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目标导学阶段总结

目标导学阶段总结

小学数学“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课题实验阶段总结
一、实验基本情况介绍:
2008年10月15日李沧区小学数学学科“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启动会”在区实验小学召开。

启动会上,教研员针对数学学科新授课教学流程要注意的问题和课堂教学中实施的教学策略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使老师们进一步对“目标导学”教学模式有了深入的了解。

知道了“目标导学”三个核心理念“目标导学”“活动建构”“当堂达标”的具体含义。

知道了数学目标导学新授课的基本流程为:“情境导入、明确目标——合作探究、建立模型——自主练习、达标反馈——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为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根据区教研室的相关要求,我们制定了课题实验行动计划,即通识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实验教师课堂教学指导——实验案例提炼——实验成果推广。

同时确定了“四个一批”的工作措施,一是确定一批实验样本学校,建立校本学校档案,通过开展联片、联校、联科活动,以点带面;二是培养和树立一批实验骨干教师,以课例汇报的形式,给实验教师以舞台、机会和压力;三是确立一批重点实验研究课题,指导学校转化研究成果,落实“高效课堂”,四是跟踪指导样本学校的实验工作,分阶段组织交流活动,推出一批实验成果。

我们在全面实施新授课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按照内容的不同,深入研究了概念课、计算课的课堂教学模式,此外按照不同课型,研究了复习课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针对教师们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做到及时指导、跟进,使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顺利、全面地在全区实施、推广。

二、三大策略,扎实推进。

本学期,我们主要采用骨干带动、常规调研、专题研究等有效策略,扎实开展课题研究。

1.加强常规调研,加大对常态课的听课、评课力度深入学校,深入教研组,
深入课堂。

通过集体调研、专项调研等形式,深入基层发现问题,及时跟进。

如: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了关于目标的制定老师们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主要有: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混淆,学段目标与课时目标混淆,认知目标跟技能目标混淆;目标制定不全;表述笼统,混乱,有以教师为出发点的表述(培养学生、激发学生…)。

2.狠抓“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实施骨干教师带动策略。

针对常规调研发现的面上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以点带面,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

本学期我们围绕研究重点——目标的制定,进行了四次实验教师培训。

具体如下:
通过理论学习学习,老师们知道了:模式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和科学思维的方法,是处于实践与理论之间的中介,是沟通实践与理论之间的桥梁,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教学模式。

而“个别的模式”、“特殊的模式”、“普遍的模式”,三个层次的模式都需要逐步研究。

通过培训,老师们还明确了目标制定的相关要求:课时目标的制定要全面;描述要具体;层次要分明;把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的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表述等。

3.开展专题教研活动,把研究推向深入。

自课题启动以来,我们在八所学校共开展了六次专题研讨活动。

三、初步研究成果:
1.对教学目标的制定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

小学数学有关知识的教学目标分为知道(认识)、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

知道(认识):是指对所学的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够说出它指的是什么,并能认识它。

理解:是指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些理性的认识,能够用语言表述它的确切含义,知道它的用途,知道它和其他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掌握: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或计算,能说明一些道理。

应用:是指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有关技能的教学目标分为会、比较熟悉、熟练三个层次。

会:是指能够按照规定的方式、方法进行测量、画图、制作和正确的计算等数学活动。

比较熟练:是指对读数、写数、口算、笔算等,通过训练达到正确、比较迅速的程度。

熟练:是指对读数、写数、口算、笔算等,通过训练达到正确、迅速的程度。

有时还能选择简便的方法,合理、灵活地计算,从而形成能力。

有关体验性的教学目标分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纬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制定要体现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要体现能力与方法习得。

通过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使学生积累数学事实与数学探究活动的经验。

通过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积累四则运算的感性认识;通过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认识并初步掌握图形的特征与计算方法;通过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体验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包含注意、兴趣(需求)、态度(满意、欣赏)、性格化等几方面。

2.构建了数学概念课、复习课、计算课“目标导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

复习课基本流程为:情境导入,明确目标;合作梳理,自我建构;自主练习,达标反馈;反思总结,拓展延伸。

概念课的基本流程为:情境导入,明确目标;操作分析,初步猜想;发现质疑,形成结论;拓展延伸,达标强能。

计算课的基本流程为:情境导入,感知目标;操作探索,明晰算理;选择评价,总结算法;开放练习,当堂达标。

四、努力的方向。

今后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尝试构建数学练习课、图形的测量、找规律等内容“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普遍模式;探究数学概念课、计算课、复习课的“个别模式”、“特殊模式”;研究不同内容,不同领域“活动建构”的有效策略。

教研室数学组
2009年6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