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
(3)乡镇工业发展分散所产生的问题。
(4)城市规模相对在缩小
(5)城市优势不突出,特色不明显,不利于辐射和带动周边发展。
(6)缺少特大型城市。
4、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措施
(1)行政区划调整。
(2)发展城市群,建设3大“城市圈”。
(3)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
(4)进城农民的利益得到体制和政策保护。
衡量指标:
工业化: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降到15%以下;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降到20%以下;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60%
城市化: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并进,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一方面,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另一方面,城市化又会反作用于工业化。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
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阶段
城市化进程形成原因
城市化进程特点
改革开放初期
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分布具有广泛性,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导
城乡融合,农业与非农产业相混杂的城乡一体化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区域中心城市(广州、深圳)的辐射带动作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以核心城市(广州)为中心的城市群体系
(2)简述当前苏南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及其解决措施。
困难:土地租金高;劳动力不足;环境质量下降;能源、原材料供应紧张;市场萎缩。措施: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档次与竞争力;引进劳动力;实施产业转移;提高环境质量。
教
学
反思
备课组长签字:
2.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概念:农业主导→工业主导
工业化指标:农业产值、农业人口、城镇人口
推促标志:工业产值
动进人口、地域
概念:农村城市(即:人口城市化、地域城市化、文化城市化)
城市化文明
指标: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上升)标志:城市人口比重
第二课时
考点2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主要措施
(2)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
法
案例教学
学
法
案例分析
个人
主页
教
具
教材及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较
概念:
工业化:通常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不断发展并达到占主导地位的过程,即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从以农业占主导地位向以工业占主导地位的转变
城市化:指居住在城镇地区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长的过程,更明确地说,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
1、区域特征:
(1)区域位置:长江下游,黄海之滨,淮河下游;
(2)区域特征:城市众多,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3)历史上的辉煌:19世纪初,苏州、扬州和江宁(今南京)的人口就超过50万。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快
2、现状工业化中期
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
3、存在问题
(1)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
(2)工业发展产生环境问题。
对策:①推动产业的整合和升级,加强地域分工②完善城镇体系,优化城乡空间结构③推动区域基础设施网络化发展④加强生态建设,改善城乡环境⑤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与合作,发展泛珠三角经济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8年江苏省区域发展概况表
(1)据材料一分析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发展的特点。
经济发达(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大);人均粮食产量低。
措施记忆简图:
措施记忆简图:
生态:环境污染(水体)治理污染
调整行政区划,提高聚集力和辐射力
经济:城市化质量不高(特大城市少)发展城市群(组团式)
建设小城镇(工业)
社会:忽视“以人为本”保障农民利益
珠三角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1、珠江三角洲发展的区位因素:①优越的地理位置: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②水陆交通便利③对外开放政策④海外侨胞众多,便于引进资金和技术⑤地势低平,水源充足
富县高级中学高-三级-地理-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中心发言人:李晓春授课人:
课
题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2课时
考
点
解读
1.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明确二者的相互关系。
2.了解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3.理解解决当前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的措施,并学会分析运用。
重
难
点
(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3、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4、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与对策
问题:①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比重不高,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②城市建设相对落后③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大量占用耕地,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