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题1答案及解析(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理论体系,至今历史有(C )A.150年B.160年C.170年D.180年知识点章节:绪论-1P37难度:易解析:选C。
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理论体系,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1848年),至今有170年的历史。
2.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D)。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政治经济学D.科学社会主义知识点章节:绪论-2P47难度:难解析:选D。
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而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而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既表现为它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又表现为它具有( C )A.完整的理论体系B.严密的逻辑结构C.鲜明的政治立场D.崇高的社会理想知识点章节:绪论-2P48难度:易解析:选C。
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4.世界观是(A)。
A.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B.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C.人们对物质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D.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知识点章节:1-1P60难度:易解析:选A。
本题考查的是世界观的概念。
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5.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如何回答( A )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D.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知识点章节:1-1P61难度:中等偏易解析:选A。
本题考查的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6.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观点是(C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知识点章节:1-1P62难度:中等偏易解析:选C。
本题考查的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区别。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思想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
如“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我国宋代哲学家提出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明代哲学家提出的“心外无物”“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等,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7. 时间的特点是(A )A.一维性B.二维性C.三维性D.多维性知识点章节:1-1P65难度:中等偏易解析:选A。
本题考查的是时间的特点。
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时间总是朝着一个方向向前发展。
即具有不可逆性。
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讲的就是不可逆。
8.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B)。
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B.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C.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D.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知识点章节:1-2P71难度:易解析:选B。
本题考查的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矛盾。
9.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基本的观点是( A )A.实践的观点B.实事求是的观点C.与时俱进的观点D.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知识点章节:2-1P98难度:中等偏难解析:选A。
本题考查的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观引入到认识论中来,克服了以往唯物论在认识论上的局限性,认为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从而引起认识论的革命。
10.认识的本质是( D )A.主体对客体的被动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全面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简单复制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知识点章节:2-1P104难度:中等偏易解析:选D。
本题考查的是认识的本质。
人的认识就是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和发展的。
认识的真正本质是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认识本质的科学揭示。
11.下列各项中,强调认识来源于实践的是(D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B.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C.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D.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知识点章节:2-1P98难度:难解析:选D。
本题考查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
实践是沟通主体和客体的桥梁,认识作为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而唯一能使主客体相互接触的就是实践。
人的认识能力和作为认识结果的知识,都只能来源于实践。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表达是(B)。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创新、包容、开放、进取知识点章节:2-3P117难度:中等偏易解析:选B。
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从国家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概括,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从社会层面的概括,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个人行为层面的概括,是公民的根本道德准则。
13. 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联系的是(A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感性认识可以自动上升到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D.理性认识可以自动回归到感性认识知识点章节:2-2P107难度:易解析:选A。
本题考查的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只有透过现象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才能形成理性认识。
离开感性认识就没有理性认识。
坚持了这一点,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了唯物论。
14. 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是(C)。
A.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C.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知识点章节:3-1P128难度:易解析:选C。
本题考查的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这个关系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也是两者的根本对立。
15.除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另一对社会基本矛盾是(C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B.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的矛盾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的矛盾知识点章节:3-2P139难度:易解析:选C。
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问题。
社会基本矛盾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6. 唯物史观认为,地理环境是(A )A.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B.经济社会形态的划分依据C.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力量D.技术社会形态的划分依据知识点章节:3-1P124难度:易解析:选A。
本题考查的是地理环境是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人类生存依赖着地理环境。
这种依赖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场所。
第二,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建设的资源。
17. 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A.人的本质是发展变化的B.人的本质是现实具体的C.人的本质是后天形成的D.人的本质是人人相同的知识点章节:3-3P149难度:中等偏易解析:选D。
本题考查的是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解。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会发生变化,人的本质也会发生变化。
18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D)。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C.具体劳功和抽象劳动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知识点章节:4-1P165难度:中等偏难解析:选D。
本题考查的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9. 价值规律作用的表观形式是(A)。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C.价值围绕商品价格波动D.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知识点章节:4-1P166难度:易解析:选A。
本题考查的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观形式。
价值规律作用的表观形式: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按供需变化上下波动。
20.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实物构成上的比例是资本的(C)。
A.有机构成B.价值构成C.技术构成D.数量构成知识点章节:4-2P175难度:易解析:选C。
本题考查的是技术构成定义。
资本的构成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
一方面,从物质形态看,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所构成,它们之间的比例是由生产技术水平所决定的。
这种反应生产技术水平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技术构成。
另一方面,从价值形态看,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的,它们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价值构成。
资本基础构成决定资本价值构成。
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有机构成。
21. 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之前,资本主义处于(A)。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C.垄断竞争资本主义阶段D.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知识点章节:5-1P196难度:中等偏易解析:选A。
本题考查的是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迄今为止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22. 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的实现方式是(A )A.个人联合B.官商勾结C.贿赂腐败D.参与制知识点章节:5-1P201难度:中等偏难解析:选A。
本题考查的是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的实现方式。
金融寡头支配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控制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和上层建筑,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是通过实行“参与制”实现的。
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个人联合”的方式实现的。
23. 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有二: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B)A.农民运动的发展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C.阶级矛盾的激化D.杰出人物的出现知识点章节:6-3P244难度:中等偏难解析:选B。
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结合起来就产生了马克思主义政党。
24. 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 B )A.按劳分配B.按需分配C.平均分配D.定量分配知识点章节:7-1P253难度:中等偏易解析:选B。
本题考查的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
随着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以及共产主义社会公有制的建立,个人消费品相应地实行“按需分配”原则,即根据各个社会成员的实际需要分配个人消费品,以充分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