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八章 中国对外关系及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
第八章 中国对外关系及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
1.加强同亚非拉国家的关系
中国与缅甸、蒙古、尼泊 尔、巴基斯坦、阿富汗五 国签订的边界条约。
1963年中国与阿富汗签署边界条约
二、60年代联合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反帝反修 2. 反对苏联霸权主义
1969年3月发生 的珍宝岛事件及随 后接连发生的武装 侵犯中国新疆和黑 龙江边境事件,使 得中苏边境形势十 分紧张,两国关系 几近破裂。
中国面临的历史性机遇
1. 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 2. 中国具有21世纪的地缘战略优势;
3. 中国属于后发型现代化国家,具有后发展优 势;
4. 中国国内政治稳定,经济增长迅速,民族团 结,在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
中国面临的挑战
1. 在安全方面面临的挑战(霸权主义、 恐怖主义、周边安全等); 2. 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
《中苏友好同盟互 助条约》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对外关系 从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中期,先后 有20多个国家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国争取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在 国际舞台上站稳了脚跟,积极参与国 际事务,并取得了一些重大的外交成 就。
二、60年代联合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反帝反修
1. 加强同 亚非拉国家的 关系 2. 反对苏 联霸权主义
西北欧国家:瑞典、丹麦、瑞士等八个 国家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其中英、 荷为代办级外交关系。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 席访问苏联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对外关系
50年代初期,中苏两国成 为盟国,全面友好合作。但 是两国两党间仍存在矛盾和 问题,特别是苏联的民族利 己主义以及苏共的大党主义 ,给两国两党关系蒙上了阴 影,为以后两国关系的发展 埋下了分裂的种子。
“一边倒,是孙中山的40年经 验和共产党的28年经验教给我们的, 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 一边倒。积40年和28年的经验,中 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 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 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 的。”
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 三大外交决策
• “站在社会主义 一边” • “另起炉灶” • “打扫干净屋子 再请客”
中国一贯支持
发展中国家反对国际经济旧秩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振兴 民族经济的努力。
尊重发展中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支持和 促进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团结和合作。
二、冷战后中国外交政策的理念
1、谋求世界持久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2、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中推进国际关系的 民主化; 3、尊重世界的多样性,求同存异共同繁荣; 4、以新安全观营造稳定可靠的国际和平环境; 5、外交中以人为本的理念; 6、构建“和谐世界”的新外交理念。
建 交 国 家 统 计
七 十 年 代 中 国
单位:横轴为时间,纵轴为国家数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政 策的重大调整和对外关系的大发展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
确立了有关战争与和平的新观念
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
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
制定了全面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主 要 内 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中国改革开放前的外交政策与外交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调 冷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国际安全环境 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与新时期外交理念
整和对外关系的大发展 与国家利益
第一节 中国改革开放前的外交政 策与外交关系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与外交关系
总体而言,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不容乐观,但是中国有 能力在复杂多变的国际舞台中,营造一个稳定而有利的周 边环境。
三、中国的国家利益
中国的国家利益按照内容可以划分 为四个层次:
经济利益 安全利益 政治利益 文化利益
1.中国的经济利益
中国的经济利益要求创造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 的国际经济环境,并在国际贸易、吸收外资、引 进技术、国际旅游、承包工程与劳务出口等方面 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
三、70年代联美反苏基本实现与西方国 家关系的正常化 调整中美关系,实现了中美建交 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改善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
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调整中美关系,实现了中美建交
1971 年 4 月 , 周 恩来总理在北京 会 见 格 雷 厄 姆· 斯廷霍文率 领的美国乒乓球 代表团,打开了 中美交往的大门。 这就是著名的" 乒乓外交"。
第四节 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与新时期外 交理念
一、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1.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目的。
一、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2.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
两手抓
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
对外开放 加强合作
独立自主,就是国家主权独立,在对内对 外事务中,不屈服于任何外来的干涉和指 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国际形势的发 展,独立自主地处理本国对内对外的一切 事务。
胡锦涛主席会见欧盟委员会主 席普罗迪。 江泽民主席会见法国总统希拉克。
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取得巨大 的发展
中国同朝鲜、马来西亚、菲律宾、 缅甸、泰国、孟加拉、尼泊尔、巴基 斯坦等邻国的传统友谊,经历了时间 的考验,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和 这些国家友好合作关系进入了一个新 的阶段。
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不断加强
调整中美关系,实现了中美建交
1972 年 2 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中美发表了上海《中美联合公 报》,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图为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 在中南海会见尼克松。
冷战时期的中美苏大三角关系
中 国
美 国
苏 联
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2年9月田中角荣 访华,签订《中日联 合声明》,宣布结束 两国关系的不正常状 态,建立正式外交关 系,揭开中日关系新 的一页。
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新构想
28字方针:
冷静观察、稳住阵脚、 沉着应付、善于守拙、 决不当头、韬光养晦、 有所作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
• 一国两制的伟大 构想 •
“一国两制”是 邓小平于1982年9 月提出并于1984年 5月由六届人大二 次会议认可的具有 法律效力的科学构 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 一国两制的实现
中国努力构筑“面向21世纪新型伙 伴关系”框架结构,它体现了冷战后 中国以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不搞对 抗、不结盟和不针对第三国为指导原 则的新外交风格,对于创造一个有利 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型国际环境具 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三节 冷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国 际安全环境与国家利益
一、中国的国际地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综 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发挥着 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推进世界经济 共同繁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是全球和地区稳定的 重要力量,对许多地区热点问题有着独特的影响,世界的 稳定需要中国的合作与参与。
3. 世界多极化趋势遭到单极的挑战;
4、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
5. 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中国的国际安全环境
中国的周边地区大致可从地理上分为北(包括俄罗斯和 蒙古)、东(包括东北亚和东南亚)和西(包括中亚和南 亚)三个部分。
北部总体而言形势良好,保持相当长时间的平稳局面的 可能性非常大。 东部则是中国的地缘政治大患,形势复杂多变。 中国西部的安全环境,近期以来也出现了恶化的趋势。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高度概括了当今国 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其本质是反对侵 略和扩张,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权利 。它是对几个世纪以来旧的国际关系 准则和强权政治的否定和批判,是一 种崭新的、公正的国际关系准则。
一、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4.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外交 的一贯政策
发展中国家争取与维护独立和主权的正 义斗争。
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高
中 国 的 经 济 增 长
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高
社会主义大国 核大国
中国 贸易大国
联合国 常任理事国
发展中国家
中国是当代世界的重要力量
1.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发 展的重要力量; 2. 中国是推动世界多极格局发展的
主要力量,是未来多极世界格局的 一极。
中国是当代世界的重要力量
澳 门 回 归
香港回归
二、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
1、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2、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取得巨大的发展 3、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不断加强 4、多边外交日益活跃 5、与一些国家建立新型伙伴关系
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中美关系的发展
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中 欧 关 系
三、70年代联美反苏基本实现与西方国 家关系的正常化
在国际政策方面,中国从实际出发,提出了“ 联美反苏”的外交政策,改善了与西方国家的关 系,中国外交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1973年2月,毛泽东提出了“一条线”、“一 大片”的外交政策。 这一战略思想的要旨是要建立一条包括美国在 内的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统一战线,共 同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
改善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
1973年9月,毛泽东主席会 见来访的法国总统蓬皮杜 。
1973 年 11 月,澳大利亚总理惠 特拉姆访华时游览北京天坛。
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 法席位
• 在1971年10月25日 举行的联合国大会第 26届会议时,以压倒 多数票通过由阿尔及 利亚、阿尔巴尼亚等 23个国家提出的要求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一 切合法权利。
2.中国的安全利益
从战略安全利益的角度来看,中国需要长期稳 定的和平环境,来实现中国现阶段的最高战略目 标——实现现代化。
3.中国的政治利益
国际政治斗争主要表现为主权之争,维护 国家主权是中国最主要的政治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