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工业化和城市化对中国农业资源变化的影响
工业化和城市化对中国农业资源变化的影响
曾晓燕等: !城市化对区域水资源的影 响 ∀, !资源环境与工程 ∀, 2005年第 11期。 王晓云: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水资源 问题 ∀, !河北工业科技 ∀, 2006年第 2期。
39
东岳论丛 Ju ly., 2010 V o.l 31 N o. 7 2010年 7月 (第 31卷 /第 7期 )
公顷, 12年间净减少大约 800万公顷。 2002年和 2003年达到了一个高潮, 年内耕地面积分别大约净减少 169万公顷和 254万公顷。 2003年之后, 每年耕地面积的减少呈现递减趋势。同时从人均占有量来看, 中国 人均土地面积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 29% , 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警戒线。中国未利用土地多分布在海 拔较高、缺水和气候比较恶劣的地方, 开发难度和成本较大。
二、工业化和城市化影响农业资源的途径
(一 )工业化和城市化对耕地资源的影响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个主要影响是占用大量的城市外围土地资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离不开 土地要素的投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产业结构会发生变化, 第二产业向城市集中, 人口向非 农产业转移,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随着人口在城市的集聚, 住宅和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越来 越大, 导致耕地数量的减少。工业化和城市化除了使耕地数量减少外, 也会带来耕地质量下降。在中国工业 化和城市化进程中, 由于城市外围耕地地价低、地上建筑物与其他设施少和价值低等原因, 工业和城市用地 不断向城市周边扩张。工业化和城市化占用的耕地, 大多数是城市周围、公路两旁的优良耕地, 很难开发同 等质量的耕地来弥补; 同时耕地变为建设用地后也引起了周围耕地质量的下降。 (二 )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农业水资源的影响 随着工业和城市用地规模的不断增加, 工业和城市居民对水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同时城市土地利 用趋向立体化, 使得城市各种社会、经济活动更加频繁和集中, 尤其是人口的集聚, 也促进城市水资源利用的 集中化 。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用水紧张, 不得不挤占农业用水, 使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工业化与城市 化对水质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工业化与城市化导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 造成城市水体及周边 河流水质的严重污染问题。改革开放 30年来,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 污废水大量增加, 城市 中工业生产排出的污水、居民的生活废水等, 不经处理或处理不当, 排入河流或直接渗入地下, 导致地表及地 下水污染 。 (三 )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影响 工业化和城市化促使农村劳动力逐步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包括产业转移与空间转移, 产业转移 是指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 空间转移是指农村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转移。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 农业处于急剧的社会变迁中, 农村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从农村向城市流动是中国经济发展 和农业转型过程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农村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来自农业的收入持续下降, 使越来越多
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 尤其是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城镇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因为 2003 年之 后, 国家开始统计分行业职工人数, 统计口径与以前不同, 所以这里只对比了 2003年之前的就业情况。 1978 年至 2002年, 农林牧渔业就业人员数由 1978年的 2. 8亿增加到 2002年的 3. 2 亿, 占总就业人员的比例从 2002年的 70. 5% 减少到 2002年的 44. 1% , 而其他行业占的比例从 29. 47% 增加到 55. 94% 。随着时间的发 展, 农林牧渔业就业人员占的比例逐步降低, 这意味着一部分农林牧渔业就业人员逐步转移到其他行业。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3- 8353( 2010) 07- 0038- 05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 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规模的扩张不可避免地占用 和消耗大量耕地资源、水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给中国的农业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考察了中国的工业化 和城市化对中国耕地资源、农业水资源和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影响。首先回顾了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以及农业资源的变化情况, 然后考察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农业资源产生影响的途径, 之后使用计量经济学模 型定量地考察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对耕地资源、农业水资源和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影响, 最后对未来中国主要农 业资源的变化进行了展望。
(二 )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农业水资源影响的计量分析
除了上文分析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因素, 总人口数量增加会促进水资源需求量的增加。和上一部分考察 对耕地资源的影响一样, 这里我们选取 popuit、induit和 urbait作为解释变量考察这些变量对非农业用水量 w a teit的影响。非农业用水量为用水总量减去农业用水量, 单位为亿立方米。
[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 资源约束下的现代农业建设研究 ( 07BJL 025)的部 分成果。 [ 作者简介 ]盛科荣 ( 1977- ), 男, 山东理工大学经济 学院经济系副主任, 博士, 讲师。
38Βιβλιοθήκη 工业化和城市化对中国农业资源变化的影响
方面都发生了明显变化, 朝着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二 )中国农业资源的变化状况 中国的耕地资源每年都在减少。 1996年中国共有耕地面积大约 1. 3 亿公顷, 2007年减至大约 1. 22 亿
进行了定量研究, 并对中国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条件 下农业资源的变化进行了展望。随 着工业化和 城市化的 进一
步发展, 农业资源将变得更为短缺。现代化的农业建 设一方 面要注 重提高资 源利用 效率, 另一 方面要充 分利用 国
外的资源。
[关键词 ]工业化; 城市化; 农业资源
[中图分类号 ] F323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 水资源总量不丰富, 人均占有量更低, 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并 且年内年际分配不匀、时空分布不均。中国的水资源总量 从 2000年 的 27700 亿立方米下降 到 2007年 的 25255亿立方米, 下降了 2445亿立方米, 年均下降 300多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从 2000年的 2193立方米 下降到 2007年的 1916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也都呈下降趋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中 国的水资源缺乏的问题会进一步凸显出来。
注: 、 、 分别表示 10% 、5% 、1% 的显著性检 验水平上显 著。括号 中为 t值。表 中省略 了年 度虚 拟变
量和省份虚拟变量。
表 1 是回归结 果。模型 ( 1) 只 包括 Lnpopuit和 L ninduit两个解释变量, 结果显示, Lnpopuit和 Ln induit 的符号与期望一样为负数。人口每增长 1% , 耕地面 积减少 0. 58% ; 工业增加值每增加 1% , 耕地面积减 少 0. 05% 。模型 ( 2) 只包括 Lnpopuit和 Lnurbait两个 解释变量, 结果同样显示, Lnpopuit和 Lnurbait的符号 都为负数, 人口每增长 1% , 耕地面积减少 0. 57% ; 城 镇人口每增长 1% , 耕地面积减少 0. 02% 。模型 ( 3) 包括了 L npopuit、Ln induit和 Lnurbait三个解释变量, 结 果显示, 它们的符号与期望一样, 都为负数。人口每 增长 1% , 耕地面积减少 0. 63% ; 工业增加值每增加 1% , 耕地面积减少 0. 05% , 城镇人口每增长 1% , 耕 地面积减少 0. 03% 。以上结果显示, 工业化和城 市 化对耕地资源产生了显著影响。
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影响耕地资源变化外, 总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增加对住宅用地、交通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等
的需求, 导致耕地的流失, 因此, 我们把总人口数量也作为解释变量。为了克服异方差的影响, 对上述变量均
取对数。根据上文的分析, L npopuit、L ninduit和 Lnurbait的系数都期望为负值。 i 为省份固定效应, 体现各省 份之间差异的非观测效应, 例如一个省份的历史、资源、环境和气候等。 t 是时间固定效应, 体现随时间变化 的影响所有省份耕地资源的因素。 !it是随机误差项。此模型使用的数据均根据 !中国统计年鉴 ∀相关期的数 据整理得到。
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与农业资源的变化状况
(一 )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978年至 20世纪 90年代末和 20世纪 90年代末至今。 改革开放以来至 20世纪 90年代末属于结构纠偏、轻重工业同步发展阶段, 90年代末至今为重化工业加速发 展阶段。从 1978年开始, 轻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比例连续上升, 到 1981年该比例首次超过了 50% , 1982年至 1998 年, 轻工业总产值和 重工业总产值大体相当, 而在 1999 年以后, 重工业化趋 势显著增强。 1999年以后, 中国进入重化工业加速发展阶段以后, 中国已经从一个农业大国转为工业生产大国, 主要工业 产品产量都居世界前列, 具备了庞大的工业生产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 1978年到 1985年, 这一阶段 城镇人口迅速增加; 第二阶段从 1985年至 1995年, 这一阶段城镇人口处于稳定增长期; 第三阶段从 1996年 至今, 这一阶段城镇人口进入一个较快增长期。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三个特点: 一是城市数量不断增加, 由 1978年的 193个发展到 2007年的 655个; 二是城市人口比重迅速提高, 与 1978年前的 30年相比, 城市化水 平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三是城市综合实力大大增强, 城市经济、产业结构、城镇空间布局、城市基础设施等
( D ong Y ue T ribune)
的农民向农业与农村以外转移。大多数研究表明, 农业比较效益低和劳动力过剩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主 要动因 。
三、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农业资源变化影响的计量分析
(一 )工业化和城市化对耕地资源影响的计量分析
由于我们只能得到 1996年和 2007年两年的分地区的耕地面积数据, 因此, 本文使用除西藏以外的 2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