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商务餐桌礼仪文化分析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也迅速带动了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文化的发展。
根据文献的记载,早在我国周代,饮食礼仪就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
餐桌礼仪在现代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用餐不仅是满足生理需要,而且也是重要的社交经验,体现着一个人的教养和素质。
而在西方国家的宴客形式,从正式到非正式,远远多于中国。
西方的商务餐桌礼仪不仅形式多样,而且正式程度上也多样化。
大致说来有:席位的宴青(s eated dinners),自助餐(buffet dinners),正式午餐(luncheons),招待会(receptions),鸡尾酒会(cocktail parties),聚餐会(BYOB and BYOF =Bring your own bottles and bring your own food),野餐(picnics),茶会(tea parties)等。
1.中西方商务餐桌礼仪文化概述
中国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
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临时迎客于门外。
宾客到时,互致问候,引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
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
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
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讲究:应先敬长者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
宴饮结束,引导客人入客厅小坐,上茶,直到辞别。
这种传统宴饮礼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保留完整,如山东、香港及台湾,许多影视作品中多有体现。
则西方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梅罗文加王朝,由于受到拜占庭文化启发,而制定一系列精到的礼仪。
到了罗马帝国的查里曼大帝时,礼仪更为复杂而专制,皇帝必须坐最高的椅子,每当乐声响起时,王公贵族必须将菜肴传到皇帝手中。
在17世纪以前,传统习惯是戴着帽子进餐。
帝制时代餐桌礼仪显得繁琐与严苛,不同民族有不一样的用餐习惯:高卢人坐着用餐,罗马人卧着进食,法国人从小被教导用餐时双手要放在桌上,但是英国人却被教导不吃东西时双手要放在大腿上。
欧洲的餐桌礼仪由骑士精神演变而来。
12世纪,当意大利文化影响到法国时,餐桌礼仪与菜单用语变得更为优雅与精致,教导礼仪的著作纷纷问世。
时至今日,餐桌礼仪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在欧洲国家还保留了下来。
当你前往朋友家做客时,穿上体面的衣服,携带适当的礼物,言谈举止处处显现出优雅与涵养,永远都是必要的。
2.中西方商务餐桌礼仪文化
2. 1 中西方餐桌禁忌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中华民族这块土地上,孕育了非常浓厚的饮食文化,也形成了一系列的饮食习惯和禁忌,有些是出于礼貌和文化上的考虑,有些与民间的迷信说法有关,也有一些来源于历史典故。
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和提炼,流传至今,也形成了特有的中国饮食礼仪文化。
首先,是筵席中的座次问题。
其次,是筷子的使用问题。
最后,在餐桌上的一些细节问题,同样需要注意。
吃西餐的时候,应该注意西餐有西餐礼仪,不可与中餐等同,了解西餐礼仪,熟悉西餐礼仪基本知识,使自己在重要的场合下不至于因为不了解相关礼仪与生活知识而产生尴尬。
2. 1. 1 餐桌摆设
中国从古至今的餐桌礼仪变化微乎其微,日常饭食的摆设是在各座席摆上一个饭碗、一双筷子、一只汤匙、一碟调味酱,用饭后通常会给客人一条热毛巾,代替纸巾抹手及抹嘴巴。
所有菜肴同时端上餐桌中央,各人用自己的筷子直接从各碟共享的菜肴夹取食物;汤水一大锅的端上,各人同饮一锅汤。
客人用饭时绝对可以来一招「飞象过河」,夹取放在远处的菜肴。
由於中国人喜欢全体共享菜肴,他们的餐桌大多数是圆形或方形,而不是西方人多用的长形餐桌。
而在西方,需要一份正式的西餐餐具共包括:牛油刀、面包碟、前菜用刀叉、主菜用刀叉、喝汤用汤匙、甜品用叉匙、红酒酒杯、白酒酒杯。
西方国家饮食更注意卫生,所以他们多采用分餐制。
2. 1. 2 餐桌用语与举止
中国崇尚中庸之道,礼节及举止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在外就餐时的语言举止极为到位和有水准。
而在外国人眼中,我们的礼节繁琐复杂。
中国人吃饭比较随兴,很可能聊到开心处,就大声说笑,极为热闹。
而西方国家安静,注意细节。
2. 2 中西方座位与方向
在中国,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
而在西方,右为尊,左为次。
2. 2. 1 职位高低
职位高低的座次,中西方是相似的。
职位或地位高者为尊,高者座上席,依职位高低,即官阶高低定位,不能逾越。
2. 2. 2 男士女士
中西方女士以夫为贵,其排名的秩序,与其丈夫相同。
即在众多宾客中,男主宾排第一位,其夫人排第二位。
2. 3 中西方商务用餐着装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
衣着上一贯保持:整洁清爽、端庄大方。
在西方国家,当被邀请参加早餐、午餐、晚宴、自助餐、鸡尾酒会或茶会,通常只有两种,一种是正式的,一种是随意的。
如果去的是高档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
如果指定要求穿正式服装,男士必须打领带。
3 .中西方商务餐桌礼仪文化分析
3. 1 中西方商务餐桌礼仪文化的特点
入21世纪以来, 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由于地区差异, 不同的民族、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文化。
饮食文化及餐桌礼仪也是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及餐桌礼仪方面的差异及其渊源, 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讲, 不仅能增加对所学语言文化的理解, 更能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率, 避免因为不恰当的方式或行为造成误解和交际障碍。
1. 理性的西方人更多关注的是营养与生存。
2. 感性的中国人追求的是美味和享受。
3. 西方烹调遵循的是规范与科学。
4. 崇尚自由的西方人重分别与个性。
5. 向往和谐的中国人重和合与整体。
3. 2 中西方商务餐桌礼仪文化差异的原因
随着世界之间的融合不断地加深,人们之间的礼仪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餐桌礼仪的重要性凸显出来,表现在:
1.中西方的文化底蕴不同。
2.中西方思维方式不同。
3.中西方价值观不同。
3. 3 中西方商务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意义
1.促进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
2.提高了礼仪文化修养,开阔了视野。
3.对西方国家及西方友人加大了了解,缩小了差异,增进了彼此的凝聚力和亲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