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

河南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

河南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河南省近日启动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开始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

这意味着,今后谁要享受“前人”留下的绿阴,就要交“乘凉费”了。

4月11日,记者从省林业厅获悉,河南全省将有550万亩重点公益林得到先期补偿,涉及10个省辖市、30个县(市、区)、170个乡(镇)、1286个村。

其补偿标准为每亩每年5元。

其中,4.5元为补偿性支出,用于专职管护人员的劳务费、林农的补偿费以及管护区内的补植苗木费、整地费和林木抚育费;0.5元用于森林防火、林木病虫害防治、森林资源监测等公共管护支出。

国家此次的补偿范围仅限天保工程区外,且生态地位特别重要的有林地。

划入补偿范围的有林地,今后将停止商品性采伐,以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

河南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中央和省级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以下统称补偿基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效保护公益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根据《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07]7号)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各级政府按照事权划分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中央财政补偿基金用于重点公益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省级财政补偿基金用于省级公益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重点公益林是指我省按照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林业局财政部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的通知》(林策发[2004]94号)区划界定并经国家林业局和财政部核查认定的公益林林地;省级公益林是指各县级实施单位按照《河南省林业厅关于搞好省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的通知》(豫林补[2006]2 5号)区划界定并经省林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查认定的公益林林地(重点公益林和省级公益林,以下统称公益林)。

第二章补偿对象与标准第四条补偿基金的补偿对象为公益林的所有者或经营者。

第五条补偿基金平均标准为每年每亩5元,其中4.75元为基层支出,用于公益林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0.25元为省级支出,由省财政部门列支,用于省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公益林管护情况检查验收、资源监测、跨辖区重要地段开设防火隔离带以及重点林区道路维护。

第六条基层支出包括护林员劳务开支和公益林建设开支两部分,各实施单位根据公益林权属并结合实际需要,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

(一)公益林所有者或经营者为国有林场等国有林业单位的,护林员劳务开支每年每亩3-4元;其余资金为公益林建设开支,用于森林火灾预防、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资源档案管理、补植、抚育、修建护林设施等。

(二)公益林所有者或经营者为村(组)集体或集体林场的,由县、乡林业管理部门和村集体根据当前管护状况及不同区域的护林难易程度确定管护范围和开支标准。

用于护林的劳务开支一般不低于每年每亩3元,对每个护林员的具体劳务支出由护林合同(合同样式详见附件2)确定;其余资金为公益林建设开支,其用途参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执行。

(三)公益林所有者或经营者为个人且由个人负责管护的,基层支出4.75元全部支付给个人,由个人按照合同(样本详见附件3)规定承担护林责任和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植、抚育等公益林建设责任。

对面积分散、地块交错、林农不愿承担管护责任的公益林,其护林责任和建设责任由县、乡林业管理部门参照本条第(二)款的相关规定组织落实。

(四)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内不同权属的公益林,其护林责任和建设责任由具体的管理机构或实施单位参照本条第(一)(二)(三)款的相关规定组织落实。

(五)其他权属所有或经营的公益林,其护林责任和建设责任由县级实施单位参照本条第(三)款的规定组织落实。

第三章资金拨付与管理第七条每年2月底之前,县级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联合向省辖市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分别报送补偿基金年度使用方案,内容包括上年度补偿基金使用情况、公益林管护情况、批准的征占用公益林林地情况,当年的护林员劳务开支、公益林建设开支计划等,同时填报《上年度补偿基金使用情况总结表》、《上年度公益林管护情况总结表》和《当年补偿基金分项开支计划表》(表式详见附件4、5、6);3月10日之前,省辖市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将县级申报材料审核汇总后,联合报至省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

第八条各级财政部门应对补偿基金实行专项管理,分账核算。

已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资金拨付按照国库集中支付有关规定办理;未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资金由县级财政部门或林业主管部门采取报账制等方式拨付,确保补偿基金及时足额拨付,专款专用。

第九条各级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公益林事权等级,分别建立健全中央和省级补偿基金拨付、使用与管理档案。

第十条国有林业单位和乡级林业管理部门分别按公益林事权等级,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对补偿基金实行分账核算。

第十一条公益林建设开支必须突出重点、集中使用。

县级实施单位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统一编制本辖区公益林建设项目年度实施方案,每年实施的建设项目不得超过4个。

辖区内的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具体实施单位所编制的公益林建设年度实施方案,包含在县级公益林建设年度实施方案之中。

第十二条当年12月底前,县级实施单位上报下年度公益林建设实施方案。

每个县级实施单位年度公益林建设开支预算总额在5万元(含5万元)以下的,由省辖市林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审批;5万元以上的,由省辖市林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审核汇总后,统一报至省林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批。

第十三条护林员劳务开支由财政部门一次性拨入实施单位的账户,按照《河南省重点(省级)公益林护林员护林合同》有关规定,待年底护林绩效考核合格后结清。

第十四条公益林建设开支根据批准的项目实施方案,由财政部门或林业主管部门预付项目实施单位70%的建设资金,剩余的30%待项目竣工并经验收合格后结清。

第十五条县级实施单位应及时上报公益林建设开支项目竣工验收报告,项目审批部门自接到项目竣工验收报告20个工作日内,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核查并反馈核查结果,项目实施单位凭核查结果和有关凭证结算项目资金。

第十六条县级实施单位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护林责任和公益林建设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考核,对考核不合格者,视情节扣减其补偿资金。

第十七条年度考核中,扣减的护林员和林农个人的护林劳务资金,由县级实施单位用于护林绩效突出者的奖励;扣减的公益林建设资金,由县级实施单位统筹安排,用于下年度的公益林建设。

第十八条各级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不得脱离管护任务随意切块下达资金,也不得搞平均分配。

第四章检查与监督第十九条各级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补偿基金的监督管理,对截留、挤占、挪用补偿基金等违规行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及其他法律法规追究有关单位及其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凡存在下列问题之一的实施单位,省林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在下年度视情节一次性调减其补偿基金:(一)截留、挤占、挪用、克扣补偿基金,情节严重者;(二)上报征占用公益林林地弄虚作假者;(三)在国家和省级开展的年度管护责任目标(包括护林绩效和公益林建设质量)检查中,连续两年不合格者;(四)一年内累计3次未按时上报有关材料或报送的材料不合格者;(五)擅自改动已批准的公益林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者;(六)违反公益林资源管理规定或因管护不善,造成公益林生态功能持续下降者。

第二十一条调减的补偿基金用于新调整的县级实施单位相应增加的公益林补偿。

第五章其他第二十二条省辖市和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应与所辖的承担管护任务的国有林业单位或乡级林业管理部门签定公益林管护合同(合同样本详见附件1),国有林业单位和乡级林业管理部门应与护林员或林农个人签定护林合同。

第二十三条省、省辖市、县(市、区)公益林管理部门在管理工作中发生的区划界定、资源监测、宣传教育、业务培训、年度自查、评先表彰、公益林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等相关管理经费由同级财政预算另行安排。

管理经费的安排标准不低于本辖区补偿基金总额的4%。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四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林业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豫财办农[2005]27号)同时废止。

第二十五条县级实施单位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或实施细则,报省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由省财政部门会同省林业主管部门解释。

附件:1.河南省重点(省级)公益林管护合同(样本)2.河南省重点(省级)公益林护林员护林合同(样本)3.河南省重点(省级)公益林林农个人护林合同(样本)4.上年度补偿基金使用情况总结表5.上年度公益林管护情况总结表6.当年补偿基金分项开支计划表附件1河南省重点(省级)公益林管护合同(样本)编号:甲方:(省辖市或县级林业主管部门)乙方:(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乡级林业管理部门)为切实加强重点(省级)公益林管护,甲乙双方根据《河南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及其他有关文件精神,经协商,就重点(省级)公益林管护达成下列协议:一、管护区域与面积甲方将亩重点(省级)公益林委托(承包)给乙方管护。

四至界限为:东至,南至,西至,北至(具体情况详见附图)。

管护区域包括个村(林班),分别是:村(林班)亩,村(林班)亩,……。

二、合同期限本合同有效期从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三、甲方权利与义务(一)向乙方明确管护区域、面积、四至界限和管护要求。

(二)及时向乙方支付补偿基金,标准为元/亩·年,全年总额元。

(三)对乙方工作进行监督指导、检查考核。

(四)乙方未尽到管护责任时,甲方有权责令乙方整改;对乙方拒不整改或整改后仍不合格的,甲方不予支付或扣减乙方补偿基金;对乙方管护区内乱砍滥伐、滥捕乱猎、侵占林地情况严重的,甲方可中止合同,并按有关规定追究乙方相应责任。

四、乙方责任与权利(一)根据《河南省重点公益林护林员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选聘护林员,对重点(省级)公益林进行管护。

(二)建立健全重点(省级)公益林保护机制。

建立森林火灾预防体系;认真做好森林病虫鼠害的防治工作,出现灾情及时上报;保护好管护区内的森林资源,严厉打击管护区域内破坏重点(省级)公益林的行为。

(三)严格执行《河南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四)接受甲方的指导、监督、检查,按有关规定如期上报管护年度自查报告等有关材料。

(五)履行本合同规定的职责,得到本合同约定的中央(省级)财政补偿基金。

五、其他1.本合同未尽事宜,以及在履行合同中发生的争议问题,双方协商解决。

协商不能解决的,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执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