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资料整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资料整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概念:
实践: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一定相互作用的过程。

认识事物也是一种实践。

真理: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因为真理属于认识范畴。

不能把真理等同于客观实在。

真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客观性乃是真理的根本属性。

因为:第一,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因:
实践之所以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

要做这种检验,就要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才能判定它是不是真理。

由此可见,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

真理的客观性,不仅在于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且在于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只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客观标准。

实践成为检验真理性的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应该是能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从而确定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在的东西。

而唯一能够满足这个要求的,便是人们的社会实践。

因此,通过实践检验人的认识是否与客观实在相符合,才能使真理具有客观的确定性,经得起反复检验。

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直接地把指导实践的认识同实践产生的客观结果相比较对照,使真理获得现实的证据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就是说,人们遵循着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果,把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

真理一定是符合逻辑的,但符合逻辑的不一定是真理。

是不是真理,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最终的证明。

客观事物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具备把人的认识同客观实在加以对照的能力,也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

唯一能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的只有实践。

人的思维的真理性,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彼岸性。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事例:
①毛泽东用实践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通过实践人们发现无产阶级才是领导人民取得政权的核心力量;通过实践人们逐渐淘汰了旧的社会工具,使得人类社会不段向前发展。

改革开放
②鲁班发明钜:
且说有一年夏天,鲁班家乡鲁国国王要鲁班监工营造一座宫殿,期限为3年。

但是这座宫殿所需的木料,鲁班等工匠们到山上砍上3年也完不成任务。

这可急坏了鲁班,因为国王的话就是圣旨,是不允许随便更改的,如果真的是耽误了工程进度,杀头是不可避免的。

鲁班愁得连觉也睡不踏实。

为了加快砍伐木料的进度,鲁班每天都要提前上山选择好要砍的树木。

这天,天色刚蒙蒙亮,鲁班便迎着晨曦,踏着夜露,提前出发了。

为了节省时间,鲁班便抄小路走,小路上山近,可是坡陡路滑,而且横七竖八地长满了小树、杂草,行走非常不便。

鲁班只好搀着树木、拽着茅草往上爬。

忽然,脚底一滑,身体便顺着山坡往下滚去,鲁班急中生智,急忙抓住一把茅草,由于没有抓牢,反而感到手掌心疼痛无比。

滑到山脚,鲁班狼狈地爬了起来,伸开手掌一看,掌心已是鲜血淋漓。

鲁班非常惊奇,为何一把茅草能够划破人的手掌。

鲁班顾不得疼痛,沿着滑下来的山坡,爬上去一看,这丛茅草与别的草没有两样。

鲁班不甘心,便揪下一根茅草仔细地观察起来。

这茅草的叶子很怪,叶子两边都长着锋利的小细齿,人手握紧它一拽,手掌就会被划破。

鲁班又试着用茅草在他的手指上拉了一下,果然又划开一道血口。

鲁班正想俯身探究其中的道理,忽然看到近处有一只大蝗虫,两枚大板牙一开一合,很快吃着草叶。

鲁班把蝗虫捉住细看,发现蝗虫的大板牙上也排列着许多小细齿。

鲁班从这两件事中得到启发,心想:如果仿照茅草和蝗虫的细齿,来做一件边缘带有细齿的工具,用它来锯树,岂不比斧砍更快、更好吗?鲁班忘记疼痛,转身下山,做起试验来。

在金属工匠的帮助下,鲁班做了一把带有许多细齿的铁条。

鲁班将这件工具拿去锯树,果然又快又省力。

锯子就这样发明了。

这个故事虽说是传说,但是,我们从中却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实践出真知,钻研出智慧。

③地球中心说与太阳中心说:
亚里士多德––––的“地球中心说: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着地球转动,这就符合了圣经上的“上帝创世说”的需要,为基督教教义提供了依据。

于是,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和基督教神学会合为一体了。

“地球中心说”成了不容怀疑的“天启真理”。

在中世纪的欧洲,教会和神学统治着整个思想文化领域,圣经成了检验真理的标准。

谁要是宣传同圣经相反或不同的观点,统统被视为“异端邪说力”。

一五四三年,哥白尼出版了《天体运行》一书,他提出的“太阳中心说”,立即引起了教会的极端仇恨。

教会还把坚持和宣传这一说的布鲁诺活活烧死。

真理的光辉是扼杀不了的,错误的理论迟早要为人们所摈弃。

这就是科学研究的实践做出的最公正的裁判,牛顿的万有引力,刻卜勒的“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伽利略的天文望远镜等科学的发展愈益证明了哥白尼学说的真理性,并且在实践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④自由落体定理的发现: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断言:“物体自由落下的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体越重,下落速度越快。

”一千多年来,人们一直把这个说法当成不可改变的真理,没有人敢怀疑它。

可是二十多岁的伽利略却大胆地向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提出怀疑,一五八九年的一天,在意大利比萨城的斜塔下。

只见年轻的伽利略带了两个铁球,健步登上了五十多米高的斜塔顶上。

只见他两手各拿一个铁球(两个铁球大小一样,重量不等,一个是十磅重的实心球,一个是一磅重的空心球),他同时张开两手:两个铁球平行下落,几乎同时落到地面上。

实验的结果无情地证明了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怀疑是有道理的,从而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即在真空中不同重量的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是一样的。

事例点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地位、权力、威望以及多数人的承认,都不是判定人的认识正确与否的尺度。

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错误的东西迟早要被实践推翻。

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实践和真理的本性决定的。

实践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由于实践是历史的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的实践都有局限。

所以实践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永无止境的长期的历史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