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选
23《孝经》节选1
仲zhòng 尼ní居jū,曾zēng 子zǐ持chí。
子zǐ曰yuē:“先xiān 王wáng 有yǒu 至zhì德dé要yào 道dào ,以yǐ顺shùn 天tiān 下xià,民mín 用yòng 和hé睦mù,上shàng 下xià无wú怨yuàn 。
汝rǔ知zhī之zhī乎hū?” 曾zēng 子zǐ避bì席xí曰yuē:“参shēn 不bù敏mǐn ,何hé足zú以yǐ知zhī之zhī
?” 子zǐ曰yuē:“夫fū孝xiào ,德dé之zhī本běn 也yě,教jiào 之zhī所suǒ由yóu 生shēng 也yě。
复fù坐zuò,吾wú语yǔ汝rǔ。
”
“身体shēntǐ发fā肤fū,受shòu 之zhī父母fùmǔ,不bù敢gǎn 毁huǐ伤shāng ,孝xiào 之zhī始shǐ也yě。
立lì身shēn 行háng 道dào ,扬yáng 名míng 于yú后hòu 世sh ì,以yǐ显xiǎn 父fù母mǔ,孝xiào 之zhī终zhōng 也yě。
夫fū孝xiào ,始shǐ于yú事shì亲qīn ,忠zhōng 于yú事shì君jūn ,终zhōng 于yú立lì身shēn 。
《大dà雅yǎ》云yún :‘无wú念niàn 尔ěr 祖zǔ,聿yù修xiū厥jué德dé。
’”
注释
开宗明义:开示全书的宗旨,以说明孝的意义。
开,开示。
宗,宗旨。
明,显明,说明。
义,意义。
仲尼居:仲尼,孔子的字。
居,闲居。
孔子,名丘,春秋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宗师,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先师”。
居,闲居。
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时鲁国南武城(今山东省费县西南)人。
孔子弟子,虽天资鲁钝,但事亲至孝,刻苦力学,日三省其身,终传孔子之道,述《大学》,被后世称为宗圣。
侍:卑幼者陪从在尊者之侧。
此处指侍坐,在尊长坐席旁边陪坐之意。
先王:古代英明贤圣的君王,如尧、舜、禹、汤、文王、武王等。
至德要道:至高的德行,切要的道理。
此处指孝道。
以顺天下:用来使天下的人和顺。
以,用来。
民用和睦:人民因此相亲相爱,和睦相处。
用,因此。
和睦,相亲相爱。
上下无怨:尊卑上下,彼此不相抱怨。
上,做官的、长者、位尊者。
下,百姓、幼者、位卑者。
避席:离开坐席。
古人席地而坐,表示尊敬则离席而起。
此处指曾子聆听夫子教诲,表示恭敬而离席起立。
参不敏:参,曾子称呼自己,表示尊师之意。
敏,聪敏,灵敏。
不敏,有迟钝意,曾子自谦之词。
何足:那能够。
德之本:德行的根本。
德,德行。
本,根本、基本。
孝道是所有德行的根本,所以说是“德之本”。
教之所由生:一切教化产生的根源。
教,教化。
由,自。
一切教化,都是从孝道产生出来,所以说是“教之所由生”。
复坐:返回坐席。
曾子起立对答,故使返回原位坐下。
语:告诉。
身体发肤:身躯、四肢、毛发、皮肤。
受之父母:承受于父母。
受,承受,秉受。
之,于。
不敢毁伤:不敢毁坏损伤。
毁,毁坏。
伤,伤残。
孝子之心,以为自己的身体,承受于父母,应该谨慎爱护,勿使毁伤。
立身行道:立身,一身有所树立,不依赖任何人,即顶天立地。
行道,依道行事。
扬名于后世:在后世中显扬自己的名声。
扬名,显扬名声。
以显父母:使父母显耀,光宗耀祖的意思。
显,显耀。
始于事亲:从孝顺父母开始。
始,开始。
中于事君:然后把对父母的亲爱扩大,奉侍君王,为国家服务,所谓“移孝作忠”。
终于立身:(孝亲尊师,奉事君长)最终立身无愧,圆满孝道。
终,最终。
大雅:《诗经》的一部分。
《诗经》的内容,根据性质可分为<风>、<雅>、<颂>三种,<雅>又分<小雅>、<大雅>。
<大雅>共三十一篇,大抵为西周时代的作品。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怎么能够不追念你的先祖呢?那就一定要修养自己,发扬光大先祖的美德。
这是《诗经·大雅·文王篇》的诗句。
祖,在《诗经》里指文王,引申为祖先。
尔,你。
聿,发语词。
(一说:聿,述,遵循。
)厥,其,指文王。
修,修养。
认认写写
仲zhònɡ
侍shì
避bì
参shēn
敏mǐn
读读背背
朗读并背诵课文。
想想说说
《孝经》把子女敬爱父母的心,从珍惜自己的生命和人格,到敬重尊长,爱护君王,爱国家以至于天下人民。
所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涵摄在了孝道当中,因此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全书共有十八章,第一章揭示的是全书的总纲。
本章中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一句。
这句话说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敢毁伤?你做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