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项目名称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及辐射带动的专业群建设项

项目名称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及辐射带动的专业群建设项

项目名称: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及辐射带动的专业群建设项目专业编号:1119项目负责人:李媛芬(中学高级教师)、项目组成员:何小红(中学一级教师)、孔妤(中学二级教师)、赵秀芳(中学一级教师)、王伦万(中学一级教师)、刘娟(中学高级教师)、庞发顺(都通制衣有限公司经理)专业负责人:胡世文指导:陈德勇(一)人才需求分析:我国服装生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服装产业是我国创汇的支柱产业,中国的服装业正由加工大国向品牌大国迈进。

根据中国服装协会调查,我国现有服装生产企业4.5万家,需要从业人员385万人。

近年来,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匮乏问题一直是服装企业关注的焦点。

不少企业因此把目光投向了中等职业学校的服装专业,明确表示了对中职人才的期望,他们希望中职能够为他们培养出具有较高专业技能的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

许多企业明确提出欢迎有一定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中职学生。

中职服装专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服装企业欢迎的是具有很强动手能力的服装从业人员,在行业中“精制版、擅制作、能设计、会管理”的中、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同时服装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管理严格,要求从业人员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的精神。

服装制作过程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分工序流水作业,一类是不分工序整件作业。

不管是那种形式,服装制作都是一个靠时间积累产量的行业,时间是收入的保障。

在服装加工的过程中,特别是流水作业,从业人员往往是从复简单的一个程序,机械而枯燥。

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应该认清本行业的特点,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能“坐下来,坐得住,坐得久”,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才能在服装行业进行较长时间的锻炼,积累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扎实的技术功底,从而成为本行业的高收入者,甚至向这更高层次发展,成为服装制作与设计的佼佼者。

而我们的学生正是按照这些要求培养的。

(二)专业现有基础:1.专业基本情况:我校服装设计与服装制作工艺专业是学校的拳头专业。

现在有5个班,261人。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构成及服装配色、时装画技法、立体构成、图案设计、服装造型设计、服装材料、服装缝制、服装设计、礼服旗袍、时装制板工艺与布艺装饰、服装营销、服装新产品的开发及创业、时装模特及毕业作品展示、服装电脑CAD设计,服装电脑CAD制板等。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可以从事服装设计与制作、新产品开发、服装生产工艺和技术管理等工作,主要面向江苏、浙江、四川地区的各大服装企业和公司就业。

技能考证:服装设计定制中、高级工2. 专业优势与特色: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我校服装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取得很大成就,教学一线涌现出一批技术技能全面、教学方法和质量优秀的“双师”型人才。

拥有一支技术精谌、教学严谨负责的服装设计与工艺专家级教师队伍。

运用“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及“工学结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采用“目标引导训练”教学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运用目标管理理论,以“四能”、“四会”为总目标,将其分解到各专业课的教学目标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指导和辅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学习和自主训练。

打破课堂教学与实习分离、教室与车间分离的状况。

保证在理论讲授的同时进行实践操作训练,服装设计、结构设计、工艺制作等专业课程紧密围绕生产实际和产品开发进行针对性教学。

在详细、透彻、全面的专业理论课程之后,通过手把手强化实际操作教学,并利用与多家服装企业联合为学生提供的实习基地,保证了学生成才。

我校服装专业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服装CAD设计室、专业画室、打板工艺实训室、缝纫工艺实训室、形体实训室;以切实保障学生学习效果和提高就业或创业能力。

经过三年的学习、实践,通过考试,学生毕业时,可颁发双证(毕业证和中、高级技能等级证),从而保证了学生的就业。

本校学生毕业考级时初级工达标率达到100%,中级工以上达标率达到90%以上。

并为中江地区提供技能鉴定服务,平均每年达200人。

由于服装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量很大。

加之学校办学质量高,办学声誉好,我校毕业生供不应求,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7%,其中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一次就业率达到99%,对口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

就业质量较高。

近年来,已有多名学生在顶岗实习期就进入企业管理层,很多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与企业签订正式工作合同。

(三)专业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着重加强服装专业设置与服装专业建设,始终紧贴社会经济特色,紧贴行业发展前景。

在经费投入、硬件装备、专业师资、课程改革、执行教学计划及专业人才培养上,不断探索积累经验,不断提高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

为社会培养出有相当管理能力、有一定熟练程度和一定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

力争把服装专业打造成市级重点专业。

2.具体目标及思路:从社会调研入手,使专业设置紧贴企业经济特色。

不断提高专业师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

增加教学设施的投入,以保证项目教学的落实。

加强教学管理与改革。

完善校企联合办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

①专业教师任职资格:学历: 本科及以上技能: 本专业中级及以上技术等级②学生职业能力要求(四)专业建设内容:1.人才培养模式建设:(1)强化行规管理和技能培训考核,校企合作确保学校出口畅通,合格就业率高,为企业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

(2)专业毕业生适需对路,重视就业与创业指导教育,就业观念正确,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对口就业率95%以上。

(3)专业毕业生综合职业能力强,素质好,在岗位上取得一定成绩,成才典型多,造就一大批企业中层骨干和管理人员。

具体指标如下:2.课程体系建设:(1)课程体系:根据中职服装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岗位(群)的要求,采用“基础课程+核心课程+柔性课程”的三维课程体系,突出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技能训练,强化综合能力培养。

(2)了解企业新发展,满足企业新需求。

所设专业课程完全贴紧企业专业分工,满足企业的实用性,发展性,创造性。

(3)深化适用性、针对性、前瞻性,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A、核心技能:能领会和贯彻设计师的意图,具备手工和电脑绘制平面款式图及花样图的能力。

具备服装基本款式的手工和电脑制版、排版及排料的能力。

具备操作服装常规缝纫设备的能力。

具备服装基本款式裁剪、缝制、整烫的能力以及工艺流程的编制能力。

具备服装基本款式成品质量的控制能力。

具备常见服装面、辅料的识别能力。

具备常见服装工艺单的编制能力。

B、核心课程:《服装美术设计基础》、《服装结构制图》、《服装缝制工艺》、《服装CAD 结构设计》、《服装材料》、《服装市场营销》、《服装生产务实》、《服装CAD 美术设计》、《服装表演》。

C、教学项目:《服装美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项目有:服装色彩搭配、服装原型设计与局部设计、手工与电脑绘制款式图、服饰搭配等。

《服装结构制图》课程教学项目有:衣身结构设计、部件结构设计(领、袖、口袋、门襟等结构设计)、驳样技术、放缝技术、排版技术、裁剪技术、工业样板制作、手工打版技术、电脑CAD打版技术。

《服装缝制工艺》课程教学项目有:手缝技术、车缝技术、粘合衬的粘合技术、服装部件缝制工艺(领、袖、口袋、门襟等)等。

《服装材料》课程教学项目有:面料的识别、辅料的识别、面料性能的识别等。

《服装生产务实》课程教学项目有:工艺单设计与制作、各部门工艺流程编制、工序的设计与编写等。

《服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项目有:服装市场营销和服装销售的结合、市场营销原理在服装业的综合运用。

《服装表演》课程教学项目有:服装表演基本训练、服装展示、音乐欣赏。

3.师资队伍建设:(1)选派思想素质过硬的青年教师参加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国家、省、市级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培训,到国内外知名学校和企业进修学习等途径,培养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1名,提高现有技能、教学和科技服务能力,培养2名具有中学高级职称或高技能证书的骨干教师。

(2)全面引进企业有关专家、能人,大量招聘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着力培养年轻教师达标、升级。

(3)投入经费,利用周末、假期进行校本培训。

培养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师。

一方面,专业部老师相互学习,特别是请教教学经验丰富、技能过硬的老师,从而达到共同、整体提高教学水平。

另一方面,从合作企业聘请专家、高级技师到学校作专题讲座或操作演示,同时还请他们参与制定师资培养规格和引进师资的方案;深入企业寻求岗位,落实计划,扎扎实实提高专业教师业务水平。

(4)教科研组织健全,有市级以上立项课题。

参编专业教材,教育教学论文公开刊物发表四篇并获奖一篇4.实验实训基地建设:(1)建有校内技能操作训练基地和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技术服务生产为一体的综合职业培训工场,且能满足岗位职业技能训练要求,成立专业技能考级站,充分发挥工场基地考级站的作用。

(2)专业主干课程的主要实习设备先进与生产一线同步,适当引进一些先进设备,充分利用好先进设备为专业教学服务。

(3)建校外实习基地5个,有3年以上协议,设备充足,满足生产实习要求,保证学生充分动手,有专人负责指导。

(4)专业藏书满足教学需要,专业藏书15本/人。

专业期刊满足教学需要,专业期刊10种以上。

(5)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提高实验实习设备的正常运行能力和与企业的针对性,先进性,切实提高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合格的一线工人和初、中级管理人员。

5.专业共享资源库建设:搭建一个内容丰富、多方共享的学习平台。

建立一个可提供电子教案、授课课件、试题库等专业建设资料,具有网上互动、网上答疑等功能的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学科网站。

为学生搭建内容丰富、便利自学的平台的同时与其他学校实现资源共享,使这学习平台成为专业示范的窗口。

6.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充分发挥重点专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为社会开展技术服务。

通过为社会、企业、区域后进学校等进行综合培训、技术服务、资源共享、对口支援、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将充分发挥在师资、教学资源、技术服务等各方面的优势,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专业知名度得到很大提高。

未来两年内把专业建成德阳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为社会进行的各类培训不少于600人次;职业技能鉴定不少于220人次;未来两年内大力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为企业提供技能专业人才不少于200人,为不少于8家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未来两年内积极开展资源共享工作,与5所职业技术学校建立资源共享关系。

未来两年内辐射并带动后发展学校同类专业的发展,对口帮扶学校2个,培训教师5人,共同开发、完善《服装结构制图》、《服装缝制工艺》等课程,联合培养学生100人。

实训基地还将接受其他学校学生实训150人。

(五)专业建设实施计划与经费预算:2. 专业建设分年度经费预算:一、服装工艺实训室;面积300平方米。

工位:60个。

功能:服装生产、培训、鉴定、技术服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