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商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新媒体1班)姓名:郭琳学号:12140940102
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世界。
科技的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的深远影响,促使世界经济格局以及国际对比力量发生新的变化。
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呈现新特点,危机论、威胁论、此起彼伏,渗透与反渗透,诸如此类,从未间断。
所以,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面对这种相对稳定又处于不断变化中的世界格局,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又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稳定周边环境,加深区域合作,增强自身在国际机制之中的影响力。
关键词:中国当今世界经济政治综合国力国际地位
正文:
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形式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
它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国际关系的比较集中而概括的表现形式。
并且,我国外交兼顾国家利益与国际责任,国际现象在不断提升。
我们所知道的最近,也就是2013年6月11日至18日,在中国首都北京隆重召开了“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三届高端会议”,会议重要内容之一是评选“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席”和“世界可持续发展领军国家”。
会议中宣布评选结果:北京科学家田治华先生荣登“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席”世界领航者地位,中国荣登“世界可持续发展领军国家”世界核心国地位,会场顿时间爆发井喷式的欢呼!
今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13年《国际形势黄皮书》——《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2013)》。
黄皮书中指出,作为国际格局中日益受到关注的角色,一年多来,中国在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中更加自信,中国在地位与影响在进一步上升。
我想,这证明,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不断地提升,并且,得到了世界诸多国家的真正的认同。
黄皮书认为,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力量在增强,在全球治理和国际机制中的作用在进一步上升,与美国的互动所形成的C2(相互协调)机制已成为大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的,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的确面临了诸多的问题,比如领土问题。
中国面对和解决领土争端是坚决而理性的。
中国在黄岩岛和钓鱼岛问题上维护主权的行为,反映出中国在进一步增强海洋意识,特别是海洋管理意识。
中国公布实施的相关海洋制度,也清楚地体现了出来中国的态度。
同时,中国的军事力量的影响增大,一年来,为维护国家主权和确保和平发展的环境,中国军力的影响在增大,军备建设和军事训练水平在进一步提升,并且开展了积极的军事外交。
在军备方面,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正式交接入列,标志着中国海军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中国的新型驱逐舰和新一代战机的发展媒体多有报道,而最受关注的则是导弹力量的发展。
报道引起了美国媒体的关注,认为这样的报道与领土纠纷相关,“威慑力超过一场军演”。
一年来,为提高军队训练水平,中国军队进行了多次军演,包括与外方的联合军演。
在领土争议升温之际,这些军演具有了更鲜明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意义。
如果说中国的军事演习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对外互动中,发挥了威慑作用,那么中国军方高层的频繁出访则发挥了军事外交的积极沟通作用。
同时,中国在多边、双边互动中发挥更受关注的作用。
在国际安全领域,2012年的一个热点与焦点是叙利亚问题。
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明确地坚持了自己的立场,即叙利亚的前途和命运应由叙利亚人民自主决定而不是由外部强加。
在全球治理领域,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发挥了负责任的作用。
2012年6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其中有近130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会议,但七国集团的首脑只有法国的奥朗德和意大利的蒙蒂出席。
中国、巴西、俄罗斯和印度领导人的出席被认为是世界舞台上出现的转折。
中国代表团为推动各方达成共识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在双边互动中,中国与美国的机制化对话已成为维护国际秩序的一个重要环节。
现在,已没有人否认中美关系的重要性,这一点已成为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一个标志。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推进世界经济共同繁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国是当今世界重要的政治力量,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中国是地区性的,也是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现代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推动着人类进步事业的前进与发展,对世界进步、和平与发展的重大贡献,对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也正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而从金融方面,我国也在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建设中发挥了更积极的作用。
中国,正经历着从规则接受者向讨论参与者的角色转换,也在为创造更加稳定健康的货币体系发挥积极的作用。
中国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出于对外贸易和境外直接投资的未来发展需要,甚至拥有更强的愿望,希望能够建设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
在国际事务上,中国向来秉承互利共赢理念,积极推动国际合作。
而这正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所需要的。
首先是要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
经济实力是推动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角色转变的主要力量。
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是避免这种转变倒退的根本。
其次,应进一步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
早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人民币已经在中国的边境贸易中作为计价结算货币,大大活跃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
2009年7月以来,中国开始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在一般贸易中进行尝试。
这一举措顺应了国际货币体系要避免对某一主权货币过度依赖的发展方向。
再有,推进资本项目的开放,从结构来看,中国资本项目开放存在着“松直接紧间接”、“松流入紧流出”、“松投资紧债务”的特点。
从资本项目外汇收支管理来看,我国对资本项目的管制依然比较严格。
我们知道,发展的国内金融市场,完善金融管理制度使中国在国际上更加有地位。
是的,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依赖着各国的国内金融稳定。
我们只有先保证了国内的金融健康运行,才能谈得上在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中发挥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金融业在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中不断发展。
在管理制度方面,中国已形成了由中国人民银行、三家监管当局和财政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多层次分业监管模式,外汇管理法制化程度也逐步提高,建立起“科学、合理、有效”的外汇管理法规体系。
正如相关人士所说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领军国家评委会基于综合化质量决定未来分析,最终确认中国为“世界可持续发展领军国家”,期待中国能够为世界可持续发展事业做出大国应该具有的时代贡献和科学贡献。
我们深信,一个圆梦的中国、一个领军的中国、一个释放的中国,必将能够,也完全能够引领世界科学建成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高度文明生命时代和谐盛世。
参考文献:《人类质量发展顶级版本北京战略行动纲领》
《形势与政策》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