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阅读分析文章的方法1

常用阅读分析文章的方法1

一、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二、过渡句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有几种情况需要过渡:(一)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

(二)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

(三)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

(四)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常见的过渡方式有下面几种:1、用小标题过渡。

2、用一个句子过渡,承上启下。

3、用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落。

4、用关联词过渡。

(通常是表示转折的关联词为多)5、用提示句过渡。

6、用表示时间或空间的词语过渡。

三、衬托、烘托和对比(一)衬托是利用事物近似或对立的条件或同一事物相近、相反的两上方向来表现事物,使之更突出更形象的一种艺术表达方法。

它能使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描写的对象更加鲜明,使所要描写的气氛更加强烈。

如《济南的冬天》主旨是:暖和、安适。

冬天之精神写不出,以民、日、山、水写之。

先以衬托之法写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响睛”“温晴”,突出了“暖和安适”的主旨,下面便重点写了济南的山水。

以小山的秀气、美景村其“暖和”,再以两个“卧”字衬其“安适”。

接下来写水,“不结冰”“冒热气”“水藻真绿”“垂柳照影”衬出暖和安道之气氛。

最后“蓝水晶”中包着“红屋顶、黄草山。

……“这一整体美集中衬出“暖和安适”这一精神。

如《春》春草图,正面描写小草的样子,再从人们和风侧面衬托出小草软绵绵、多、绿、令人喜爱的特点。

(二)烘托也是从图画技法中借来的术语,“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如《春》春草图,正面描写小草的样子,再从人们和风侧面衬托出小草软绵绵、多、绿、令人喜爱的特点。

(三)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如《理想》“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以及文末对失去了理想的英雄和失去了理想的庸人作对比,引起读者的深深思考,进而作出正确的抉择。

运用色调的对比烘托形象。

1.以北京冬天朔风怒号、天寒地栗的肃杀衬托济南冬天的“暖”色。

以寒衬暖。

2.以伦敦灰雾惨淡的阴郁衬托济南冬天的“明”色。

以暗衬明。

3.以热带地区烈用“热”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温”色。

三种感受之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情,“宝地”表达爱济南的感情。

四、采用感官方法描写《春》春花:(花争春)1.作者除了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的手法外,还采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春花呢?(感官:"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视觉)。

花里带着甜味儿(味觉),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联想),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听觉)。

2. 春风:(风唱春)(1)谁能说出"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前一句?(《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风是无形、无味、无色,难以捉摸的,作者又是如何描写它的呢?重点指导:作者在写风时动用了哪些感官?(触觉、嗅觉、听觉)五、设问句在文中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如《化石吟》(1~2节)通过提出问句,引发我们的想象六、能从文中找出心理变化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我”的心理变化:非常害怕(没有明显心理活动的句子)——有了点信心(“这似乎是能办到的”)——信心大增(“我的信心大增”)——我有了一种成就感(“我觉得自己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七、联想和想象联想:是由眼前的事物想到与此相关或相似的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如《天上的街市》作者最先看到的是街灯,由街灯联想到了明星。

为什么会有这种联想?因为它们有相似点。

(街灯“点”,明星“闪”,“点”和“闪”不能互换,“点”暗示天上有人在点灯。

)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如《天上的街市》由街灯联想到了街市,进一步想到街市上的物品。

想象思路:街灯→明星→街市→物品→人→生活向往幸福美好的生活又如《静夜》第二节属想象。

八、表达方式有几种?有五种 1、记叙 2、说明 3、议论 4、描写 5、抒情(1)叙述。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它是一种记人叙事并陈述其来龙去脉的表述方法。

(2)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九、叙述的方法(一)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

(二)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的方法。

(三)插叙:就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的另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

十、人物描写肖像描写:文艺作品中通过对人物的容貌、衣饰、神情、姿态、音调等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

它能让读者直观地认识作品中的人物,了解人物的外在的特征。

语言描写:文学创作中通过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

它能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心理描写: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描写。

它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的性格,深化作品主题。

动作描写:文学作品中用人物自己的行动表现人物性格的一种手法。

它可以显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人物的性格及其发展。

十一、细描与白描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沫。

例如《济南的冬天》的一些段落。

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写法。

例如《天净沙秋思》的三句九事的描写就是这样。

十二、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静态描写:指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如《观沧海》动态猫写:指以动来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

十三、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

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

景物描写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3、展示人物性格。

4、推动情节的发展。

5、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十四、悬念1、什么是悬念? 简单地说,悬念就是让故事更具魅力的一种方法,故事还是那个故事。

2、在小说或记叙文中,设置悬念的作用是什么?为下文做铺垫,为下文埋下伏笔,吸引读者眼球,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的结构跌宕起伏,可读性增强。

十五、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了、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等。

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

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下定义是用来揭示事物的本质,要言简意赅;2、举例子是把抽象的事物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3、分类别是将纷繁复杂的事物有条理地清晰地介绍给读者;4、列数字是从数量的角度说明事物的特征;5、打比方是用比喻的方式,具体生动地介绍事物的特点;6、作比较是将事物的相同、相反或相似的特点加以比较,突出被说明事物的主要特点;列图表是指画制图表,分项分类说明事物的特点;7、作诠释与下定义相似,只是语言的表述更详尽和具体,有解释的效果;摹状貌是指运用描写等的手段来介绍事物的样子形状和面貌。

各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恰到好处。

十六、说明的顺序1.时间顺序:时间先后2.空间顺序: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四周到中央3.逻辑顺序:说明文在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和功能时,常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逻辑顺序分为:①从现象到本质②从原因到结果③从主要到次要④从概括到具体⑤从性状到用途⑥从整体到局部①~④是主要,⑤~⑥是次要十七、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两种: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中“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十八、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

十九、论据1、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包括名人事迹、客观事例、历史典故、日常生活经验、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只有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论据才能有说服力。

,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

2、道理论据的定义:经过实践检验的,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格言、民间谚语及公理,原理,定律公式等二十、论证方法(一)举例论证法:简称例证法,是根据需要例举一定的事实来证明观点正确的方法。

事实要求充分、确凿、有代表根据性。

(二)引用论证法:简称引证法,是引用正确的科学原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认定的定理公式来证明论点。

(三)比喻论证法:简称喻证法,用人们熟知的事物来作比喻证明观点。

(四)、对比论证法:将一个事物的正反意见或优劣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相关主题