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油的使用现状与未来前景

石油的使用现状与未来前景

石油的使用現狀與未來前景
石油簡介
石油,也稱原油,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有時有點綠色的)液體。

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
儲存。

它由不同的碳氫化合物混合組成,其主要組成成分是烷烴,此外石油中還含硫、氧、氮、磷、釩等元素。

不過不同的油田的石油的成分和外貌可以區分很大。

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組成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

石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液、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

今天88%開採的石油被用作燃料,其它的12%作為化工業的原料。

由於石油是一種不可再生原料,許多人擔心石油用盡會對人類帶來嚴重的後果。

石油因其價值高昂,又被稱為黑金。

在中東地區波斯灣一帶有豐富的儲藏,而在俄羅斯、美國、加拿大、中國、墨西哥和委內瑞拉、中亞等地也有很大量的儲藏。

石油的常用衡量單位「桶」為一個容量單位,即42美製加侖。

因為各地出產的石油的密度不
盡相同,所以一桶石油的重量也不盡相同。

一般地,一噸石油大約有7.3桶。

石油的使用現狀
石油自762年被巴格達人從當地附近的天然露天油礦中獲得瀝青,用此在建設街道起,至今,已成
為當今時代最主要的能源。

今天90%的運輸能量是依靠石油獲得的。

石油運輸方便、能量密度高,因此是最重要的運輸驅動能源。

此外它是許多工業化學產品的原料,因此它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商品之一。

在許多軍事衝突佔據石油來源是一個重要因素。

以下將會由開採方法,石
油產品,地下儲藏量和各國的備用儲藏,各國石油消耗量來介紹石油的使用現狀.
1.石油開採方法
開採石油的第一關是勘探油田。

今天的石油地質學家使用重力儀、磁力儀等儀器來尋找新的石油儲藏。

地表附近的石油可以使用露天開採的方式開採。

不過今天除少數非常偏遠地區的礦藏外這樣的石油儲藏已經幾乎全部耗盡了。

在石油開採初期少數地方也曾有過打礦井進行地下開採的礦場。

埋藏比較深的油田需要使用鑽井才能開採。

海底下的油礦需要使用石油平台來鑽和開採。

石油平台是用來在海上鑽井和開採石油的,通過向油井內壓水或天然氣可以提高可開採的油量。

通過壓入酸來溶解部分岩石可以提高含油層岩石的滲透性。

隨着開採時間的延長抽上來的液體中水的成分越來越大,後來水的成分大於油的成分,今天有些礦井中水的成分佔90%以上。

通過上述手段、按照當地的情況不同今天一個油田中20%至50%的含油可以被開採。

剩下的油今天無法從含油的岩石中分解出來.
2.石油產品
化工產品,在煉油廠中石油中的不同成分被分離。

分離出原油中不同化合物是用沸點差異做出的。

從原油中可以提煉出汽油、柴油、煤油、取暖用油、潤滑油等等產品。

化學工業中的石油產品的原材料可以回溯到約300個基本化合物。

今天90%這些化合物是從石油和天然氣中獲得的。

其中包括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等等。

今天約5-20%的石油用作化學工業的原材料。

幾乎所有的化工產品在其生產過程中需要從石油獲得的基本化合物:染料、漆、藥物、清潔劑等等。

金融產品,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石油本身是投機生意的目標。

由於許多企業依靠石油,因此它的價格對股票價格影響很大。

3.地下儲藏量和各國的備用儲藏
各個不同的來源對世界上的石油儲藏量的估計各不相同。

2004年艾克森美孚估計世界的總儲藏量為5.26兆(萬億)桶(1717億噸),同年英國石油公司的估計為1.148兆桶(1566億噸)。

《科學》甚至估計世界總儲藏量為3兆桶。

今天已經確定的和使用目前的技術能夠經濟地開採的儲藏量近年來甚至有所上漲,2004年的數據是目前最高的。

下圖為世界各國石油生產量分佈圖:
4.各國石油消耗量
下圖為世界各國的石油消耗量分佈圖:
石油進口國家,目前全球石油平均日消耗量為約8400萬桶。

2003年最大的石油消耗國為美國(每日2060萬桶)、中國(每日727萬桶)、日本(每日550萬桶)和德國(每日270萬桶)。

每年石油消耗量增長率為2%。

工業國家的人平均石油消耗量比發展中國家的人平均石油消耗量要高得多。

2003年美國每年
人平均石油消耗量為26桶,德國為11.7桶,中國為1.7桶,印度為0.8桶,孟加拉國只有0.2桶。

石油工業一般使用原油的出產地來區分不同的原油,此外比重、黏度來區分不同的原油。

對於煉油廠來說原油含硫的量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含硫多的原油要達到今天的燃料標準,煉油成本比較大。

石油的未來前景
由於每年的開採和勘探工作的不足,中東、東亞和南美洲的儲藏量有所下降,同時非洲和歐洲的儲藏量有所上升。

有人預言今天的世界儲藏量還僅夠用50年。

但有批評者懷疑這些數據,
他們指出出於政治原因許多國家篡改它們的數據,此外許多國家雖然每年開採大量原油,但其數據始終不變,這說明這些數據已經陳舊了。

有些專家認為21世紀初人類將到達哈伯特頂點,這時開採量將達到頂峰,此後開採量無法繼續提高,由於供給無法滿足需求,油價將高漲。

石油的發展前景令人有所擔憂,因此許多國家已開始找尋新能源代替石油現在的地位.
1.石油會被取代
開採石油是非常昂貴的,也可能對環境帶來破壞。

海上探油和開採會打擾海洋環境。

尤其以清理海底的挖掘工作破壞環境最大。

油輪事故後泄漏的原油或提煉過的油在阿拉斯加、加拉帕戈斯群島、西班牙和許多其它地區脆弱的海岸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的破壞。

石油燃燒時向大氣層釋放二氧化碳,導致全球變暖。

每能量單位石油釋放的二氧化碳低於煤,但是高於天然氣。

但是作為交通用燃料要減少焚油導致的二氧化碳的釋放尤其棘手。

一般只有大的發電廠才能夠裝配吸收二氧化碳的裝置,單個車輛無法裝配這樣的裝置。

雖然現在也有可再生能源作為選擇,但是可再生能源能夠取代多少石油以及可再生能源本身可能導致的環境破壞還不肯定和有爭議。

陽光、風、地熱和其它可再生能源無法取代石油作為高能量密度的運輸能源。

要取代石油這些可再生能源必須轉換為電(以蓄電池的形式)或者氫
(通過燃料電池或內燃)來驅動運輸工具。

另一個方案是使用生物質能產生的液體燃料(乙醇、生物柴油)來驅動運輸工具,但是目前的技術還無法讓生質燃料夠環保。

總而言之要取代石油作為主要運輸能源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2.未來石油的運用
現今社會石油主要以燃料的形式被消耗,在不久的未來,石油作為主要燃料的地位將會被取代,石
油的應用也將會以化工產品為主. 例如:
1.潤滑油和潤滑脂:潤滑油和潤滑脂被用來減少機件之間的摩擦,保護機件以延長它們的使
用壽命並節省動力。

它們的數量只占全部石油產品的5%左右,但其品種繁多。

2.蠟、瀝青和石油焦:它們是從生產燃料和潤滑油時進一步加工得來的,其產量約為所加工
原油的百分之幾。

3.溶溶劑和石油化工產品:後者是有機合成工業的重要基本原料和中間體。

總結
綜觀石油的現狀與分析其未來發展的趨勢,石油仍是世界消耗的主要能源,影響著世界各國的經濟,以及其國家的大少各項建設發展,這個問題尤其對發展中國家影響嚴重.更因為石油是不可再
生能源,以及人類社會對石油的依賴過大,導致石油短缺的危機浮現.石油的短缺迫使人們必須發
掘更多新的能源來取替石油的能源地位,才能維持現在人類,社會的正常發展.再者,石油開採,石
油的燃燒,均對環境造成很大的傷害.因此,石油在未來的發展前景,大可能被其他更潔淨的新能源所取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