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对企业税负的影响及建议2012年,营改增的试点工作开始在我国推行。
社会上各界就营改增效果以及对企业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
本文针对营改增给企业带来的基本影响着手,重点分析营改增对企业的财务数据以及税收负担的改变,并针对在营改增中企业所遇到的问题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管理意见。
标签:营改增财务数据税收负担管理建议1994年税改以来,营业税和增值税是我国现行税收体制中流转税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在我国税收收入中也占了相当大的份额。
营改增是结构性减税政策之一,作用巨大,这一举措为减税制度创新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营改增对企业的基本影响从税负变化来看,营改增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如下:对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以及小规模的纳税人影响不大;营改增后转变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企业税负有增有减但整体减少;营改增后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企业税负明显减少。
随着市场上越来越大的竞争力,影响因素转变为是否能够开具有关的增值税发票以及抵扣增值税的进项税额范围和时间。
1.原增值税纳税人1.1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营改增前,如果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是企业,仍沿用以前的计税方式。
只要不与营改增的企业有业务上的来往,就不会受到任何的影响。
如果企业合作方有营改增企业,就能够得到更多的增值税的专用发票,从而增加了能抵扣的进项税额,降低税收负担,减少成本费用。
1.2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税改前后,其税基、税率都不发生改变,然而,当这类企业与营改增企业存在业务往来或竞争关系时,可能会因为无法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而竞争力降低。
2.营改增企业2.1营改增后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对于这类纳税人,税改前,企业以营业收入为税基,按营业税税率缴纳营业税。
税改后按其增值额的11%(交通运输业)或6%(现代服务业)缴纳增值税。
企业实际的税收负担是增加还是减少取决于产品或劳务的增值率【为了便于比较分析,我们引入增值率这个概念,增值率=(不含税销售额-外购项目价款)/不含税销售额,则外购项目价款=不含税销售额*(1-增值率)。
我们假定税改之前营业税率为3%,增值税率为17%,那么在税改前,企业应纳税额=不含税销售额*(1+3%)*3%,改革之后的应纳税额=不含税销售额*17%-外购项目价款*17%。
这样一来,税改之后,企业应纳增值税额=不含税销售额*增值率*17%。
如果改革前后税负相等,经过计算,增值率=18.18%。
这就是说,当增值率等于18.18%时,改革前后企业税负相等,当增值率大于18.18%时,改革后税负增大;当增值率小于18.18%时,改革后企业税负减轻。
进一步扩展这一分析,如果改革之前营业税率为5 %,增值税率为17%,那么营改增前后税负平衡点的增值率为30.88%,当营业税率为3 %和5%,增值税率为13%时,改革前后税负平衡点的增值率分别为23.77%和40.88%。
如果改革前增值税税率采用3%的征收率,则无论营业税税率为多少,改革之后企业税负将降低。
2.2营改增后认定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这类纳税人在税改前负担营业税,按营业额的3%-20%交营业税,其中进行税改的交通运输业按营业额的3%交营业税,服务业5%,税改后以营业额为税基按3%缴纳增值税,对于这类企业而言,税基变小,税率保持不变或降低,因而企业的税收负担必然降低。
二、营改增后认定为一般纳税人的企业财务数据的变化1.营改增对营业收入的影响税改前,以全部营业收入为营业税税基,税改后,由于增值税为价外税,税基为不含增值税的收入。
现以交通运输企业为例:假设营业收入或劳务收入不变,设为1000万元,税改前营业税税率为3%,税改后增值税税率为11%,其税改后企业的收入减为1000/(1+11%)=900.90万元。
可以看出,营改增之后,企业该项业务应确认收入比税改之前有所减少。
2.营改增对营业成本、费用的影响营业税制下的成本是价税合计,改征增值税后需要进行价税分离,一部分进成本、费用,另一部分为进项税额。
仍以交通运输企业为例,全年汽油支出200万元(含税),税改前列入成本为200万元,税改后成本列支为200/(1+17%)=170.94万元。
营改增还带来购进固定资产计税基础的变化,在税改前交通运输企业购进固定资产由于不能抵扣进项税额,其计税基础是价税合计金额。
税改后交通运输企业购进的固定资产能够抵扣进项税额,因此其外购的固定资产计税基础为不含税金额。
假设该运输企业6月购买运输车辆300万元(含税,按5年折旧,为计算方便,净残值忽略不计),则营业税制下,当年计提折旧为300*6/(5*12)=30万元;增值税制下,该企业当年计提折旧为300*6/(1.17*5*12)=25.64万元。
可以看出,同价货车,营改增前后计税基础是不同的,从而折旧金额也小于税改之前。
3.营改增对流转税及其他税项的影响在营改增实施之前,营业税可以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全额扣除,而在税改之后,由于增值税是价外税,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增值税不得在收入总额中扣除,导致应纳税所得额增加。
这是税改对企业所得税最明显最直接的影响。
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是以增值税、营业税为税基计征的,税基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那么附加税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对企业的企业所得税产生了间接影响。
4.营改增对所得税的影响现仍引用上面的例子,综合分析税改前后所得税的变化:某交通运输企业全年取得营业收入1000万元(含税),当年6月购置10辆运输货车300万元,全年油料支出200万元,相关费用开支150万元(包括業务接待费10万元)。
税改前:该企业缴纳营业税为1000*3%=30(万元),缴纳附加税费:30*10%=3(万元);货车下半年计提折旧:300*6/5*12=30(万元);会计利润:1000-200-150-30-3-30=587(万元);税前扣除的接待费:1000*0.5%小于10*60%,纳税调增5万元;应纳税所得额:587+5=592万元;应纳所得税:592*25%=148(万元);企业净利润:587-148=439(万元)。
税改后:该企业缴纳增值税为1000*11%/(1+11%)-(200+300)*17%/(1+17)=26.45(万元);缴纳附加税费:26.45*10%=2.65(万元);货车下半年计提折旧:300*6/(1.17*5*12)=25.64万元;会计利润:1000/(1+11%)-200/(1+17%)-2.64-25.64-150=551.68(万元);税前扣除的接待费:1000*0.5%/(1+11%)小于10*60%,纳税调增10-4.5=5.5万元;应纳税所得额:551.68+5.5=557.18(万元);应纳所得税:557.18*25%=139.30元;净利润:551.68-139.30=412.38(万元)。
可以看到,营改增后所交增值税、所得税较税改前所交营业税、所得税少,这中间还未考虑购进固定资产等资产所能抵扣的进项税,因此,成本结构将影响税收负担。
三、营改增后一般纳税人企业税收负担的变化1.成本结构影响税收负担税改前,营改增企业以销售(营业)收入为税基缴纳营业税,税改后,以销售收入计算销项税额,应纳税额为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后的余额。
因而营改增后企业实际税负率是否增加与成本中可抵扣的比例密切相关。
假设企业不含税收入为100、不含税成本93,下表以交通运输业为例讨论成本中可抵扣进项税额占不同比重时,企业的营业税和增值税缴纳情况。
营改增前后税负对比分析表从表中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交通运输企业的税负是上升的。
营改增之前,交通运输行业缴纳营业税,税率3%,营改增之后,税率是提高的,增值税税率为11%,税率提高幅度可谓较大,这就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该行业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交通行业的抵扣范围是非常有限,诸如路桥费,运输设备等固定资产在营改增之前就已经购置,不能获取增值税抵扣凭证是无法抵扣的,这就导致交通运输行业在税改后税负不降反升。
目前来看,随着税改的不断推进以及税改范围的进一步成熟,其税负情况将得到缓解。
一些服务型、制造型以及服务制造型的企业都可作为一般纳税人。
服务型的企业,主要宗旨是以“人力资本”为主,因此人工成本是构成成本的主要部分,但是人工成本不能进行进项税额抵扣。
随着税率的上升且可抵扣的范围小,致使企业对这部分的税收负担加大。
制造型企业与混合型的制造服务型企业,成本能够进项税抵扣的范围较广,这些企业通过营改增可以获得更多利润。
2.固定资产的购置计划影响税收负担国家颁布的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购置的成本不能计为当期的损益,通常是根据规定进行分期计提折旧,把这些折旧费用计为成本费用。
但是,在目前实行的增值税模式中,固定资产在购进时要进行一次性的税额抵扣,导致增值税缴纳与企业收入、成本的低相关性。
企业在某一段时期内如果要购进大量的固定资产,就会加大进项税额,使之超过甚销项税额,所以当期就不需要缴纳增值税,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可以继续使用。
可见,企业购进固定资产的计划会对企业的税收负担产生巨大影响。
3.其他税项的变化影响税收负担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是以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为税基征收的。
税改后增值税和营业税总额的变化会对这两项税的大小造成一定的影响。
税改前,营业税及其附加税计入损益类科目“营业税金及附加”,会减少利润,对企业所得税有抵减效应。
税改后,增值税是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核算的,无法抵减所得税,所以这部分的变化对所得税抵减造成了影响。
四、营改增背景下对企业的管理建议1.加强政策学习,降低纳税风险企业要加强营改增政策的学习,减少企业的纳税风险。
首先,企业要加强财务人员的学习,提高业务能力。
对增值税项目需要企业能够熟练掌握和精确把握,从而为企业节省税收支出,降低企业税负。
例如,审计费、咨询费等可按鉴证咨询服务行业的税率6%抵扣,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费、购开发、测试软件等费用按信息技术服务的6%税率抵扣;研发、技术咨询服务、工程勘察勘探服务等费用按研发和技术服务6%税率抵扣等等。
企业在针对发生上述费用时要进行择优选取,充分享受税改政策红利。
另外,企业的一些业务如视同销售等,按照增值税实施的相关规定是不予抵扣的,这将对企业的税收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我们要正确分析对待,防范风险。
2.合理筹划企业经营活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对于企业投资活动、融资活动以及其他经营活动,营改增后,增值税抵扣链条再次被延伸。
购置机器设备发生的部分设备费用所包含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为此企业应密切关注固定资产的形成全过程。
另外,有形动产租赁服务改征适用税率17%的增值税,承租方可在租赁方式或购买方式更新设备均享受相同税负并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为降低租賃成本,可以租赁方式取得固定资产。
在经营管理方面,企业宜尽可能地采取“服务外包”方式,在享受专业服务同时,还可因抵扣链条延长而享受税收上的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