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分类与启蒙
• 张之洞提出“中学经学 • 魏晋玄学 • 隋唐佛学 • 宋明理学 • 清代朴学 • 唐宋诗词 、 元曲、明清小说。
《四书五经》
•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将“四书、五经”合 称《四书五经》 。 • 《大学》《中庸》和《论语》《孟子》一 起合称为四书,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 教材。 • 儒家的五种经典,指《易经》、《尚书》、 《诗经》、《礼记》、《春秋》
国学研究对象
• 传统经史子集 • 由此延伸的朴学、训诂学、音韵学、古文 字学、古典文献学、图书版本及辩伪学、 文物鉴定等古典国学体系。
• 经史子集之外,如《西厢记》、《牡丹亭》 之类可归集部,又是艺术门类,也是国粹 内容,国学中也有一席之位,
国学奠基人——孔子像
外延
• 现在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 化与学术。包括医学、戏剧、书画、星相、 数术等等,是国学的外延。
• ⑵、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 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 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 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 “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 类”,重要书目如:《史记》、《汉书》、《后 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战国 策》、《宋元明史纪事本末》等等。《史记》、 《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 鉴》。最低标准是五部。学有余力的可加《晋 书》、《新唐书》、《旧唐书》、《明史》。总 计五部至十部。
钻木取火
• 关于燧人氏取火的事,商丘有一种说法。 在远古时,商丘一带是一片山林。在山林 中居住的燧人氏,经常捕食野兽,当击打 野兽的石块与山石相碰时往往产生火花。 燧人氏从这里受到启发,就以石击石,用 产生的火花引燃火绒,生出火来。这种取 火法在三十年前的商丘农村还有人在使用
• 《古史考》云:“太古之初,人吮露精, 食草木实,山居则食鸟兽,衣其羽皮,近 水则食鱼鳖蚌蛤,未有火化,腥臊多,害 肠胃。于使(是)有圣人出,以火德王,造作 钻燧出火,教人熟食,铸金作刃,民人大 悦,号日燧人。”
《四库全书》
• • • • 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书目 “四库”指经、史、子、集四部 “全书”指所收都是全本。 《四库全书》编撰于乾隆年间,由当时的 纪晓岚、王念孙、戴震等等一流学者完成。
经部
• ——儒学经典 • 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 类”、“春秋类”、“孝经类 古籍”、“群经总 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 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 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 • 重要书目如:《周易》、《尚书》、《周礼》、 《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 《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 《孝经》、《尔雅》、《孟子》。还有《弟子规 引》
国学启蒙
目录
• • • • • • • • • • 国学定义 大师标准 必备书目 启蒙阶段 攻读阶段 经史子集 国学名家 国学大师没女性 称谓汇总 三从四德
中华国学奠基人——伏羲
• 国学定义:又称“汉学” 或“中国学”,指传统的 中华科学、文化与学术。 燧人氏根据天文观察做 《河图》《洛书》,一般 连称《河洛》或《河图洛 书》,是国学的奠基者; 伏羲据《河图洛书》推演 出八卦五行,即由《河图》 推演出八卦,据《洛书》 抽象出五行,是国学体系 创立的完成者。
国学延革二
• 第四部分:兵书。兵书在古代知识分类中 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和后面讲的术数和 方技被看做是实用理性的。 • 第五部分:术数。譬如作为占筮的《周 易》。 • 第六部分:方技。房中术、医术都是方技。
相对于洋学,而有国学
• 国学一个特点是概念模糊。 • 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如太学、国子监。国 学严格定义,目前为止,学界没统一界定。 • “国学”是“国故学”的简称,所以“国 学”又称“国故”。据胡适说,所谓“国 故”是包含着过去中国的一切历史与文化, 包含着“国粹”,也包含着“国渣”。研 究这些历史与文化的学问,就叫“国故 学”。国故学是中国学、汉学。
启蒙阶段 六本书
• • • • • • 《三字经》 高度浓缩文史资料 《百家姓》 中国姓氏大全 《千字文》 对仗韵文,音律感 《千家诗》 普及古典诗歌基础知识 《朱子家训》 进业修身指南,启思增智 《幼学琼林》 古代文化知识,音律感
《三字经》的读书顺序
• • • • • • • • • • • • • • • • • •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小学 三百千 四书 孝经 六经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论语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孟子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中庸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大学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孝经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始可求。 六经 诗书易,礼春秋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 易,三易详。 周易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书经 即 尚书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周礼!!!!!!!!!!!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礼记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经 国风雅颂四诗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春秋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三传 公羊 左氏 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诸子百家 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 五子: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庄子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25史
• ①通读:《史记》、《汉书》,同目比较参读。《史记》、 《汉书》列传,精读,可树正确历史观、确立是非观念。 • ②选读:《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 • ③参读:《晋书》、《新唐书》、《旧唐书》、《明史》 (清朝部分除外,尚可)。 • <;二十五史>;(不包括新元史),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浓 缩在书里,帝王将相家谱,必读了。前四史必读之纪传体 史书的经典代表。现当代作史传,远远未汲取前四史的精 华。《史记》,可读遍。<;水经注,通典,文史通义>; 分别是地理书,政书,史评书。通典,唐以前典章制度仪 礼。<;四库全书总目,书目问答>;,目录学是入门要旨。
国学就是中华传统治学方法
• 最初分为象数派自然科学和义理派人文学术,就是今天的 自然国学和人文国学的雏形,道家和儒家分别是两大学派 的代表和核心。 • 从明代起,国学详细分为质测、通几、宰理三学,质是区 分,测是测量,质测就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通是通达, 几是根本,通几就是哲学和人文科学;宰是主持,理是管 理,宰理就是社会科学。明代国学划分,视野开阔,质测、 通几、宰理三学相当于现代学术的自然技术科学、人文和 哲学、社会科学,包含了人类学术的全部,体现了中华学 术自古就有的“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的基本精神, 展示出国学的真正气魄。 • 清代国学退化为义理考据辞章,仅相当于现代学术的哲学 史学文学。可以说,清代以后的国学已经无法代表中华学 术的广阔视野和基本精神。
西学东渐诞生国学
• 国学指学问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 转型的历史时期。 •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周礼.春官.乐 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 舞。”孙诒让《周礼.正义》:“国学者, 在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周代的“国 学”只是国家所办的“贵族子弟学校”。
• 中国的绘画称国画; • 中国的武术称国术; • 中国的戏剧称国剧; • 中国的中医称国医。 • 国乐 国文 国音 国药 国语
儒学十三经
• 《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 《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 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 <;十三经>;儒家核心著作,历代注释的书---魏晋古注取 郑玄较准。先解经文义,再在某种程度上,探究乾嘉朴学。 <;说文解字>;、<;广雅>;,读先秦两汉的工具书, 亦有误。但,段玉裁和王念孙的注本上乘。台湾学者南怀 瑾先生的《论语别裁》与《孟子旁通》微言大义。 • 宋代学者兼儒家大师二程曾说:“学者须先读《论》、 《孟》,穷得《论》、《孟》,自有要约处,以此观其它 经则省力也”(《近思录》)。经部书是国学精华,语言 文字之学是基础。
经部就是指四书五经
• 这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学国学之人,必须以此为 根本。总计九部。 • ①必须全部通读的:《大学》、《中庸》、《论语》, 《孟子》。大学、中庸篇幅比较短小。常读,反复。《论 语》是核心,微言大义,尽在其中。《孟子》民本思想, 爱民思想。 • ②节选阅读的:《易经》、《诗经》、《尚书》、《礼 记》、《春秋》。《易经》:最好能够背诵乾、坤二卦的 爻辞。熟读《系辞》。《诗经》国风为重。《尚书》、 《礼记》可节选。《春秋》:《公羊》、《谷梁》、《左 氏》对照并读,可节选。 • 钱穆指出有7部书是“中国人所人人必读的书”(《论 语》、《孟子》、《老子》、《庄子》、《六祖坛经》、 《近思录》、《传习录》)。苦涩死板又诘屈聱牙的前五 书,是国学必读最低书目。
国学
• 国学一般是指一个国家的传统历史文化与 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以学 科分为文学、史学、哲学、伦理学、礼俗 学、宗教学、考据学、版本学等,以儒家 哲学为主流;
百家之言
• 国粹派邓实1906年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 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 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 • 章太炎--小学是中国古代的文字、音韵、训诂,也就是阅 读古籍基本的学科,再学经、史、子、集四部。这就、是 国学。吴宓:“兹所谓国学者,乃指中国学术文化之全体 而言”。 • 胡适:“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 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 学’,省称为国学”。 • 胡适:国学就是国故学,也就是说一切属于中国传统的学 问都叫国学。
史部
• ——各种体裁历史著作 • 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 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 “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 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 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 类”、“史评类”、“汇编类” • 重要书目如:《史记》、《汉书》、《后 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 《战国策》、《宋元明史纪事本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