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栽培技术(一)
摘要阐述了黑木耳栽培技术,包括栽培季节与品种选择、培养料配制、装袋灭菌与接种、发菌管理、出耳管理、采收及采后管理等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黑木耳;栽培季节;培养料配制;接种;出耳管理
黑木耳又称木耳、光木耳,属木耳科木耳属。
因其菌营养丰富,干品中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2和铁,故被誉为“素中之荤”。
黑木耳不仅有强精、补肾、活血、强身壮体功能,也是治疗风湿性腰腿疼痛、手足麻木抽筋、痔疮出血、肺结核、妇女产后虚弱等疾病常用的配方药物,对心脏及冠状动脉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1-4]。
现将黑木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栽培季节与品种选择
黑木耳属中温型的菌类,菌丝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温度为22~28℃;子实体生长温度为15~30℃,以20~25℃最适宜。
黄河流域2月上旬至3月上旬制袋接种。
选择菌丝生活力旺盛、耳牙形成集中、抗逆性强、产耳量高、品质佳的品种,如AU31、AU917、冀优1号、冀杂3号、新科1号等。
2培养料配制
配方:①稻草培养料。
稻草75%、米糠22.5%、石膏1%、过磷酸钙1%、尿素0.5%。
②豆秸秆培养料。
豆秸秆粉88%、麸皮10%、石膏粉1%、过磷酸钙1%。
③麦秸培养料。
麦秸80%、麸皮或米糠18%、过磷酸钙1%、石膏1%。
④棉籽壳培养料。
棉籽壳90%、麸皮或米糠8%、石膏1%、过磷酸钙1%。
用料要干燥、新鲜、无霉变。
稻草切成2~3cm长,用1.5%石灰水浸泡12h,捞起用清水冲洗沥干,pH值为7;豆秸秆、麦秸应碾碎。
培养料配好后含水量在55%~60%,pH值8左右。
3装袋灭菌与接种
选用17cm×33cm×0.05cm的低压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袋。
装袋时要上下培养料松紧一致,装袋完后在袋口套上颈圈,再在颈圈外包1层塑料薄膜和牛皮纸灭菌,或装料后直接用橡皮筋或线绳扎口。
常压灭菌炉灶内温度达到100℃,保持12~14h。
冷却至32℃抢温接种。
在接种箱接种,每箱装料袋70~100袋,接种前用气雾消毒剂2~3小包熏蒸30min后方可接种。
一般从2月至5月上旬,秋季在白露至寒露都可接种。
接种时,视其不同种型,选用不同工具,如枝条种、三角木种可用砍花斧砍口,把锯末和枝条或三角木共同塞入砍口内,用斧背轻轻打紧,以不脱落为原则;锯末种、颗粒种,可用10mm手电钻、打孔机或空心冲子打眼,把菌种塞入孔内,用树皮盖上,轻轻打紧。
点种密度,一般行距6.7cm,株距8~10cm,排成“品”字形或交错成梅花形。
耳棒的两端密度要大,让菌丝很快占领阵地,避免杂菌侵入。
4发菌管理
接种后的料袋以“井“字形或三角形堆放,堆6~8层,堆与堆之间要留出间隙。
重点做好温度和通风管理,发菌期空气湿度应控制在60%~70%。
发菌初期前7d培养室保持28~30℃,使黑木耳菌尽快定植、蔓延、占领培养料。
在整个培养过程要确保耳房空气流通新鲜,每隔15d翻堆1次。
培养室必须要黑暗,防止菌丝过早地形成耳芽。
及时检查杂菌,防止污染。
有轻度污染时可用75%酒精溶液6份、甲醛原液4份混合均匀注射到污染部位,污染严重的菌袋要远离培养室烧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