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第一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概念与原则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内部审计小组和人员根据审计质量标准,使各项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按预定目标和规定程序运作,以便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以及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工作原则是预防原则、独立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
第二条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与方法
(1)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①严格控制内部审计人员的聘用和选拔,把好人员入口关。
从事内部审计
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会计、审计及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基础和技能,要有较硬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较强的工作责任心。
②加强对内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和专业培训。
局(中心)要定期组织
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确保内
审人员能随时掌握,不断补充更新审计业务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不断
增强审计技能,提高审计职业道德意识,确保在审计中真正做到独立、
客观、公正。
(2)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和评价体系
①建立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
建立有效的内部运
行机制和质量控制制度,不断完善包括内部审计操作规程、岗位职责和
各种具体审计项目实施办法等多个内容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并保
证各项规章制度有效实施。
②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的考评指标体系。
该体系包括定量、定性两方面
指标。
定量指标主要包括审计计划完成率、单位违法违纪问题重复发生率和审计处理落实率等。
定性指标一般包括审计人员的素质能否胜任审计监控工作,审计小组内部管理与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审计人员是否及时、正确处理已查证的各种问题等。
考评审计工作质量时,相关人员应将各类各项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一个整体予以运用,以得出正确结论。
(3)加强对审计项目的全程质量控制
①加强审计准备的质量控制
♦配备与审计项目相适宜的审计小组成员。
应该根据审计项目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审计人员的客观性等因素指派具有必备知识和技能的内部审计人员;
♦把好审前调查关,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
通过查阅前期审计档案,了解以前存在的问题、风险领域等相关信息,明确潜在的关键控制点、控制缺陷或控制过度的情况,初步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
♦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
要分类编制,重点突出,内容要周全、详细,组织分工要明确、合理。
②加强审计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
♦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和测试,若发现内部控制的重大薄弱环节,应扩大测试范围;
♦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
在审计工作底稿上要反映出审计人员的工作轨
迹和专业判断的过程,并履行签字复核手续,并由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签字确认;
♦牢固树立审计风险意识,改进审计方法,规范审计程序。
在审计中,内部审计人员应以风险的分析与控制为出发点,以保证审计质量为前提,统筹运用各种测试方法,综合各种审计证据,以控制审计风险;
♦严格执行复核程序。
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二级或三级复核制度,通过加强审计复核工作,以减少或消除人为审计误差,及时发现和解决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审计目标的实现。
各级都应具体明确复核内容和承担责任,层层把关,级级负责,确保每一项审计工作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建立审计报告的签发制度。
审计报告由项目组长起草,审计小组负责人审核。
审计报告签发前,征求单位意见,加强双方的沟通。
征求意见后,项目组长应对审计报告再行修改,经单位负责人签发后送达正式审计报告、并抄送有关部门和人员。
③审计终结后的质量控制
♦及时总结审计工作。
每一个审计项目结束,内部审计人员应对审计工作的经验和不足进行总结,以指导以后审计工作;
♦加强后续审计。
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项目结束后,还应定期对审计结果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促检查,以确保审计结果能真正落实到位和内审工作成效的真正发挥;
♦加强审计档案管理。
审计工作结束后,项目组应及时将项目的审计资料整理归档,并妥善保存。
(4)建立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及奖惩制度
建立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审计人员应明确应该承担的质量控制责任,质量控制的结果应与业绩考核挂钩,对内部审计质量低下的项目组及其有关人员应进行适当处理,以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