激发内在动力。

4.千万不要说:你怎么这么笨!我来教你!而是说我这里有个小窍门你要不要听听呢?过多的干预会让孩子不自信并且依赖他人,鼓励是一个过程。

要让孩子在错误的过程中学
习,并且让孩子知道自己有能力做的很好,增强独立性。

要给孩子正确的示范而非直接的干扰,他就会尝试等待,观察和思考并自我纠正。

5.千万不要说:我等你很久了,快点!而是说我们比比谁能先出门!责怪更像是父母情绪的一种发泄,用平静友善的态度解决问题,能提高孩子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6.千万不要说:把这些家务做了,我给你钱!而是说还记得那天帮我刷碗吗?真是帮了我一个大忙呢!不正确的奖励,可能会让孩子更依赖于外界的评价,而非相信内在的智慧和自我评价。

如实的感谢,并说出理由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价值并增强责任感。

7.千万不要说:不许看电视了!而是说我们一起去看看书,听听音乐等等。

禁止和发号施令会让孩子反感,甚至是逆反。

提出其他选择并与其商量会让他感到舒服,帮助孩子塑造新的好习惯有助于改掉孩子旧的坏习惯。

希望能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
跟孩子闹掰了,怎么办?
各位家长对这样的话语一定不陌生:我讨厌你,我不要跟你在一起,你走开等等,这就意味着你跟孩子之间有了一些裂痕。

这时候父母会伤心,有的会后悔......其实要看裂痕的具体性质,有的时候这不一定是坏事。

心理专家告诉我们亲子
裂痕关系有两种是良性的:一种是中断性一种是射线性。

中断型裂痕:并不是说关系中断,而是当一方需要独处需要暂时中断与另一方的链接时,另一方不愿意而产生的裂痕。

例如您的孩子小时候,您要去上班,孩子哭着闹着不让,可您坚决的走了,这是孩子一定是伤心生气的。

再例如您的孩子慢慢要进入青春期,他需要个人的空间,上锁的房间,上锁的日记,也会让您很受挫。

这些情况都是中断型裂痕的体现,这其实是一种良性的裂痕。

孩子长大需要独处,说明他逐渐脱离幼稚,走向成熟。

遇到这样的裂痕我们怎么做呢?
1.当你需要独处时,请与孩子讲清楚,并且遵守诺言。

平时也要给孩子足够的爱与尊重,让他知道虽然你离开了,可是对他的爱不变。

2.切记不要欺骗孩子,不要给出不切合实际的承诺。

3.对于处在青春期想要自由的孩子,父母就在心理设一个安全范围,然后放手让他们去折腾吧,远远看着就好了,千万不要去触碰他们的隐私。

射线性裂痕:当父母给孩子提出规矩,设置限制时,孩子不乐意所产生的裂痕。

这种裂痕我相信父母们会经常遇见,并且有时闹的不可开交。

为什么说是良性的呢?因为我们做的好的话,就可以借此来设立规矩。

当遇到射线性裂痕时我们要有技巧。

1.少说不。

2.少给指令。

3.我们可以帮助孩子说出自己的渴求但不真正满足他。

例如我知道你不想写作业,想休息一下,可是你自己想想能不学习吗?请把任务完成后再玩吧~当然也有些孩子不管你怎么说她就是不理你,这样的孩子很多。

这就需要父母提前设限,如果这一次设限失败了,你发现孩子在这个问题上很执拗,那么我们可以这一次先满足他。

但是要找一个合适的时候与他聊一聊,达成一个提前的协定。

再下次问题来到的时候翻旧账,告诉他我们提前说好的。

当第二次再遇到同样情况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温和而坚定自己的立场。

这是我们共同作出的决定我们一起负责和遵守。

当然依旧不要忘了表示理解和尊重他的渴求,只是有很多客观原因不能达成。

恶性裂痕,如果双方用恶性语言互相攻击,并且动手了那么这个裂痕就严重了。

因为父母的语言暴力和行为暴力都会对孩子产生很深远的影响所以当你们冷静下来后,一定要与孩子进行沟通。

父母一定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承认这次失控自己有很大的原因,并告诉孩子自己的感受,也帮孩子理清他的感受。

比如:对不起,你没有回来按时吃晚饭,我没有问你原因就对你大吼大叫,那时候天都黑了,你还没有回来,我应该想到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我不是故意大声说话训你的,我真的是急坏了,我该好好听你解释,然后告诉你我在担心什么。

当父母表达清楚自己的感受后,也请孩子表达他的想
法,千万不要质问,当你把发言权交给孩子后,控制住自己想要反驳和评论的欲望,包容他的想法这样孩子会越来越对你敞开心扉。

有的家长常常说我的孩子不跟我沟通,那肯定是因为他一开口就被你的吐沫星子淹没,所以修复恶性裂痕请记住以下几点:1.启动修复是父母的责任。

2.承认自己的失控。

3.与孩子回忆当时的情绪与思维。

4 .仔细倾听孩子不要插嘴。

怎么做孩子才能真正爱上学习?
有人曾用胡萝卜和兔子来比喻孩子的学习,伸手把胡萝卜放在兔子面前,兔子不断的往前跑。

例如父母对孩子说:你为什么要好好学习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进重点学校将来才有好的工作,有好的收入,这是一个境界。

而最好的状况是没有兔子,孩子也能向前奔跑。

为什么呢?因为这只兔子热爱奔跑。

它觉得在奔跑当中获得了很多的成就感。

不管胡萝卜或者其他外界的诱因存不存在,它都能向前奔跑,这则是最佳的学习境界。

那么该怎么做我们才能培养出这些没有胡萝卜也依旧热爱奔跑的小兔子呢?
首先要要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焦点。

父母常把学习焦点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比如考试考了几分,班上排名多少,
如此一来就是教导孩子做的所有学习都是为了取得这些外在的肯定。

换言之也就是在培养为胡萝卜而奔跑的兔子。

如果父母能教孩子,把学习焦点放在学习的成就感上,那感觉就会截然不同了。

其中的差别在于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孩子多跟自己比较,多学了一些知识,自己就有所进步当然值得高兴。

如此一来孩子能从获得知识当中得到很大的满足和成就,这么做就会培养出热爱奔跑的兔子。

例如当孩子拿了一个69分的成绩单回来,那些把学习焦点放在学习成绩上的家长就会暴跳如雷的说,你怎么考的这么差太丢脸了,而把焦点放在学习成就感上的父母,就会这么说这次你考了69分,表示大概还有三分之一的内容是你不知道的,那么爸爸妈妈和你一起做下来看看这三分之一是什么,怎么样才能帮助你把那些不懂的地方都搞懂。

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持续热爱学习,继续努力了。

培养孩子发自内心的学习热忱,孩子才能乐在学习而发挥潜力,取得他真正应有的学习水平。

再次培养孩子的学习弹性。

所谓的学习弹性就是指一个人处理压力,面对挫折和接受挑战的能力。

具有学习弹性的孩子能有效的处理学习挫折,不良成绩,负面评价以及学习压力。

第一是要帮孩子做正面的归因。

学习弹性的培养首先应着重在孩子看待挫折的眼光。

心理学研究发现,遇到挫折时负面消极的想法会使人压力倍增,容易半途而废。

而正面积极的念头则会让人拥有极佳的抗压及抗挫能力。

因此当孩
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父母应该帮助他会做乐观坚定的归因。

例如考试没考好负面消极的归因是我很笨,而正面积极的念头是我这一次没考好,当成绩没有其他同学成绩好时,还是负面消极的归因是别小孩都比我聪明而正面积极的念头应该是我还没有找到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观察孩子的归因,辅导孩子做正面积极的思考,就能帮助他提高学习弹性。

第二是要帮孩子切割他的功课,面对念不玩的课本,做不完的习题,孩子不知如何入手,因而倍感压力,这个时候父母给孩子最好的协助是帮他将内容做切割,大目标切割为小目标,比如一天背10个英语单词,做20个数学题等等。

只要按照这个计划就可以按部就班的学会这门知识,同样的在这里焦点要放在学习成就上,而不是放在学习成绩上面,掌握了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技巧,就能让孩子重新出发,热爱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