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
《逾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 1、教材分析:《逾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4年级上册第6组元的第2篇课文。
本组元的训练重点就是感受“人间真情”,用爱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效仿的意愿。
本文讲述了台湾著名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在余震中为1位台湾青年抽取骨髓,展转数千千米,连夜赶到杭州,为大陆杭州青年小钱作骨髓移植手术,挽救了青年小钱生命的故事。
文章语言朴实自然,叙事生动具体,情感淳厚感人,表达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
本文的选编意图具有时期意义,体会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更重要的是要在情致醇厚感人的文章中,品味语言,提高学生的浏览评价能力和表达能力。
2、学情份析: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
有关主题为“关爱”的课文学生在前几册教材中已学过很多,亲情之爱、朋友之情学生都有所体会,这篇课文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间真情,体会人与人之间忘我奉献的爱能创造奇迹。
学生对大陆与台湾的历史问题、骨髓捐献与白血病的医治都不甚了解,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相互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用要素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理解词语的方法学生已掌握,本节课在巩固的基础上要指点学生抓关键词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的方法。
在学习本课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这样会使文章的理解更深入。
这1点在教学中要注意落实。
3、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逾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通过抓重点词、句,应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去体会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借助文本中关键的词句,理解课题“逾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1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4、学习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挽救小钱生命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和两岸医护人员的奔走劳累,体会“逾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5、学习难点:通过抓关键词体会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通过联系台湾当时正处于余震当中,手术条件卑劣来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高尚精神。
7、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师生:有关骨髓移植的知识、对两岸历史问题的了解。
8、教学时间:两课时第1课时:掌控文章主要内容,理解课文。
第2课时:感情朗诵,升华情感,读写结合。
9、教学进程【导入】1、谈“桥”揭题,酝酿情感。
1、齐读课题。
白板出示地图,借助地图理解台湾海峡,圈出台湾和杭州在地图上的位置。
杭州和台湾之间有桥吗?那末课题中的“生命桥”指甚么?【讲授】
2、学习重点词语词,引发情感 1、白板出示词语,引导学生自主提示需要注意的词语:⑴学习“凋零、含苞、绽放”词语,理解3个词语的本意。
(2)点击3个词语,出现3个词语的不同画面,学生进1步形象理解3个词语的意思。
读通句子“这个18岁的年轻人,得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
就像行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惟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 理解这3个词语在课文中指的是甚么。
(3)提示“展转”。
电子白板出示句子,训练学生用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的方法理解词语,从而读通难读的句子。
(4)提示“暂停”,训练学生读准生词,把句子读通顺:“经过1次又1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讲授】3、感知大意,初知情感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训练学生捉住故事产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关键词语概括课文内容。
【讲授】4、读悟交换,抒发情感 1、这个故事最使你感动的是甚么呢? 2、白板出示自学提示:默读3—5自然段,画出描述台湾青年让你感动的句子,画下来,体会感悟,并在旁边写上批注。
3、生默读画语句,师巡查。
4、.交换表现台湾青年高尚品质的语句。
白板相机出示句子进行感悟。
预设1:出示句子:“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1)朗诵句子。
(2)引导学生捉住“静静地”体会台湾青年1心只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①创设情形:台湾青年是在怎样的环境中,怎样的情况下,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呢?②播放录象,了解这场灾害,师配乐解说:这时候的台湾,1天前产生了1场里7.3级的大地震,这是台湾历史上近百年来范围最大的地震,1700多人在地震中遇难,3500多人受伤,年轻的妻子永久失去了心爱的丈夫,年老的母亲在家园的废墟中老泪纵横。
这1天,每小时的余震次数达60⑺0次,有些余震乃至不
亚于主震。
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③想象:又1次余震来临时,当时的病房里情形会是怎样的呢?④创境引读: 师:窗户上的玻璃啪啪地掉下来的时候,那位青年也——生:静静的躺在病床前。
师:大地开始颤抖时,那位青年也——生:静静的躺在病床前。
师:房屋开始摇晃时,那位青年也——生:静静的躺在病床前。
5、小结:在这类情况下,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床上,目的只有1个,那就是为了尽早挽救海峡彼岸18岁的年轻人。
通过1个“静静地”1词,将1个尽心尽职,不顾个人安危,急他人所急的青年形象深深的烙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预设2: 1、师过渡,出示第4自然段:在这场灾害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不是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
但是,他知道—生:在海峡的另外一边,有1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2、圈画第2句,问:从这句话中,你又读明白了甚么?
3、根据学生回答,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的标注功能圈画重点词语。
4、创境引读:师:他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是不是平安无事,他不知道,但是,他知道——生:(生接读)在海峡的另外一边,有1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他的最好的朋友是不是还健康的活着,他不知道,但是,他知道——生:(生接读)在海峡的另外一边,有1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5、小结:在海峡的另外一边,1位素不相识的人,竟比家
人还重要,这真是海峡两岸心连心,不是亲人胜亲人呀! 6、引导想象,激荡心灵:说1说“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的生命出现甚么样的希望呢?(生回答) 7、再次回读本句:正是由于如此,即便是在地震的摇晃中,台湾青年也会静静地躺在床上等着捐献骨髓,由于他知道——在海峡的另外一边,有1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预设3:“经过1次又1次的努力……涓涓流出……”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利用电子白板的标注功能圈画出重点词语。
②指点朗诵。
③深入领悟:此时,从台湾青年身躯里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是骨髓,是爱,是同胞之情、爱心、希望、友谊、生命)④再次感情朗诵【讲授】5、回顾课题,点明中心 1、故事读到这里,关于课题的疑问,你解决了吗? 2、师据学生回答,相应板书“爱心【练习】6、拓展训练,升华情感 1、屏幕出示:茫茫的海峡隔不断骨肉亲情,或许,有1天小钱会和这位台湾青年见面了,小钱会怎样感谢他?这位台湾同胞又会说些甚么呢? 2、白板播放《感恩的心》歌曲,学生练写。
3、全班交换。
【总结】7、爱是心灵的呼唤,爱是生命的源泉,两岸骨肉同胞用他们真挚的爱,用他们血浓于水的情挽救了小钱的生命。
101、说板书设计好的板书时文章结构的简缩,能体现作者的思路和课文重点,我的板书就是力求显示这些。
它使学生能够利用板书,总结全文,了解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挽救大陆青年小钱,这座连接大陆与台湾的生命桥,是用骨髓、爱心、血脉亲情连接起来的,凝结成1个爱的世界。
板书: 22、逾越海峡的生命桥
爱心杭州(小钱) 台湾(青年) 血脉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