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袋料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

袋料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

袋料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
近年来,驻马店市林业迅速发展,生态林、经济林不断扩大,由于林地多数透光率在30%左右,形成了凉爽、湿润、氧气充足的林地自然小气候,非常适宜食用菌的种植。

为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泌阳县和驿城区在速生杨树林下进行袋料黑木耳栽培试验,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栽培季节
黑木耳是一种中温型菌类,出耳时温度一般控制在15~25℃,根据菌种养菌所必需的时间来确定生产时间。

春季生产:气温稳定在10℃以上,驻马店市一般在2月底抢温接种。

秋季生产:气温降到28℃以下,驻马店市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接种。

二、培养料配方
配方:杂木屑67.5%,麸皮10%,糠20%,石膏1%,红糖1%,专用料1.5%,含水量1:1.1,pH值为6~6.5。

每1 000棒约需木屑573kg,麸皮85kg,糠170kg,红糖8kg,专用料12.5kg。

木屑应选新鲜、无霉变的杂木屑,含芳香类木屑不可选用。

先将辅料配好拌匀,再与木屑混合,干料拌匀后加水,湿料含水量60%~65%,以手捏成团,落地能散,指缝见水最为适宜。

黑木耳生产由于制袋后微生物活动旺盛,在灭菌前就可发生酸败和霉变,导致料袋成品率下降,是黑木耳生产亏损的主要原因,在配料时应加入一定的抑菌剂。

据试验2‰的菌灭绝就能使成活率在95%以上。

三、拌种、装袋与灭菌
拌料要均匀,一般每棒质量在 1.65kg,过湿导致发菌困难。

装袋用15cm×55cm×0.005cm的低压聚乙烯袋。

装袋要实,在装袋不变形的前提下越实越好;时间不宜过长,以防基质酸化,装袋后常压灭菌炉灶内料温度达100℃保持10~12h,冷却至30℃以下接种。

四、接种
袋料黑木耳的菌种有固体、液体和扦制3种形式。

以扦制种为例,袋温冷却至30℃以下,将菌袋及经消毒处理的扦制菌种装入接种箱后,按甲醛:高锰酸钾=2:1混合熏蒸30min,在无菌状态下将1根木扦插入袋底,另1根木扦交结第1根木扦一端,使第2根木扦的另一端与棉塞接近,菌扦接入袋内后,立刻将棉塞塞紧无棉盖体盖紧,再进入培养室培养。

五、发菌
培养室要求室内干净、保温、通风良好。

培养架层距28cm,培养室及培养架先用浓度10%的来苏尔或克霉净300倍液作空气消毒,再用高锰酸钾5g/m2和甲醛10mL熏蒸24h,对室内杀菌,控制空气湿度在70%以下。

放袋培养时,袋间必须有空隙,菌袋放进培养室后,在恒定的温度和空气湿度较小的环境中,加强通风,经25~30d,菌丝即可长满菌袋。

六、划口催耳
催耳场地应选择在有水源、有电源的平地或田间,一般情况下,1万袋需占地330m2。

平整后用双层或单层遮阳网搭建成距地2m高的棚架。

不同的品种,菌丝长满袋后的划口时间亦不同,早熟品种菌丝长
满袋5~7d划口,中熟品种菌丝长满袋20d划口,晚熟品种菌丝长满袋30~40d划口。

划口方法:用刀片在菌袋周身划成“V”字口,长度2.5~3cm,深度为0.5cm,划口数量为10~12个。

将划好口的菌袋摆放于遮阳网下,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

一般情况下4~5d可开始出耳,经7~10d划口处可全部出耳(棚内温度若低于18℃,耳基形成时间得适当延长)。

当划口耳基全部形成后,加强通风,喷雾增湿,促成耳基展片。

七、出耳管理
木耳出齐后,转入生长管理,主要是控制好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线。

(一)温度
温度控制在28℃左右,日温差小于8℃时,原基才能正常分化,子实体正常分蘖。

高温时,应加厚菇棚遮盖物,在空间及薄膜上喷冷水,降低耳棚温度;低温时,拉稀遮盖物,让阳光热量进入耳棚,提高耳棚温度。

(二)湿度
指水分和空气相对湿度。

水分指喷水和菌袋的含水量。

在水分、湿度条件良好的情况下,耳片不收边,用手拧时,富有弹性,正反两面能分开,有胶质,但没有积水。

每天在通风换气后喷水两次,即通风两次、喷水两次。

喷水后马上盖膜,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即薄膜上有小水珠,但不下滴。

在木耳小时,湿度可以低一些,在生长旺盛期,特别是后期,湿度要大一些。

温度低时,少喷水,高温期加强喷水次数,阴天少喷,晴天多喷,雨天不喷。

(三)空气
木耳同人体一样不断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会抑制木耳原基分化和子实体生长,引起萎缩或腐烂。

在管理中通过掀开薄膜通风换气,增加新鲜空气,排出二氧化碳。

在生长期每天早晚各通风1次,早上1~2h,晚上30min。

在高温季节和生长旺盛季节,可适当增加通风次数,延长通风时间,促进子实体正常生长。

(四)光线
光线太暗,木耳原基难以分化、耳型小,颜色淡,影响产量和质量。

木耳正常生长菇棚保持“三分阴七分阳”。

一定的直射光,便于促进原基分化,加强耳片分蘖,耳面颜色转黑,品质好。

八、育耳
耳片展至1cm大小时(正常情况下10~15d),可移出棚外进行吊袋或就地育耳。

九、采收
采收前1天要停止喷水,采耳时不要将耳根留在棒内,同时不要带培养料太多。

出耳后菌袋停止喷水,养菌7~10d后转入下潮管理。

晾晒时耳片朝上,耳根朝下,未干时不要随便翻动。

若遇阴雨天,用易于搬动的物体晾晒,避免未干时造成拳耳。

在淋雨季节采摘的木耳,可利用烘干机烘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