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管综合征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本文主要观察比较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在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所收治的腕管综合征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36.7%,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腕管综合征患者而言,采用手术进行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治疗优势,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标签:腕管综合征;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治疗效果;复方倍他米松
本次研究选取6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比较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所收治的腕管综合征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均符合腕管综合征临床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方式,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5.21±8.54)岁;患病时间3个月~2年,平均患病时间(10.56±
2.37)个月;临床分型:重度8例,中度13例,轻度9例;5例患者双手发病,15例患者右手发病,10例患者左手发病;肌电图结果:7例患者潜伏期超过10 ms,14例患者潜伏期超过4.5 ms,9例患者潜伏期在1~2 ms;2例患者不能完成拇指对掌动作,11例患者大鱼际肌萎缩,17例患者大鱼际肌力减退;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手术进行治疗,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4.46±9.74)岁;患病时间2个月~2年,平均患病时间(10.17±2.58)个月;临床分型:重度9例,中度10例,轻度11例;6例患者双手发病,10例患者右手发病,14例患者左手发病;肌电图结果:5例患者潜伏期超过10 ms,17例患者潜伏期超过4.5 ms,8例患者潜伏期在1~2 ms;1例患者不能完成拇指对掌动作,15例患者大鱼际肌萎缩,14例患者大鱼际肌力减退。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患病时间、临床分型等一般情况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3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方式:口服10 mg/d的地巴唑、维生素B6、维生素B1以及0.5 mg的甲钴胺,3次/d。
在1.5 ml 的0.5%布比卡因中加入7mg的复方倍他米松,调成2.5 ml的混合液,在腕管内注射,1次/月,连续治疗3个月。
对于麻痛症状非常严重的患者可以同时使用非甾体类镇痛药物[1]。
1.2.2观察组观察组3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在手掌根部选择长度5厘米左右的纵行切口,近端不能超过腕横纹。
纵行切开腕横韧带,远端可以看见掌浅弓,腕横纹近端约2 cm的掌侧支持带,拉起皮肤,最大限度的远离正中神经尺侧,将其剪开,使正中神经可以充分暴露。
21例患者腕横韧带切开后可以看见滑膜明显增生,其中,15例患者行部分滑膜切除。
手术过程中,正中神经卡压处的压迹非常明显,卡压段明显变细,17例患者在手术显微镜下行神经外膜松解术。
1例患者部分神经束发白,质地比较坚硬,在手术显微镜下行束间松解术。
所有患者神经松解之后,在1.5 ml的0.5%布比卡因中加入7 mg的复方倍他米松,调成2.5 ml的混合液,在外膜下注入1.5 ml,剩余1 ml混合液注入滑膜内[2]。
1.3观察指标及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1.4疗效判断标准痊愈:患者腕管综合征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正常工作和生活不受影响;显效:患者腕管综合征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正常工作和生活基本不受影响;有效:患者腕管综合征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生活需要人帮助;无效:患者腕管综合征临床症状没有明显的好转,甚至更加严重[3]。
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此次研究的所得资料和数据采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SPSS 16.0处理分析,计量数据用(x±s)表示,计数和计量资料经过χ2和t检验,P <0.05,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36.7%,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腕管综合征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过去手指麻木的患者通常被诊断为颈椎病,没有做细致深入的检查,而现在临床检查手指麻木患者时,临床医生会首先考虑到腕管综合征,如果患者腕部正中神经Tinel呈阳性并且经常出现半夜麻醒的情况,就可以初步诊断为腕管综合征,再加上神经电生理检查就可以确诊[4],临床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方法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方式。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30例患者中,10例中度患者手术结束后24 h以内,手指麻痛症状就完全消失,5例针刺痛觉改变的患者,使用手术治疗后完全恢复正常,拇指对掌肌理也有很大程度的恢复,2例>80岁的患者由于滑膜水肿,需要每隔6个月或者1年就要进行1次腕管内封闭,减轻患者手指麻痛的症状。
但是7例患者手术结束后在进行拧毛巾等动作时,手腕切口处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经过6个月的休养后均好转,所以对于手术治疗的腕管综合征患者,护理人员或者临床医生要在患者手术前就告知患者手术结束后需要较长的恢复时间,并且在恢复
过程中肢体用力受到限制[5]。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腕管综合征患者而言,采用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方式都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相对而言,手术治疗更适合治疗腕管综合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治疗优势,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季伟,陈振兵,黄启顺,等.开放式腕管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疗效的主观评价[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4,30(2):118-120.
[2]吴佩蓉,付备刚,陆耀刚,等.腕管综合征两种减压手术后肌电图检测结果的分析比较[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3,29(5):290-292.
[3]郑丽娜,张哲成,刘娜,等.单纤维传导对腕管综合征运动纤维损伤的早期评价[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4,(6):396-398.
[4]王会含,张志新,刘举,等.感觉神经传导檢查比较法在诊断轻度腕管综合征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1):65-67.
[5]茅天,谢仁国,汤锦波,等.影响重度腕管综合征术后捏力恢复因素的临床分析[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4,30(5):362-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