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器视觉(第4章)

机器视觉(第4章)


校正前 校正后
研究生“机器视觉”课程
研究生“机器视觉”课程
研究生“机器视觉”课程
5、三眼视觉 目的:利用三个摄像机减少匹配的二义性
P
l2
P” 2
P2 P2’
O2
P1 O1
l32’ P3’ l31
P” 3 P3 l32 l32” O3
P1与P2对应于空间同一点的条件是P1同时与 P2、P3具有相似的图像特征
[g (i, j )− gm ]2
(i , j∈Ω )
(i , j∈Ω )
5)差平方和法(最小二乘相关)
C(x, y) = ∑ [ f (x + i, y + i) − g(i, j)]2 (i, j∈Ω)
6)差绝对值和法
C(x, y) = ∑ | f (x + i, y + i) − g(i, j) | (i, j∈Ω)
1、系统标定
CCD摄像机的标定(ax、ay、u0、v0、f) 系统参数a、b、θ的标定
a —参考平面物距 b —参考平面像距,也是透镜焦距
θ—光片与成像系统光轴的夹角 Δx
θ
Δz
tanθ = Δx / Δz
研究生“机器视觉”课程 2、图像处理
(1) 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 被测表面特性对图像的影响
(表面颜色、材质、粗糙度、光学性质以及表面面型等)
对于漫反射模型,其物体表面的光强度与观 察方向无关,即左右摄像机观察空间任意一 点P,该点具有相同Hale Waihona Puke 度。研究生“机器视觉”课程
图像1上一点P1(u1, v1)与图像2上一点 P2(u2, v2)是否为对应点?
选择一个以P1点和P2点为中心的邻域Ω,考察这两个邻域内 像素灰度的相似性。
在邻域Ω上的灰度相关值:
v
(3)基于结构光的焊缝检测
激光器
CCD摄像机
研究生“机器视觉”课程
工件
研究生“机器视觉”课程 (4)基于条纹模式投影的物体三维形状恢复
研究生“机器视觉”课程 三维恢复结果
研究生“机器视觉”课程
§4.3 由明暗恢复形状(Shape From Shading)
使用图像明暗(灰度)变化来求取物体的形状信 息,这一过程通过计算图像中每一点(x’,y’)对 应的场景表面方位来实现。
( i , j∈Ω )
∑ ∑ f 2 ( x+i, y+i)
g2 (i, j)
(i , j∈Ω )
(i , j∈Ω )
研究生“机器视觉”课程
4)标准化协方差相关法
C(x, y) =
∑ [ f ( x+i, y+i)− fm ][ g (i, j )− gm ]
(i , j∈Ω )
∑ ∑ [ f ( x+i, y+i)− fm ]2
• 定义两个投影变换矩阵 H1、H2。通过它们对原有 的两幅图进行校正,并保 持光心的位置,但使图像 平面与基线平行。此外希 望右图上的点m1=(u1,v1)T的 外极线是v1=v2的水平线。
研究生“机器视觉”课程
校正后图像的特性 • 所有的外极线相互平行 • 所有的外极线与图像水平方向平行 • 对应的外极线在同一水平线上 • 因投影校正造成的在水平方向上的视差尽量小 • 此时的基础矩阵可写成
(2)对于一组给定的摄像机参数,提高场景点距离计算精度的 有效途径是增加基线距离B,即增加场景点对应的视差。
(3)增加基线距离带来的问题: (a)随着基线距离的增加,共同的可视范围减小。 (b)场景点对应的视差值增大,则搜索对应点的范围 增大,出现多义性的机会增大。 (c)由于透射投影引起的变形导致两幅图像不完全相 同,这给确定对应点带来困难。
∑ C
=
1 M
(I1(u1 − i, v1 − j) − I1)(I2 (u2 − i, v2 − j) − I2 )
(i, j )∈Ω
M为邻域内像素点的个数, I1与 I2 为在p1邻域或p2邻域内的灰度平均值。
相关值越大,说明p1与p2越相似。
研究生“机器视觉”课程
相关法的几种数学形式
1)直接相关法
nm
∑ ∑ σ
2
=
1 mn
( f (i, j) − μ)2
j=1 i=1
相似评价函数:
mn
∑ ∑ εk =
f 0 (i, j) − f k (i, j)
j =1 i=1
(3)唯一性约束 (4)连续性约束
研究生“机器视觉”课程
3、匹配方法
(1)相关法
相关法假设I1图上的p1点及其邻域上各点的灰 度与I2图上的p2点及其邻域上各点的灰度有相 似性。
在一个图像平面上,所有的外极线都交于外极点。
研究生“机器视觉”课程
立体视觉中,相机布置的特殊情况(简化模型):
光轴 外极线
场景点 外极平面
1、两台摄像机参数完全相同; 2、两个图像平面位于一个平面上; 3、两台相机的坐标轴相互平行,
且x轴重合,摄像机之间在X方 向的间距为基线距离B。
问题:
此时外极点在何处?
改进的加权面积积分算法
a) 激光光条位置的粗略搜索
0 滑动窗口
光条起点
研究生“机器视觉”课程
i =512 滑动窗口
光条终点
激光光条区域
j = 512
b)光条区域上的滤波 (一维均值滤波和中值滤波)
以上两种算法效果的比较
研究生“机器视觉”课程
(b) 面积积分能量中心检测算法结果
(a) 存在大片虚反射光区实测图像
研究生“机器视觉”课程
“立体视觉”测距步骤
Step 1、确定摄像机的相对几何位置和有关参数,即摄 像机的标定(Calibration)。
Step 2、寻找在两幅图像中都便于区分的特征,或用于匹 配的基元。
Step 3、把左、右两幅图像中的有关特征进行匹配,即 解决特征匹配的方法问题。
Step 4、根据视差计算成像物体相对摄像机的距离。
研究生“机器视觉”课程
第四章 深度图(Depth Map)
深度图表示场景中各点相对于摄像机的距离。
获得场景深度图的技术 被动测距传感 如:立体视觉、Shape from X (Shading、Texture、Motion…) 主动测距传感
如:结构光测距、雷达测距等
研究生“机器视觉”课程
§4.1 立体视觉
(2)特征点匹配
l1
p1
研究生“机器视觉”课程
p2
p2’
p2”
l2
q1 左图像
q2 右图像
用边缘点和交点寻找对应
p2 p1
O1
P1’ P2’
O2
图像上外轮廓线上的点不对应空间同一点
研究生“机器视觉”课程
(3)极线的整体匹配
Q P
由左图上的P寻找其在右图上的对应
点P’,P和P’分别位于两条极线l1和l2 上,l1上所有点的对应点都在l2。反 之亦然。
l1 p q I1
q’
P’
l2
I2
(a)视差梯度Gd应小于等于2
G = 2 ( p'− p)−(q'−q)
d
( p'− p)+(q'−q)
(b)对应点在极线上的序 一般情况下,序一致。 也有序颠倒的情况。
研究生“机器视觉”课程
4、投影校正( Rectification )
外极线基础等式 mT Fm' = 0
(c) 改进的加权面积积分算法结果
研究生“机器视觉”课程
三、结构光测量实例 (1)在数控机床上利用线结构光测量石膏模型的结果
研究生“机器视觉”课程 (2)传送带上物体形状的恢复
放在传送带上的运动物体经过一个光束平面,在光带图像 中产生变形,然后计算光束平面上物体的轮廓。以规则间 隔重复上述过程即可恢复物体的形状。
= x
xl'
zf
= x − B
xr'
z
f
z = B⋅ f xl' − xr'
x = B⋅xl' xl' − xr'
同理:
y = B⋅yl' xl' − xr'
x
视差与距离的关系
研究生“机器视觉”课程
Z
P (x,y,z)
z = B⋅ f xl' − xr'
x’l
x’r
Pl
Pr f
Cl
B Cr
x
(1)各种场景点的距离可以通过计算视差来实现。
研究生“机器视觉”课程
2)基元应具有的特性 稳定性、敏感性
3)常选基元 (1)在所有图像点上抽取的量测。 如:灰度、卷积图像符号等 (2)图像特征。如:边缘
研究生“机器视觉”课程
2、匹配过程中应遵循的约束条件
(1)外极线约束 根据透视投影成像几何原理,一幅图像上的特征 点一定位于另一幅图像上对应的外极线上。
虚反射光区
真实光条
存在虚反射光的光条图像
数字图像采集系统噪声
研究生“机器视觉”课程 (2) 图像处理(光条中心检测)方法例
面积积分的能量中心检测算法
j
像 素 行
漫反射光条
0
像素列
i
512
512
∑ ∑ c j = ( p ji × c ji ) / p ji
i =1
i =1
cj为第j行激光光条的中心; pji为第j行第i个像素的灰度值; cji为第j行第i个像素的坐标值(pixel)
一、什么是立体视觉?
立体视觉(Stereo Vision)——从两个不同的位置观察 同一物体,用三角测量原理计算摄像机到该物体的距离的 方法。通常又称为“双目立体视觉(binocular Visio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