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作答步骤和方法
一、先看作文题目
作文题目一般反映了整个材料的主旨和命题人的意图。
有利于我们能够整体的把握材料。
如2011年黄河精神题目,大家如果读了作文题目,然后带着作文题目的思路去看材料的话就会理解的更加深刻一些。
读每一段材料的时候要想着黄河精神这个主题,才能真正的理解这个材料。
又如2010年国考题目是海洋的健康,就说明这个材料的主旨和命题人的意图是在考察考生对生态文明的理解问题。
二、审题是高分之本
作答要求是申论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作答要求就是审题,审清作答的基本任务、审清作答范围和条件,从而把握作答的中心任务和方向。
审清作答任务:按照顺序认真的阅读每一个题目,找、画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弄明白命题人的意图。
明确题干中包含一问还是几问,一般来说几个问题就分成几段,当然一般不会超过3个问题。
是要求概括内容、问题,阐明概念,评论观点,还是提出对策等,是否有格式要求等。
审题的时候实际上也确立了你答题的基本层次而层次对于答题是最重要的。
审清作答范围:即审清问题和答案涉及的材料范围。
一般来说,申论题干中既有给出明确作答范围的,也有作答范围相对模糊的,这就要求考生分别把握。
审清作答条件:作答要求的常见表述有:准确、简明、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晰、有针对性、有可行性,以及文章写作题目中常见的观点明确、思想深刻、内容充实、语言流畅等。
三、阅读是作答之基。
对给定资料的阅读是申论作答的依据性步骤,是提炼答案的关键之举。
在审清题意之后,考生需要带着问题,从“给定资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两个环节,
一是阅读材料
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对材料主题的把握。
把握好主题可以有效的把握命题人的基本思路,对于写好文章意义重大。
把握主题需从两个途径入
手,一是抓关键词,再个是梳理材料核心内容;其次阅读材料要注意把题目涉及到的问题材料关键信息,要在材料相应的位置标注出来,这样可以更加有目的更加高效的阅读材料。
如果考到对材料中某一句话的理解的题目还需要同时把这句话在材料中画出来。
注意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要注意经常出现的人物。
一般材料都会出现领导人、专家学者和老百姓。
其中最重要的是领导人,这是我们制定政策的基本依据和准绳;专家学者的意见要辩证的去思考;老百姓的观点主要要弄明白他们的利益需求点是什么。
第一个材料和最后一个材料都很重要,要详细阅读。
在某一段材料中,首段和尾段很重要。
在某一段材料中,首句和尾句很重要。
把题目中没有涉及到的材料也扫描一下,确定阅读的重点材料和非重点材料。
确定自己做题目的顺序。
读题的同时要弄明白先做那个题目,后作那个题目。
一般来说先做答案在某一段材料中的题目比较容易,做题要遵循先简单后难的原则。
一般来讲,国考申论考试的字数一般在7000字左右,在“注意事项”中,往往提示考生阅读时间在40分钟,但是考试时间实际非常紧张,因此阅读时间最好控制在30分钟左右。
第一步要浏览材料概貌和作答要求,第二步要细读材料,直接寻找要点,最后,阅读材料时要熟练把握阅读技巧,常用阅读技巧有跳读法、快读法、精读法。
跳读法主要适用对象是含大段数据的材料;快读法的适用对象是案例和故事;精读法的主要对象是观点型材料。
二是提炼要点
在提炼要点的过程中,一要认识提示要点的标志性词汇,提示观点型词汇主要有:针对、对此、当、标示、认为、指出、说、称等,表示重点型词汇主要有:但是、然而、尽管如此、主要是、关键在于等,作出结论型词汇主要有:因此、由此可见、总之等。
二是掌握提炼要点的方法、技巧,对于显性要点的提炼主要利用自己习惯的方法,边读边对关键词进行勾画和标识,对于隐性要点的提炼主要通过概括关键词来完成。
四、加工是核心环节
申论要求中会经常出现“全面、准确、条理清晰”的字眼,在作答题目时,首先会找到很多条答案要点,但是很多条可能是重复的,因此需要把阅读过程中
提炼出的要点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加工,或合并,或升华,从而使答案内容符合作答要求。
加工要点是申论作答的核心环节,直接决定着考生分数的高低。
加工要点一般分为初加工和深加工两个阶段。
要点的初加工主要包括合并要点和升华要点两个步骤。
合并要点的过程就是对意义相同或者相近的要点进行合并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目的是保证答案全面和简练;合并之后需要对各个要点的顺序进行相应的调整,按照重要性、内外因等逻辑顺序排列,给人以主次清晰之感。
升华要点的过程就是对材料中无法直接找到要点的题目,依据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使之形成条理清晰、准确、完整而精致符合作答要求的答案。
要点的深加工是指将初加工整合后的要点进行贯通,形成答案的过程。
深加工要求考生对要点的结构、框架、语言以及字数进行加工。
好的结构不仅能够令答案整体感强,美观大方,更重要的是,在很多题目中结构分也是阅卷老师的评分标准之一。
结构的加工往往存在两种不同的逻辑关系,一是并列关系、二是总分或者总分总关系。
形式上,在组织答案时,不要急于把答案的各个要点全部搬上答题纸,而要在前面加上一两句总结概括性的语言,我们称之为“总括句”,之后再进行详细的逐一阐述。
组织答案内容时要有一定的顺序,如综合分析类试题中通常会有先“阐述成就”,再“说明问题”的结构,按照这样的顺序组织答案内容,便符合了“结构清晰”的要求。
所谓结构完整是要求文章在形式上要有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在内容上要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部分。
而结构清晰则是指文章的逻辑清楚,段落之间的关系明显。
考生在写作申论文章时最多也不可超过7个自然段,开头1段、分析1段、分论点3-4段、结尾1段。
如此作答不仅条理清晰,使考官对考生的考点把握一目了然,也可有效控制文章字数,以免考生触犯申论写作的硬性标准。
框架的加工主要是针对应用文写作来说的,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需要熟练掌握应用文的写作格式和框架,保证在取得要点分的同时不丢框架分;
语言加工要求作答语言要严肃认真,不口语即可。
如遇到对语言风格有特殊要求的题干,则应该按照题目要求的身份定位有针对性作答;字数加工对于形成
完整、准确、符合要求的最终答案,不因字数丢分十分重要,因此需要做到字数不够扩充词句、超过字数浓缩词句。
五、申论考试注意事项
整理出答题信息后,将答题信息落实到卷面上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由于时间所限,阅卷老师停留在每份答卷上的时间极为短暂,除了要做到卷面干净,还要注意以下几点,可令答卷增色不少。
(一)重点突出
如果答卷非常混乱,关键信息都湮没在一些琐碎的此句中,很容易会让阅卷老师忽略掉关键词。
因此,需要让自己的答卷重点突出。
采取分条分段、提取主旨句、关键词前置等方法。
(二)精字减词
简洁是申论的必然要求。
在有限的字数要清晰的表达,这就要求用词必须精炼,也就是用很少的字表达很多的意思,抽象而内涵丰富,有效率的写作是体现政府办事效率的重要方面。
要做到精字减词,在做题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描述具体的事件细节和过程。
2、通常不出现具体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要素。
3、通常情况下不出现具体的数字。
4、通常情况下不举例。
(三)条分缕析
很多题目要求条理清晰,有层次,而一份清晰的答卷总让阅卷者感到舒服。
这就要求考
生的答案一定要有逻辑条理。
在归纳整理答题要点以后,还要以适当的逻辑关系分层分步作
答。
这种“逻辑关系”有并列关系、递进关系、“近期——长期”的时间关系、“总——分”
的包含关系、“发现——分析——解决”的处事步骤,有“紧迫——远虑”的急缓步骤,有“政府——企业——个人”的主体分类等等,要按要点的具体性质进行分类组合。
申论作答策略
1.先看题干再看材料,材料需要整体把握,科学把握阅读时间,保持字迹工整卷面整洁,确保答完。
2.概括需要多写要点,多用序号。
3.对策需要明确问题,结合材料。
4.分析需要理解题干,多用连词。
5.贯彻需要理解题干,巧借题干。
6.论点在题干材料中,高频高档词汇。
7.标题需要准确新颖。
8.分论点首句要写清,开头结尾多用连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