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得体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一些思路

心得体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一些思路

心得体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一些思路
对于实施好军民融合发展这一国家战略,X同志提出了“四个强化”的重要思想,即强化大局意识、强化改革创新、强化战略规划、强化法治保障,同时还提出从需求侧、供给侧协同发力的重要思想。

围绕这些思想,对于如何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我主要从四个方面提出一些思路。

第一个方面,加强顶层的统筹,破解军民二元体制壁垒。

回顾我国国防管理体制变迁历程,在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一直实行着一种党政军一体、平战一体的发展模式。

上世纪60年代,我国在物质技术基础非常薄弱的情况下,创造出“两弹一星”的历史奇迹,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具有党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优势,能够通过军民大协作、军民大协同,把分散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资源、潜力充分挖掘和调动出来。

张爱萍将军在他的回忆录里面讲到,当时在调研我国原子弹工程建设时,他说,“原子弹工程,看起来盘子很大,但实际上很多东西都蕴含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之中”。

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搞好组织协作,把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潜力挖掘出来,汇集于一点,形成攻关的力量。

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推进,我们党和国
家的工作重心逐渐转向经济发展领域,政府职能更多开始聚焦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开始与经济建设分离,逐步形成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各自运行的军民二元分离结构,国家对一些跨军地、跨领域、跨系统的涉及军民的一些重大事项缺乏统筹管理,最后导致体制上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军地分割,阻碍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党中央决定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同志亲自担任主任,实际上就是要从顶层体制上解决军民两大体系分离的问题,要破解军民二元分离结构的问题。

我们看到,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已经成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也开始运行,中央提出下一步要建立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军民融合领导机构,统一负责做好军民融合发展工作。

我们相信,随着机构的建立,工作机制的日益完善,军民分离二元体制的壁垒必将被打破。

我们将能够极大地凝聚起军民统筹、军民协作的巨大的体制力量。

第二个方面,要深化需求端的改革,拆除阻碍资源双向流动的围墙。

也就是同志讲的要从供需两端发力。

如何从需求端发力呢?需求端的核心问题是要解决军事需求牵引的问题。

军事需求如何更加有力地牵引军民融合发展,实现军事需求主导?目前我们在这个领域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不足,军事需求开放不够、传导不畅、牵引不力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很多社会创新主体的优质创新资源缺乏获取军事需求信息的有效渠道。

大量的社会创新主体缺乏明确的军事需求方向的指引,尽管有创新热情,但不知道朝哪个地方使劲,朝哪个地方去努力,报国无门。

目前,我国已经设立了17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56个国家高新区,全国众创空间有429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3600余家,加速器400多家,各类创新创业的创客空间在全国各地发展非常迅速。

这么多的创新载体的热情都很高,但怎么引导他们为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建立来服务,这是一篇大文章。

很多社会创新主体现在苦于缺乏明确的军事需求方向的指引,导致大量的社会创新资源难以为军所用,这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在这方面,美国的DARPA和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为了挖掘利用创新资源特别是全球的一些创新资源,不断地拿出一些问题、开放一些需求,面向全球发起超级挑战赛,吸引全世界的创客参与,这一趋势确实值得我们关注。

美国的军民融合、军民协同创新已经融入了互联网时代的研发众包的时代大势。

美国DARPA的机器人挑战赛面向全世界,吸引全球有实力的研究机构去挑战,以这样的方式来挖掘利用全球创新资源。

实际上,这是一种更大范围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实现军民协同创新的重要方式。

因此,我们要通过深化改革,在一定范围内逐步的、适度的开放我们的军事需求,要打通军事需求传递链条,逐步扩大军事需求信息发布的范围,通过信息互
通、深度互动等方式,实现民用领域的创新能力与军事需求对接,从而加速科技创新的步伐。

我们要坚决打破军事采购市场的垄断现象,建立面向国家大工业基础,面向各类民营高技术企业的开放的竞争的军事采购市场体系,通过军事采购巨大的需求牵引来激发军民融合创新创业的社会热情。

第三个方面,要深化供给侧改革,重塑军民融合的微观主体。

现在从供给侧的角度来看,制约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就在于我们国防科技工业的封闭和垄断,所以我们必须要重塑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体系是在我国国力基础比较薄弱,军事需求占主导地位,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起来的一套比较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

这一套国防工业体系对于满足当时国家安全需求起到了巨大作用,使国家发展强大,它是一个重大宝贵的资产,也是国家实现崛起的重要力量支撑。

但是,时代发展到今天,市场经济、信息时代,我们需要一种开放的发展,需要一种依托全社会力量的发展,这套国防工业体系的封闭、垄断格局就需要不断地去改进。

所以,我们未来要实施国防科技工业的改革,从供给侧的层面来破除垄断,建立一种开放型产业发展体系,把我们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深深地根植于国家大工业体系、国家制造业体系之中,消除行业封闭、垄断的格局。

同时,我们还要充分发挥优势民企的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有序进入武器装备科研领域,形成开放式武器装备科研发展生产格
局。

特别是我们要吸纳和利用民用先进技术,海纳百川,不搞自我封闭。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民营企业迅速崛起,一些优势民企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源泉,经营机制很灵活,对市场需求反应迅速,特别是对出现的新的威胁、新的技术、新的能力快速反应,能够面向市场需求,快速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创新。

所以,吸引优势民企,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有利于促进竞争、激发创新,能够降低采购成本。

我国也在积极引导优势民企参与国防军队建设。

第四个方面,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军民融合的实践创新,推动区域性军民融合发展实践探索。

我国是一个大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各地的产业基础、技术创新基础都不同。

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特别要立足各地发展的实际,不搞“上下一般粗”,不能按照中央的号召简单套用、简单照搬,要结合各地发展情况,立足本地实际,保持发展定力,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发展,特别要注重各地发展特色、独特的融合结合点。

经过这几年探索,我国已经有一些很好的军民融合区域性创新实践,比如北京中关村的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实际上,在这个领域的融合发展非常迅速。

深圳高科技民企,创新型经济发展,在优势民企参军领域,已经涌现出了不少优秀企业。

绵阳军工老工业基地在实现军转民过程中,进行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探索。

总之,推进军民融合发展要立足各地的发展基础,结合各地驻军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把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军队建设需求很好地结合起来,探索自己的融合发展模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