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

关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讨论稿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我县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 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路径,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决定在总结近年来“三标”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以下进一步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深入实施国家和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主线,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 以县域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 以构建和实施课堂教学模式为载体,以“质量在课堂,素质在课堂, 特色在课堂, 名校在课堂”的理念为指导, 推动我县基础教育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任务目标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平等交流、多维互动、具有生命发展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让教师幸福工作, 让学生快乐成长;力争用 2到 3年的时间实现“校校有模式,人人有方法”。

1、要使所有教师的教学行为尽快得到转变。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发展速度决定着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决定着素质教育的落实和课堂教学的高效,要把“以学定教、以学施教、以学评教”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主要原则,通过“学习、实践、反思、交流、合作”等策略,进一步提高教师对课标和教材的把握能力, 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实施、评价能力和研究水平, 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参与者、组织者、评价者。

2、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平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让学生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使学生素质全面提升,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培养一支业务精湛、管理有方的教师和校长队伍。

学校的课改工作能否成功并搞得有声有色, 校长是关键, 教师是根本。

校长必须意识超前, 身先士卒, 带头改革, 成为课改的领军人物。

教师要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相信改革,勇于改革,成为课改的主力军。

要通过课改发现和培养一批新秀、名师和先进典型。

4、建立一套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以有效教学为目标, 以高效课堂为价值追求, 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为着眼点, 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 积极探索构建以“先学后教” 和“自主、合作、展示、练习”为主要特征的校本化、个性化、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5、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在挖掘和发挥传统的各种技术手段积极作用的基础上,认真把握教育现代化的契机, 把现代教学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 努力挖掘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价值, 积极促进各种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 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四、工作措施1、强化培训,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各乡镇(街道和各学校要以“走出去,请进来”为主要培训模式,以课堂教学改革理论、案例为重点,组织校长、副校长、主任、教师参加培训。

通过组织学习与培训,开展反思与讨论,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把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 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 通过教育观念的转变真正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使其领悟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及基本操作要领。

2、抓住关键,全面优化课堂教学常规环节。

一要优化备课环节。

抓好“个人初备—集体商讨—个人再备”三级备课制度的落实,提倡以“导学案”为标志的新型备课方式,教案设计充分体现“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两大部分,合理设计“学情分析”、“教学补记”和“教学反思”等内容。

二要优化上课环节。

加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课堂讨论、反馈落实的研究指导。

注重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坚持实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以学论教”。

科学定位教学起点,注重课堂生成,确保常态课优质高效。

加强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把有效、高效作为课堂教学评价最基本、最重要的要素。

三要优化作业环节。

完善作业布置调控机制,做到提高教学效益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机统一。

力求做到“三布置三不布置”,即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发现规律和方法的作业,布置拓展视野、提升能力、引导探究的作业;不布置简单重复性作业, 不布置惩罚性作业, 不布置占用学生时间超过合理限度的作业。

教师要及时批改学生作业,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错必纠,有练必评,要分别建立师生错题档案。

四要优化辅导环节。

认真研究新形势下辅导形式、内容和方法,高度关注学生自主自习的学习效率, 强化学生个别辅导, 建立学生跟踪培养档案,提高辅导针对性和高效性。

五要优化检测环节。

对课堂跟踪、单元过关等检测,各学校要从试题质量上严格把关, 把重点落在掌握学情、把握教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四个环节上,要充分发挥检测的诊断反馈矫正作用,及时反思教学行为。

3、实践创新,构建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教学模式的建构是教学工作和教学行为理性化、概念化的重要途径,是经验型教师向更高层面发展的重要中介。

各学校要在认真总结本地有效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广泛借鉴、吸收外地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模式、新方法, 立足校情、教情、学情, 统筹谋划, 着力构建符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

且使这一模式既具有普遍性、原则性的特点,又能兼顾不同学段、学科和不同课型的需要。

学校建构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具有统领性的母体模式, 各学科要在此基础上, 创造性地衍生本学科的教学模式, 使模式的推进更具有执行力,更具有操作性。

为此,一要引领学科教师科学理解本校教学模式的真正内涵, 把握其推进课改的精神实质, 明确相应的操作要领。

二要将其与学科结合,将课改的理念内化、细化为学科教学的操作程序与要领。

三要明确扎扎实实做好过程实施就是推进模式的最佳捷径,切实优化学科模式的实施环节。

在教学模式的推进上要执行“申报、验收、展示”的程序,具体为:教师个人申报—学科组验收—学校入模展示。

四是已经通过验收展示的教师, 要进一步追求个性化教学, 使自身的教学和研究向纵深发展。

4、思想引领,落实课改“一把手”工程。

各学校校长是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责任人。

第一,要出思想,拿规划, 出台本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

第二, 要认真种好“试验田” 。

校长及其班子成员应结合到一个学科, 一个教研组, 一个年级,教己所学,教己所长,蹲下身子,靠前指挥,率先在所教班级实施教学改革,带着课题研究的意识,走进课堂,努力摸索出切实可行、特色新颖的课改路子,教出风格来,教出成果来。

第三,要加强对教师实践的行动指导。

学校领导要主持或参与能够体现本校课堂教学改革主题的课题研究工作, 领导班子所有成员应积极参与课改实践,并坚持开设讲座、示范观摩课,带头研究课堂教学规律, 科学谋划课堂教学改革, 积极进行实践探索,适时进行理论提炼推广,促进教师队伍的成长。

第四,要加强物质保障。

各校应根据实际,及时配备、更新教学设施,安排专项资金, 支持教师业务学习和专业成长。

制订学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奖惩措施, 对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涌现出的先进教研组、备课组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5、加强研究,增强课堂教学改革实效。

全县层面上,县教研室要组织教研员深入学校, 深入课堂, 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指导和监测。

合理设定活动的系列主题,通过课堂观摩、教材培训、集体备课、教学研讨、专题讲座、经验交流、学科沙龙等形式, 深化“同课异构”、“一课多评”等课堂教学研讨,达到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和听评课实效,切实提升常态教研的活动水准。

学校层面上, 一要抓实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与考核。

依托校本培训对全体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基本能力的专门训练, 并在三年内分批次完成过关考核, 建立一支教学基本功扎实、学科素养高、专业发展潜力大的教师队伍,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人才支撑。

二要引导、促进教师实施网络研修。

进一步发挥各级教育教研网络平台的作用,引导教师开通教育博客、建立教育讨论群,加强学科教学与网络教研的整合,探讨网上备课、评课、研讨等方式方法, 建设区域性教育教学资源库, 达到共学、共研、共享、共进的目的。

教师层面上, 要切实开展行动研究。

要深化对“问题即课题” 、“行动即研究”、“改进即成果”的理解,注重从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中选择课题,开展行动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效益。

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课题研究, 引导教师不断反思课改实践, 积极撰写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案例、教育叙事等多种形式的教研论文, 深入探讨有效教学的规律, 为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不竭动力。

6、典型引路,提高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水平。

要发挥典型校长的导向作用,指导学校校长先行一步,带头学习、调研,转变观念,摸清教情、学情,并积极创造条件,增进校长间交流、研讨。

要发挥典型学校的辐射作用, 充分认识典型学校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示范带动作用,及时宣传和推广典型学校的经验和做法, 为其它学校树立学习的样板。

要发挥典型教师的带动作用, 各学校要选定一批理念先进、改革意识强的教师作为改革骨干, 积极改革,率先示范,从而引发教师的改革激情,使全体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广大教师要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不甘落后,积极参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7、活动助推,营造教学改革的良好氛围。

各乡镇(街道和各学校要围绕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积极组织教育教学论文、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大赛等活动,形成“比、学、赶、帮、超” 的工作氛围,使优秀教学成果能及时交流、推广、应用。

县教研室要每年定期开展优秀课例征集评选活动或课堂展示观摩活动, 以此展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经验, 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培树一批先进典型。

8、加强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各中小学和广大教师要采取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别指导法、集中训练法、竞赛激励法等等,深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要通过各种渠道向家长、学生宣传阐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营造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舆论氛围。

要建立健全学生学习常规, 抓好学生预习、课堂学习、书面作业等学生学习常规的管理和指导。

要建立学生学习管理档案, 及时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总结, 落实错题深度研究、整理和消化、反思自己的学习失误并及时改进。

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问题,从多种形式、多种层次寻求知识答案,切实提高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质疑解疑能力。

要关注后进生学习,尊重后进生,了解后进生,通过成立互帮互学小组、引导参加兴趣小组、密切和家长联系等方式,消除后进生畏学的心理障碍, 矫正后进生不良学习习惯, 提高后进生学习能力, 真正实现转化后进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